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安全工程师实务其他记忆口诀(背了就能过的案例分析)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3861-2009(找隐患),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注册安全工程师实务其他记忆口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注册安全工程师实务其他记忆口诀(背了就能过的案例分析)

注册安全工程师实务其他记忆口诀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3861-2009(找隐患)

1、人的因素:1、生理: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作业;2、心理:三个周期:疲劳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周期,外界因素压力大:抑郁症,辨识功能异常:色盲;3、行为:监护失误、指挥错误(违章指挥)、操作错误(违章作业);

2、物的因素:1、物理性危害: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装置)、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离辐射(焊接)、运动物伤害、明火、高低温物质、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照、其他风险。

记忆技巧:1)4个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信号缺陷;标志缺陷);2)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电伤害;

3)明火、高温物质、低温物质、有害光照;4)噪声、振动危害、运动物伤害、其他。

2、化学性危害: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有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 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粉尘与气溶胶、其他。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20 类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其他职业危害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因素等 10 大类。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辨识顺序)1、厂址;2、总平面布置;3、道路及运输;4、建(构)筑物;5、工艺过程;6、生产设备、 装置;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

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的对策:1)改进工艺过程,机械化、自动化;2)设置安全装置;3)预防性的机械强度试验;4)电气安全 对策;5)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6)工作地点的布置与整洁;7)个人防护用品。

重大危险源档案(新):1、辨识、分级记录;2、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3、涉及的所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4、区域位置 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一览表;5、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6、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措 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7、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计划和评估报告;8、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

9、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10、重大危险源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11、其他文件、资 料。完成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或者安全评价报告后15日内,填写重大危险源备案申请表,连同重大危险源档案材料,报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检查工作程序:1、准备;2、实施;3、分析;4、对策;5、整改落实;6、信息反馈及持续改进。

安全检查种类:①日常性检查②专业(项)检查③季节检查④节假日前后检查⑤不定期检查⑥定期检查

检查内容:1)软件:查思想、查意识、查事故处理、查隐患、查整改、查管理、查制度;2)硬件:查生产设备、查辅助设施、查安全设施、查作业环境;

检查的方法:常规检查;安全检查表法(SCL);仪器检查及数据分析法。

实施安全检查方法:①查:查现场②看:看资料、台帐③听:听汇报、听反映④问:询问⑤会:召开座谈会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3)隐患的治理方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5)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过程注意事项:1)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3)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防止事故发生。

隐患治理的措施: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措施;防护措施;应急措施。

法定检测、检验内容: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职业卫生检测、避雷设施检测、防爆电器安装检测、消防检查和检测现场检测报警变送

器检定、安全附件检测和校准

法定检测、检验报告:锅炉、压力容器使用检测报告、起重设备检测报告、防雷接地电阻检测报告、有毒作业场所检测报告、噪 声检测报告、消防验收报告

安全评价的基本程序:1、前期准备;2、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3、划分评价单元;4、风险评价,定性、定量评价;5、安 全对策措施建议;6、安全评价结论;7、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

安全预评价报告内容:1、目的;2、评价依据;3、概况;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5、评价单元的划分;6、评价方法的选择;7、安全对策措施建议;8、安全预评价结论。

安全评价报告格式:1、封面;2、安全评价资质证书影印件;3、著录项;4、前言;5、目录;6、正文;7、附件;8、附录。

职业危害应该申报的内容:1)应当提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表》;2)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情况以及接触人数;4)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

申报变更申报,原申报机关申报变更:1)进行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者技术引进建设项目的,自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之日 起 30 日内进行申报;2)因技术、工艺、设备或者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原申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的,

自发生变化之日起 15 日内进行申报;3)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发生变化的,自发生变化之日起

15 日内进行申报;4)经过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发现原申报内容发生变化的,自收到有关检测、评价结果之日起 15 日内

进行申报。5)用人单位终止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自生产经营活动终止之日起 15 日内向原申报机关报告并办理注销手续。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危害告知制度;3、职业危害申报制度;4、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7、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8、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9、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 病防治工作;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 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1、确定措施计划的编制时间;2、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3、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4、编制措施计划;5、审批措施计划;6、下达安全措施计划;7、实施。

