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指什么(文化的含义)

文化指什么(文化的含义)(1)

《辞海》1999年版对“文化”有三种解释:

1、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2、泛指一般知识,包括语文知识。

3、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这算是中国学术界对“文化”一词的现代通俗诠释。

“文化”一词,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固有的语词,最初它是“文”和“化”两个概念。“文”的本义是各色交错的“纹理”、“花纹”,又引申为礼乐仪制、文章、书籍、美德、善、柔和、华丽等多重含义。“化”的本义指改易、变易、感化、转变,后来又演变为教化。

两字放在一起使用最早见于《周易•贲卦•象辞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文”指日月星辰往来交错现象,也即天道自然规律,“人文”即观察人伦秩序,用来教化天下的老百姓。

汉代刘向在《说苑•指武》里首次使用“文化”一词:“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所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已经是明确的“以文教化”思想了。

“文化”获得现代含义是在19世纪中后叶的“明治维新”期间,日本大规模译介西方学术,其间多借助汉字词意译西洋术语,而选择“文化”对译英语及法语词Culture便是一例,故“文化”等词语在近代经历了中、西、日之间的概念旅行。

西方多用“culture”来表示文化,本义为培养、种植、栽培、饲养,后引申为人类能力的高度发展、文明、文化等含义,包括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

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现象,但二者所涵盖的历史内容又有差异:“文化”的本质内涵是“自然的人化”,人通过有目的的劳作,将天造地设的自然加工为文化;“文明”则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或泛指对不开化的克服,或指超越蒙昧期(旧石器时代)和野蛮期(新石器时代 )的历史阶段。

文化或人文,是和自然或天文相对而言的。当人仍然处在被动地受制于自然的条件下时,那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什么文化可言。当人对自然进行改造、让自然成为人的一部分的时候,即人化自然的时候,文化也就开始产生了。

所谓“文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或者是人化自然,也是超过人的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产品。人类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自身也得到了进化和升华,从而创造出了精神文化。因此,文化有自然的文化和精神的人化两重含义,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文化人,否则就是一个半截子的文化人,或者只能说是个有知识的人。

从文化的外延出发,人类文化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意识文化三大体系,彼此相互交叉与渗透,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特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