夫妻间的内耗(是母子之间最好的调和剂)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每一个幸福宝宝的背后,都有一个竭尽全力的妈妈,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夫妻间的内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夫妻间的内耗(是母子之间最好的调和剂)

夫妻间的内耗

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每一个幸福宝宝的背后,都有一个竭尽全力的妈妈。

这个世界赋予了每个人好几个角色,女人尤其如此。

出生是女儿,上学是学生,工作是员工,结婚是妻子,生孩子后,是妈妈。

饰演的角色越来越多,肩上的责任层层加码。做了妈妈之后,更加觉得力不从心。想必这是很多新晋宝妈的亲身感受。

美国作家维维安·伊丽莎白·格里克成为宝妈后,也一度感到焦虑、迷茫,甚至抓狂。她的著作《哪个新妈妈不抓狂》,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述了初为人母的忙碌和无助,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迷茫,最终总结出,自己并非万能,宝宝也并非千篇一律,从而获得了释然,重新体会了育儿的乐趣。

良好的亲子关系,往往都有以下特点:不苛求完美,不忘我付出,不盲从别人。

不求“标准”宝宝,不做“完美”妈妈

很多人从开始怀孕,甚至从打算怀孕的那一刻起,就关注了数十甚至上百个育儿平台,买了很多关于育儿的书籍,甚至斥巨资报名了育儿指导课程,摩拳擦掌,就等着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走马上任。

三个小时喂一次奶,一刻都不能多等;六个月添加辅食,一天都不能差;晚上七点上床睡觉,一分钟都不能耽搁。

“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些发育时间表口诀烂熟于心。

“孩子都满三个月了,头还抬不稳,孩子九个月零两天才学会爬,这可怎么办呢?是不是我的宝宝太笨了,是不是我做得不够好,影响了宝宝的发育?”诸如此类的忧虑和自责,在新手妈妈中屡见不鲜。

这些所谓的“标准”,成了新手妈妈们的枷锁,没有达到“标准”,似乎就是天大的灾难,很多妈妈会认为,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才导致宝宝发育“不达标”。其实,对于新手妈妈而言,这种执念才是天大的灾难。

爱因斯坦4岁才开始说话,9岁还不能流利表达,上学后总被老师认为反应迟钝,但这一切,并没有影响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

人生长河数十、甚至上百载,孩子晚一天叫妈妈,晚一个月走路,其实真的对他的人生没有任何影响。

朱元璋从小失去父母,四处流浪,依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王朝。

父母的爱和养育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是决定孩子能否成功的唯一因素,妈妈们不必苛求自己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他需要按他自己的步调进行,也并不是所有母亲都应该教科书式的养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尊重宝宝的个性,也尊重母亲的个性。

你是母亲,也是你

电视剧《三十而已》中,顾佳说:“出了月子的第一天,我突然感觉顾佳已经死了,活下来的是许子言的妈妈。”这句话让多少妈妈瞬间泪崩。

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妈妈,但同时,我们依然是父母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是朋友的朋友,更是我们自己。

自从当了妈妈,我们见过了凌晨一二三四五点的星光,错过了春夏秋冬的暖阳,多少天没涂过口红,多少天没穿过好看的裙子;每天忙着照顾宝宝的吃喝拉撒睡;每天忙着做妈妈。

把自己陶醉在“母亲”这个角色中,无视自我,且不说牺牲了做自己的权利,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母亲的过度付出,对于孩子的成长,乃至整个家庭,都是极大的悲哀。

除了母亲,我们还是自己,我们可以有一点关于自己的目标,哪怕只是坐下来读一篇文章,或者是不被打扰睡一个小觉,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当我们实现了那个哪怕很小的目标,做了一小会儿自己,都会觉得很开心,很满足。

放下“母亲”的枷锁,每天分一点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就会发现,孩子可爱起来了,自己也温柔起来了。

就像作者维维安说的,当我们为自己腾出时间,照料好自己之后,不管是我们的体力,还是创造力、包容力、耐心、爱心等都可以借机得到恢复,这正是我们的家庭所需要的。

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只是多了一个叫做“母亲”的角色,并非成了一个只叫做“母亲”的人。做自己与爱孩子并不矛盾。

释放天性,遵从内心

别人有的不要去羡慕,因为你有的,别人也未必有。

作者维维安在和别人交流时,她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像别人说的那样,孩子不上800美金的游泳逃生课,未必会溺水;《两岁前的200道数学题》没有学习,孩子并不会因此成为学渣;上“国际化”程度偏低的幼儿园,也并没有什么不妥。

自从婆婆加入了小区的遛娃大军,每天下班回家,婆婆就向我汇报小宝的“学情”:这家孩子比小宝小几天,会做“拜拜”的手势;那家孩子比小宝大两天,会按照指令指灯;还有个小孩和小宝一样大,会叫“妈妈”;而我家小宝似乎什么都不会。

对此,我并不难过。小宝确实不会“拜拜”,不会指灯,也不会叫妈妈,但是他会握手,会跟别人玩顶头,会咿咿呀呀打招呼。9个月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常用语,能按照指令完成几个他喜欢的动作,就很棒了。

在“内卷”日趋严重的今天,各种豪华教育“套餐”,各种补习班,把父母和孩子都逼向了崩溃的边缘。

父母竭尽全力,想培养出优秀孩子;孩子起早贪黑,奔忙于各种昂贵的补习班;而孩子真正的天性和需要,却往往被忽略了。

孩子需要的是最恰当的,而不是最贵的,也不是别人认为是对的。

都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妈妈是上天派来守护孩子的天使;其实,孩子也是命运赐予妈妈的礼物。

我们常说,良好的恋人或夫妻关系,就是对方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其实亲子关系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是帮助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通过过度付出左右孩子,让孩子以我们想要的方式长大。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成长。就像作者说的,不要期待生个好孩子来养,而是生个孩子让我们变得更好。

#我的育儿日记##亲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