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1、措施应用的单位或工作场所;2、措施名称;3、措施目的和内容;4、经费预算和来源;5、实施部 门的负责人;6、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7、措施预期效果和检查验收。

粉尘爆炸的条件:1)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2)粉尘虚浮在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3)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起始能量。

粉尘爆炸的特点:1)粉尘爆炸速度或爆炸压力上升速度比爆炸气体小,但燃烧时间长,产生的能量大,破坏程度大;2)爆炸感应期较长;3)有产生二次爆炸的可能。

预防粉尘爆炸的技术措施:1、厂房设计采用防爆设计;2、安装粉尘浓度报警;3、采用有效防尘措施;4、电器接地可靠;5、清 理淀粉需使用防爆工具;6、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帽、工作鞋,使用防爆工具。

预防粉尘爆炸的管理措施:(1)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3)安全培训后上岗;(4)淀粉清理方案经过批准后实施;(5)制订应急预案;(6)加大安全投入;(7)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保障:1)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负责 人批准。2)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3)作业方案和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 业人员。4)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5)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的原则。6)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教育监督作业人员正确佩戴与使用。7)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清点作业人员。8)制定应急预案,并配备相关的应急装备和器材。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 练。9)与承包方(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

10)发生事故后,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

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程:(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 安全管理制度;(4)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5)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6)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2)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3)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4)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5)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6) 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1)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2)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3)检 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一、必须依法设立、证照齐全有效。二、必须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三、必须确保从业人员符合录用条件并培训合格,依法持证上岗。四、必须严格管控重大 危险源,严格变更管理,遇险科学施救。五、必须按照《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要求排查治理隐患。六、 严禁设备设施带病运行和未经审批停用报警联锁系统。七、严禁可燃和有毒气体泄漏等报警系统处于非正常状态。八、严禁未经 审批进行动火、受限空间、高处、吊装、临时用电、动土、检维修、盲板抽堵等作业。九、严禁违章指挥和强令他人冒险作业。 十、严禁违章作业、脱岗和在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烟花爆竹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一、必须依法设立、证照齐全有效。二、必须确保防爆、防火、防雷、防静电设施完备。三、 必须确保中转库、药物总库和成品总库满足生产安全需要。四、必须落实领导值班和职工进出厂登记制度。五、必须确保全员培 训合格和危险工序持证上岗。六、严禁转包分包、委托加工和违规使用氯酸钾。七、严禁超范围、超人员、超药量和擅自改变工 房用途。八、严禁高温、雷雨天气生产作业。九、严禁违规检维修作业和边施工边生产。十、严禁串岗和无关人员进入厂区。

油气罐区防火防爆十条规定:一、严禁油气储罐超温、超压、超液位操作和随意变更储存介质。二、严禁在油气罐区手动切水、切罐、装卸车时作业人员离开现场。三、严禁关闭在用油气储罐安全阀切断阀和在泄压排放系统加盲板。四、严禁停用油气罐区温度、压力、液位、可燃及有毒气体报警和联锁系统。五、严禁未进行气体检测和办理作业许可证,在油气罐区动火或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六、严禁内浮顶储罐运行中浮盘落底。七、严禁向油气储罐或与储罐连接管道中直接添加性质不明或能发生剧烈反应的物质。八、严禁在油气罐区使用非防爆照明、电气设施、工器具和电子器材。九、严禁培训不合格人员和无相关资质承包商进入油气罐区作业,未经许可机动车辆及外来人员不得进入罐区。十、严禁油气罐区设备设施不完好或带病运行。

安全生产投入费用包括: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支出;(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含应急药品支出)、设备支出、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物品支出;3、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和标准化建设支出;4、开展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支出;5、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6、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7、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8、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原则:1、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注意顺序不能颠倒)。2、选择事故预防对策的针对性、可 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1)消除危险源。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3)隔离。4)故障一安全设计。5)减少故障和失误。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措施:1)隔离;2)设置薄弱环节;3)个体防护;4)避难与救援。

