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让宝宝头型好(宝宝头型不好看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都会提出以下问题:
“医生,我家宝宝头是不是不对称?”
“医生,我家宝宝头摸着有缝是怎么回事?”
“医生,我家宝宝头是不是太平了”
......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孩子头型的相关知识。
01 孩子头部基本构造
人体头部的颅骨被称为脑颅骨,并不是由一整块骨骼形成,而是由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筛骨等多块颅骨片共同构成。
每块颅骨片都起源于骨化中心,且由内而外扩展,在初始状态下并没有完全连接在一起。
正常情况下,在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各颅骨片是不会融合在一起的。当孩子出生后,头颅上的颅骨片之间会存在间隙,也就是囟门和骨缝,因此可以在婴儿的头部触碰到两块颅骨片之间的质软稍凹陷的结构。
而囟门分为前囟门和后囟门。
前囟门通常处于头顶中线前方处,呈菱形结构,触碰时质地软,比周围结构稍凹陷。一般是颅骨片间最大的间隙,多在孩子生后12-18个月闭合。
后囟门则处于头顶中线后方,尺寸比前囟门明显小很多,多在孩子生后6-8周闭合。
颅缝则包括额缝、顶颞缝、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等缝隙,多数颅缝通常等到脑部发育完成后才会开始融合,有些颅缝可能一直不会完全融合。
在孩子出生之后,脑部发育迅速,颅内组织也会快速生长,囟门和颅缝的存在可以让颅腔适应颅内组织的生长。
如果囟门过早闭合或颅缝过早融合,颅内空间有限,就容易导致颅内组织生长受限,影响脑部发育,还可能使颅骨的生长也发生异常,头颅就可能呈现畸形。
02 头颅畸形的分类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而言,头部一般应该是圆形的,两侧对称,没有明显歪斜、扁平等情况,长度大于宽度,两只耳朵也应该处在同一水平的对称位置,头部没有异常的突起或凹陷,面部也基本对称。
当头颅外观出现异常时,要警惕头颅畸形。从形状上而言,头颅畸形可分为斜头、短头、舟状头等类型。
从病因而言,头颅畸形一般分为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和非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两大类。
- 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主要由骨缝早闭引发,多和遗传相关,外部压力、脑部发育不良、子宫内环境异常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该类畸形。此时患儿脑部的容积会受到限制,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脑部发育的异常,表现为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症状,头围的增长速度也可能减缓甚至停滞。
- 非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多和婴儿的姿势、头部所处位置有关,臀位产、辅助分娩、滞产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头颅形态的改变,而孩子睡眠时姿势的长期不对称则是生后引发非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最常见的原因。
孩子的颅骨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出现骨骼局部的突出、凹陷或变形,从而导致头型的偏斜、扁平、狭长等改变。
当孩子出现头颅外观的畸形时,需要去对头部整体进行详细的触诊,判断骨缝的状态,若骨缝部分已经有骨棘形成,则提示骨缝可能过早融合。且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通常在孩子出生后早期即可发现,后期随着孩子的生长,症状可能越发明显。
而非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多是在孩子出生之后才逐渐出现症状的,症状被发现的时间相对较晚。
03 干预与预防措施
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患儿需要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来明确颅骨的结构和骨缝的状态,同步检测小孩的运动、智力、语言发育情况,了解有无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迟缓),然后由神经内、外科和康复科医生会诊后制定合适的干预措施。
非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患儿则可以通过日常干预和物理治疗来得到改善,少数严重者可考虑使用头颅矫形装置来进行治疗。日常干预主要是调整姿势,包括仰卧位睡觉注意交替头部两侧位置、头部凸起处多接触平面、诱导孩子头部转向非惯侧等措施。物理治疗包括给孩子进行屈曲和伸展运动来放松肌肉、正骨等措施。头颅矫形装置则包括头环、头带、成型头盔等装置,通常用于日常干预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孩子。
为了预防非骨缝闭合性头颅畸形的发生,建议各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仰卧位睡眠时应左右交替头部的位置;
(2)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应在左右两侧均匀放置;
(3)发现孩子转头有偏向习惯时,可使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诱导孩子适当多转向另一侧;
(4)孩子头部的转向不应受到限制,有自由活动的空间;
(5)喂奶时应注意左右体位的变换;
(6)家长陪孩子玩耍时要注意左右位置的交替,不要只待在孩子的一侧。
参考文献
[1]赵聪敏,等.小儿头颅畸形与健康[M].重庆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21.
[2]潘维伟,等.婴儿颅形异常的诊断与干预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0):1059-1061.
[3]吴至凤,等.头颅畸形研究概况[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05):503-505.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