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童谣大全 儿童歌曲(儿歌童谣民谣)
儿歌、童谣、民谣,是民国时期儿时的文化启蒙和熏陶;现在,它已渐行渐远、远离幼教;呼吁头条友友,回忆下姥姥、姥爷,爷爷、奶奶讲的故事,发到头条,给当下的孩子们留点过去的好东西
儿歌一:
“羊羊羊,跳花墙。花墙破,驴推磨。猪挑柴,狗弄火。小猫上炕捏饽饽。
这首儿歌流传于民国初年北京地区,以几种动物为歌咏对象。羊、驴、猪、狗、猫,都是家庭成员,分工劳作,有的磨面,有的运柴,有的烧火,景象是那么的和谐。唱的是动物,寓意着人们、特别是儿童的家庭生活观念。
这首儿歌突出了不同动物的各自特点,场景生动活泼。
儿歌二:
“小轿车,白马拉。稀里哗啦上娘家。
这首儿歌描写了民国时期的小媳妇儿坐车回娘家的情景。虽然只有一句话,却生动、传神,妇女走亲戚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歌中的“小轿车”,自然不是现在的小汽车,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木制、带棚的畜力车。
儿歌三:
“风来了,雨来了。和尚背了鼓来了。这里藏?庙里藏。一藏藏了个小儿郎。儿郎儿郎你看家,锅台后头有一个大西瓜。
这首童谣兴趣盎然,描写了出家和尚的生活和私藏孩子的窘相。
诗的开头,既起兴,又写实,将天气变化(风雨将至)和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诗运用重叠设问、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子长短参差,表现了儿童歌谣语言的优美。
这三首儿歌都是鲁迅先生搜集、记录、保存下来,他作为卓越的文艺理论家和杰出的教育家,深知民歌、童谣在表现生活和教育方面的意义,指出应“发挥而光大之,并以辅翼教育”
这些昔日的儿歌,生动记录了中国历史的世风民俗、生活场景、人生感悟、喜怒哀乐,在当今儿童中已不再流传。歌中的一些东西,如饽饽、炕、锅台、驴推磨·····现的孩子也感到陌生,祝愿活跃在历史长河中口头上的文学源远流长。
童谣: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在缺乏文化的乡村、在熙熙攘攘的集市,童谣是人生最初的文化熏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平仄有致,开启童年的智慧。
这首姥姥大院的枣树下,给外孙唱的“月亮歌”,至今依然妙趣横生、唯美动人:
“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提笆篓;芭篓破,摘菱角;菱角尖,冲上天;天又高,打把刀;刀又快,切青菜;青菜青,换口针;针又秃,割块肉;肉又薄,打面锣;锣又响,换个碗;碗有花,装粑粑;粑粑香,再喝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