人员安全管理制度(7 项);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管理制度;3、安全工器具的使用管理制度;4、特种作业及特殊作业管理制度;5、岗位安全规范;6、职业健康检查制度;7、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1、“三同时”制度;2、定期巡视检查制度;3、定期维护检修制度;4、定期检测、检验制度;5、安全操作规程。

主要负责人职责: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3)组织制定并实施

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5)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 产安全事故隐患;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7)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1)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组织或者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3)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 的安全管理措施;4)组织或者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5)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 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6)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7)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安全规章制度建立的步骤:1、起草;2、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3、审核;4、签发;5、发布;6、培训;7、反馈;8、持续改进。 安全培训的组织实施:1)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由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实施;2)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生产经营单 位,应当以自主培训为主;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其他机构进行安全培训的,保证安全培训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3)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安全培训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计划。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详细、准确记 录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5)生产经营单位安排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期间,应当支付工资和必要的 费用。

车间(工段、区、队)级岗前安全培训内容应当包括:(1)工作环境及危险因素;(2)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3)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4)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5)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6)本车间(工段、区、队)安全生产状况及规章制度;(7)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8)有关事故案例;(9)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

培训方案(计划):培训类别(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培训时间、主要内容、证书类型、安全背景。

安全培训流程(程序):1、需求调查;2、培训计划制定;3、培训计划审批;4、实施培训计划;5、培训评估;6、培训总结;7、 培训归档案;8、持续改进。

特种设备范围: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 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安全技术档案:(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记录;(五)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1、登记建档。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2、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3、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4、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5、有效期届满前 1 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6、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持证。7、制定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安全管理协议的主要内容:1)发包单位提出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安全、技术)措施要求;2)承包商制定的确保施工安全的(组织,安全,技术)措施;3)承包商应遵照执行的有关安全文明生产、治安、防火等方面的规章制度;4)发包单位对现场实施奖惩的有关规定;5)有关事故报告、调查、统计、责任划分的规定;6)对承包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考试及办理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履行的手续等要求;7)承包商必须按照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接受安全资质和条件审查;8)承包商不得擅自将工程转包,分包,返包。9)承包商不得在施工过程中擅自更换(工程技术,安全,质量)管理人员以及关系到施工安全及 质量的特殊工种人员,特殊情况需要换人时需征得发包单位的同意,并对新参加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10)承包商不得使用童工,施工人员不得有承包工程的职业禁忌症。

非煤矿山外包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协议:(1)安全投入保障;(2)安全设施和施工条件;(3)隐患排查与治理;(4)安全教育与培训;(5)事故应急救援;(6)安全检查与考评;(7)违约责任。

现场安全管理要求:1)工程开工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方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应有完整的记录。

2)在有危险性的生产区域内作业,有可能造成火灾、爆炸、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烫伤、坠落、溺水等有可能造成人身

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要求承包方做好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并制订安全措施,经生产经营单位审核批准后,监督承包方实施。3)在承包商队伍进入作业现场前,发包单位要对其进行消防安全、设备设施保护及社会治安方面的 教育。4)生产经营单位协助做好办理开工手续等工作,承包商取得经批准的开工手续后方可开始施工。5)发包单位、承包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安全施工,要随时对施工安全进行监督,发现有违反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及时纠正,并按规定给予惩处。6)同一工程项目或同一施工场所有多个承包商施工的,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商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 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对各承包商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7)承包商施工队伍严 重违章作业,导致设备故障等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的后果,生产经营单位可以要求承包商进行停工整顿,并有权决定终止合同的执行。

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条件: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 产要求;3、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4、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考核合格;5、特种作业人员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6、从业人员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7、依法参加工 伤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8、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9、有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并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10、依法进行安全评价;11、有重大危 险源监测、评估、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12、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13、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14、采矿业要有采矿许可证。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素:1、目标;2、制度化管理;3、教育培训;4、现场管理;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6、应急救援;7、事故管理;8、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许可证发证和管理(熟悉):1、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中央管理的非煤矿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非煤矿矿山企业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并接受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2、国家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中央管理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并接受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指导和监督。3、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并接受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4、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民用爆炸物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和管理,并接受国务院民用爆炸物品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安全文化建设步骤:1)建立机构;2)制定规划;3)培训骨干;4)宣传教育;5)努力实践; 建设项目三同时流程:

