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

据说某些社会学专家说「伟大复兴已经完成62%」,在这个「六成盛世」的大背景下,玩收藏的人如过江之鲫,各大电视台都搞起了鉴宝节目。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1)

我遇到过很多,偶尔盘个串油腻大叔,一夜之间就成了专家,时不时就飙出个把文玩术语,耳朵听烂了就是「包浆」!据此,还衍生了一个网络热词——「盘他」!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2)

其实,「包浆」这个词诞生得很晚,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最早见于明代,而且似乎很冷僻,以致于让日本著名的汉学家都理解错误。

清代小说《桃花扇》中有一句:「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3)

鼎鼎大名的日本中国通——盐谷温(也即鲁迅抄袭公案中日本汉学家,著作《中国文学概论》),将此处「包浆」一词翻译成「脸上涂粉」。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4)

盐谷温

另一个日本的汉学家青木正儿在《名义琐谈·包浆》一文中谈到:我真的替盐谷温「捉急」,他还是中国大学者叶德辉高徒????即便望文生义,「脸上涂粉」这个解释也是不对的。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5)

青木正儿


同时他引《儒林外史·十一回》给出了正确的解释——古董发出的内秀光泽。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6)

青木正儿所引的文献来看,「包浆」一词最早见于明代万历文献如《清河书画坊》: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7)

注1

我稍微查阅了一下,除了明末学者方以智的《物理小识·卷5(四库全书本)》,似乎在明代以前的文献真的没有见到过「包浆」一词: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8)

注2


明清以来,描述「古董光泽」的冷僻词「包浆」,在今天,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网络热词,也说明了「盛世的收藏热」。



万人传诵的「包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光泽」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在查阅了一下文献,好像没有一个确定的解释,跟中医的「经络、元气」一样,已经近乎「玄学」了。

《汉语大辞典》的解释是:

指铜、玉、竹等古玩表面经长期抚摩所发出的光泽。(第2卷,页 186)

中国人民大学的两位人类学博士赵旭东和孙笑非在《器物之灵:作为文化表达的包浆与意义的再生产》一文给出的解释是——「经久摩挲下形成的幽然光泽」,赋予器物的一种「灵力」: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9)

注3

古玩界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有人说是:「氧化、锈蚀、汗液」等形成的「一层化合物」:

古玩圈子里,"包浆"是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俗称"传世古",指金属表面随时间的推移由于氧化、锈蚀以及汗液的作用而自然形成的一层化合物,有黑古铜等多种色泽,使器物有一种自然的陈旧感。【注4】


  • 也有说是什么「土埋水浸、阳光、空气中射线等形成的表面皮壳」:


「包浆」一词源于古玩行业,通常是指物品在悠长的岁月中因土埋水浸或人与物品交互等因素,经久摩挲,包括裸露在阳光下、空气中射线的照射,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注5】

  • 还有人说是「近乎玉质瓷面膜状皮层」:


什么东西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说包浆)(10)

注6


但是以上的说法,完全不能说服我,因为都没有经过科学证实。

你说「氧化物」也好,「宇宙射线」也罢,起码要做实验检验。退而求其次,起码要给出物理学、化学等科学解释,不能口一张就是「化合物、瓷面膜」。

因为科学不臆测,是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

但谢天谢地,「灵力、宇宙射线、瓷面膜」什么的,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没有赶时髦搞出什么「量子包浆」!

所以,「包浆」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是「测不准」——能观测到「灵力」,也能观测到「光泽」,有时候「氧化物」坍塌成「瓷面膜」。

----------------------

参考文献
  1. 青木正儿(2005),中华名物考,中华书局,页42-43
  2. (明)方以智,物理小识,卷7,维基文库,from:https://zh.m.wikisource.org/zh-hans/物理小識_(四庫全書本)/卷07
  3. 赵旭东, & 孙笑非. (2017). 器物之灵:作为文化表达的包浆与意义的再生产. 民族艺术(01), 113-119.
  4. 万崇荣. (2018). 现代红木家具鉴赏——浅谈红木家具的包浆. 浙江林业(07), 26-27.
  5. 李春义. . 真假红木与真假红木家具的识别. 中国木材(6), 12-13.
  6. 张庭愷. (2015). 包浆——黑檀木管乐器保养的新理念. 乐器(3), 17-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