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慧敏四郎探母全剧(尚小云和尚派的)

尚慧敏四郎探母全剧(尚小云和尚派的)(1)

尚小云先生

尚派艺术的承袭

我的祖父尚小云用一生创造了尚派的唱、念、做、表,他的唱腔基本上继承了老前辈的技艺。祖父是孙怡云先生的学生,那么孙怡云先生呢?咱们要是看《同光十三绝》,其中有一个人叫时小福,孙怡云先生是从他这支上传下来的。后来我祖父又宗陈德霖先生的唱法。

在早先的时候,青衣的唱法都是非常刚劲的那种,为什么呢?因为青衣是要跟老生搭配的,要唱对儿戏。生旦净末丑,那老生是头一位,人家老生是挑梁的,那时候旦角是配角。旦角一般都是陪着老生唱戏,所以这个调门必须得跟老生搭配到一起去。

为什么我爷爷14岁就能成名呢?因为他跟孙菊仙先生合作的头一出戏《三娘教子》,当时就轰动了北京城。他跟着老先生唱的调门基本上都在正宫调、小工调上了,对于旦角来说这调门就算够高的了。尚派唱腔大多数是继承了时小福那个时代的唱法。

尚慧敏四郎探母全剧(尚小云和尚派的)(2)

左起:迟金声、李世芳、尚小云、尚长春

尚小云,字绮霞,祖籍河北南宫,京剧旦角尚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天赋极佳,其嗓音宽亮,扮相俊美,尤以中气充沛、调门高亢、久唱不衰而难能可贵。他的声腔激越,圆亮,以刚为主,很适宜表现古代贞洁烈女和巾帼英雄人物。他早年入正乐社学艺,出科后初搭各班,以《祭江》《祭塔》及《玉堂春》《四郎探母》等唱功青衣戏享名于世。他的演出风格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对后世影响深远。1976年因病逝世。

尚慧敏四郎探母全剧(尚小云和尚派的)(3)

《汉明妃》剧照,尚小云饰王昭君

《国韵芳辉——京剧旦行流派名家谈戏说艺》10册图书隆重出版

尚派保留疙瘩腔的唱法

我祖父在年轻的时候以及在中年时期,就有很多用疙瘩腔的东西,慢慢地这疙瘩腔很多人就不用它了,但是我祖父始终还是都保留着。当然,疙瘩腔不能多用,多了就不好听了。还有的大【慢板】里面也有一点儿疙瘩腔,就像拨拉疙瘩似的。

有一个西安的票友朋友说:“尚先生是大疙瘩汤。”我祖父这疙瘩腔里边有很多东西,而且这里边有好多东西是他本人自带的,不是故意唱出来的一个疙瘩腔,他本身就有这个条件,如果是简单学他那个颤音,结果一唱出来就不好听,就因为我祖父的唱是自己原有的东西。

后来出来一个赵燕侠,人们管她叫“小疙瘩汤”,就说赵燕侠先生一唱也是“疙拉疙拉疙拉”,她的唱也是有“噗噜噗噜噗噜”这种感觉。这个噗噜腔原来时兴过一阵子,后来很多人就不唱了,唱得比较平了。就是尚派始终还保留着一些噗噜腔,但也不是全部保留,只保留了一部分。

尚慧敏四郎探母全剧(尚小云和尚派的)(4)

尚小云、尚长春父子:《汾河湾》剧照

尚门三代梨园

我祖父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就是我的父亲尚长春,是学杨派武生的。他学的是杨、尚两派,跟着丁永利先生学杨派,后来又拜了尚和玉先生学尚派,是功底很扎实的一个长靠短打全才的武生。我的二叔叫尚长麟,是学旦角的,学青衣、刀马、花旦,以尚派为主,学了很多尚派能戏。我的三叔尚长荣是唱花脸的,拜了侯喜瑞先生为师。

这可能是一个巧合,我祖父原来学老生、学花脸、学武生,最后学旦角。他这几个孩子,老大继承了他武生这方面的艺术,老二继承了他旦角这方面的艺术,老三继承了他花脸这方面的艺术。他把他原来学的东西分别传给了这三个孩子,分配得很平均,而且他的三个孩子都是文艺战线上的佼佼者。

尚慧敏四郎探母全剧(尚小云和尚派的)(5)

尚小云、尚长麟父子:《失子惊疯》剧照

传承责无旁贷

1960年,祖父给人教戏的时候,我在旁边已经算是一个旁听生了,尚派的唱腔啊、念白啊、身段啊就已经在我脑子里形成深深的印象,只不过我还没正式学戏。有一次我临时演《打青龙》,正赶上我祖父来看戏,他就完整地看了我表演的这出戏,这是我的幸运。

1965年我17岁,正式参加了佳木斯市京剧团。

“文革”过后恢复传统戏,那时虽然爷爷已经故去,但二叔尚长麟在艺术上给了我极大的指导。1980年,我去找二叔给我恢复传统戏,在二叔那儿学了《武家坡》《算粮》《大登殿》《三堂会审》《二进宫》,《失子惊疯》也是他给我说的。那一段时间里,也就有一年吧,我一连学了几出尚派戏。我的二叔走得太早了,不然我就能够把我爷爷的看家戏《祭塔》也继承下来。因为爷爷这个《祭塔》留了八句录音,我就想把这出戏恢复出来,传给学生们。

尚慧敏四郎探母全剧(尚小云和尚派的)(6)

尚慧敏与三叔尚长荣

尚慧敏四郎探母全剧(尚小云和尚派的)(7)

尚慧敏和她的学生们

我现在正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学的、大学的课堂上我都有讲课、授课,我把自己对尚派切身的体验、演出得到的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尤其是传给剧团,比如北京京剧院、国家京剧院的演员。国家京剧院现在三个团里都有我的学生,也都在唱尚派戏。我在北京待了有五六年了,在这五六年当中,我勤勤恳恳,就是一字一句地传授尚派艺术,因为之前北京几乎是没有尚派演员了,只是依靠别人代替,谁有嗓子、谁能舞两下子就去唱尚派,专门唱尚派的人没有了。自从我来了之后,教了几个尚派的学生。我还要继续努力,把我祖父的艺术和这些戏传授下去,在北京甚至在全国能够开花结果,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理想。

(本文编辑自《京剧旦行流派名家谈戏说艺·尚慧敏》一书,感谢编著者刘连伦老师及北京教育出版社提供资料。)

尚慧敏四郎探母全剧(尚小云和尚派的)(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