1、安全预评价项目(下列建设项目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1)非煤矿矿山 建设项目;2)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包括使用长输管道输送危险化学品,下同)的建设项目;3)生产、储存烟花爆竹的建设 项目;4)金属冶炼建设项目;5)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并且使用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化工建设项目(属于危险化学品生产的除 外,,以下简称化工建设项目);6)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2、安全预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委托评价机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其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 价,并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其他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其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备查。

3、安全设施设计(安全专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生产经营单位委托设计院(图纸、方案、专篇)

4、施工: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应当由取得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并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5、竣工

6、试运行:建设项目竣工后,根据规定建设项目需要试运行(包括生产、使用,下同)的,应当在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进行 试运行。试运行时间应当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7、安全验收评价(详见管理教材):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竣工或者试运行完成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

机构对安全设施进行验收评价,并编制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8、竣工验收(备案):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并形成书面报告备 查。安全设施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2)迅速控制事态;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4)查清事故原因, 评估危害程度。

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重点):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3)后果、影响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预案编制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资料收集 3、风险评估 4、应急能力评估 5、编制应急预案 6、应急预案评审

风险评估主要内容包括:a)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b)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 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c)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核心要素):1、应急预案的概况——发生事故先救人;

2、事故预防。危险分析——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规要求(附件);

3、准备程序——组织机构、应急;资源(担架等)、教育培训和演练,互助协议;

4、应急程序(12 个二级要素);

1)接警和通知;2)指挥与控制——企业主要负责人;3)警报和紧急通告;4)通信;5)事态监测和评估——决策支持,监测水;

6)警戒与治安(拉设警戒线);7)人群疏散和安置——区域、距离和路线;8)医疗和卫生;9)公共关系——对家属安抚、控制谣言;10)应急人员安全;11)抢险和救援;12)危险物质控制;

5、现场恢复: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 果评价。

6、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持续改进—内审和外审)。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的区别:前者在会议室进行,前者不需要提交演习报告, 后者要求。

应急预案类型:

综合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主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包括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 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1)总则2)事故风险描述3)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4)预警及信息报告5)应急响应6)信息公开7)后期处置8)保障措施9)应急预案管理专 项应急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定制 的应急预案。1)事故风险分析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3)处置程序4)处置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事故类型,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主要包括事故风险分析、 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内容。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岗位操作规程以及危险性控制措施,组织本单位现 场作业人员及安全管理等专业人员共同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2)应急工作职责。3)应急处置4)注意事项

事故风险分析主要包括:a)事故类型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c)事故发生的可能时间、事故的危害严重程度及 其影响范围;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e)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

现场处置步骤:1、报警——报告 119 等;2、处置——细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打开门窗通风等;3、逃生路线——佩戴合适的劳防用品(包括救援的过程);4、注意事项——在救援、逃生、撤离过程中,必须正确配备防护用品,在撤离过程中带领受影响人员一起撤离。

应急预案管理:1)制定;2)审核/评审;3)批准、发放;4)备案;5)宣贯培训;6)修改;7)检测和更新预案的程序。

应急恢复阶段应做的主要工作:1、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2、撤离和交接程序;3、恢复正常状态的程序;4、现场清理和受影响的区域的连续监测;5、事故调查与后果评价

紧急疏散撤离内容:1、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2、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3、抢救人员在撤

离前、撤离后的报告;4、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应急预案演类型:

1、按组织方式及目标的重点不同,可以分为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等;2、按演练内容可以分为单项和综合演练两类;3、按演练的 目的和作用可以分为(检验性、示范性、研究性)演练。

演练方案编制:1、演练的目的;2、演练时间;3、演练地点;4、演练概述;5、组织机构职责;7、现场演练步骤;8、演练结束;

9、演练评价。

应急演练存在的不足:1)未进行应急预案的相关培训(2 分);2)未进行应急救援演练策划(2 分);3)负责人来向其他部门报告事故(2 分);4)未通知受威胁的相邻化工厂(2 分);5)未控制和疏散周边行人和群众(2 分);6)未安排进行应急演练效果的评估和提交书面报告事宜(2 分)。

事故发生后:

1、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事故相应应急预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事故发生地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其负责人应当 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事故救援。

3、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4、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不得擅离职守,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5、事故发生地公安机关根据事故的情况,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和侦查措施。犯罪嫌疑人逃匿的,公 安机关应当迅速追捕归案。

发生事故后,主要负责人职责:1)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2)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3)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4)速控制事态;

事故发生后不得:1)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2)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3)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4)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事故报告的内容:(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三)事故的简要经过;(四)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五)已经采取的措施;(六)其 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 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事故调查处理原则:1)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2)“四不放过”的原则。3)公正、公开的原则。4) 分级管辖的原则。

事故调查组的组成:1、有关人民政府;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4、监察机关;5、 公安机关;6、以及工会派人组成;7、并应当邀请人民检察院派人参加;8、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与调查。

事故调查组成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a.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b.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事故调查组的职责: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3、提出对 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4、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5、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程序(步骤):(1)事故的通报;(2)事故调查小组的成立;(3)事故现场处理;(4)事故有关物证收集;(5)事故事实材料收集;(6)事故人证材料收集记录;(7)事故现场摄影及拍照;(8)事故图(表)的绘制;(9)事故原因的分析;(10)编写事故调查报告;(11)事故调查结案归档。

事故直接原因的分析;

1)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2)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3、手代替工具操作;4、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存放不当;5、冒险进入涵洞;6、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等);7、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8、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等工作;9、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0、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作业场所中,忽视其使用不安全装束;11、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事故间接原因的分析: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3、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组织结构不合理;4、安全检查不到位,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没有安全规章制度、责任制、操作规程不健全,不落实;

6、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安全投入不到位;8、现场安全管理混乱;9、员工安全意识淡薄;10、应急预案没有或者不完善;

11、对危险源辨识分析能力不够;12、集团公司、政府监管不力;13、其他。 事故责任分类:

(1)直接责任: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

(2)主要责任:违章指挥、监护失误、指挥错误造成事故,一般是班组长、车间主任、项目经理、岗位经理。

(3)领导责任者,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有关领导应负领导责任: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责任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 造成伤亡事故的;2)未按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或职工未经考试合格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3)机械设备超过 检修期限或超负荷运行,或因设备有缺陷又不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4)作业环境不安全,又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5)基本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中,尘毒治理和安全设施不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使用,造成伤亡事故的。

事故调查报告概要:(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1 分);(2)事故发生经过和救援情况(1 分);(3)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

(1 分):(4)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1 分):事故性质是:是一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1 分)。(5)事故责任认定和对事故责任者处理的建议:依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建议对本起事故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给予相应的撤职、警告、降级、记过等行政处分及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批准逮捕。涉嫌事故责任者 XXX,已经死亡,不在追究。(6)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1 分)

事故调查报告提交期限:1)事故调查组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60 日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特殊情况下,经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

政府批准,提交事故调查报告的期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60 日。2)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事故调查报告批复:1)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 15 日内作出批复;2)特别重大事故,30 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 30 日。

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1)人身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医疗费用、丧葬及抚恤费用、补助及救济费用、歇工工资;(2)善后处理费用:处理事故的事务性费用、现场抢救费用、清理现场费用、事故罚款和赔偿费用;(3)财产损失价值:固定资产损失价值、流动资产损失价值。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1)减产、停产损失价值(2)工作损失价值(3)资源损失价值(4)处理环境污染的费用(5)补充 新职工的培训费用(6)其他损失费用

现场处置方案示例:

石油输送管道泄漏处置的安全技术措施

1)该石油输送管道立即停停止输送石油。2)向消防部门 119、环保部门、公安部报警、安监部门报告。3)疏散影响区域附近所有人员,向上风向转移,防止吸入接触。4)按照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到位,成立现场应急指挥小组;5)处置人员佩戴好防化服和空气呼吸器,用防爆工具等进行堵露处理。6)泄露的油污,可用吸附材料收集和吸附泄露物。

7)注意事项:(1)处置过程中,杜绝一切明火;(2)现场处置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3)使用不产生火花的防爆工具或设备设 施;(4)修复完毕后,清理现场油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