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

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1)

作者|人参必胜小丸子

导语

电影《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葛优、巩俐、姜武等主演。这部在1994年由张艺谋导演电影,当时获得了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最佳男演员奖、人道精神奖,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至今豆瓣评分为9.2分。

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2)

豆瓣评分

虽然《活着》广受好评,但当初有腹死胎中的危险,因为当时张艺谋相中的是余华的另一本小说《河边的错误》。为了进一步了解余华,张艺谋便要求看看他所有的作品,这在个过程中,《活着》就进入张艺谋的视野,并直接拍板决定拍摄这部影片。

说到《活着》这部影片,我们又不得不说起余华这个人。相信看过余华小说的人都知道,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他从1984年开始发布小说,手下的作品大都体现了人生的艰辛和残酷。当然,《活着》也逃不出体现这种内核。

集各种苦难与一身的“活着”

电影中主要描写了福贵的悲惨人生遭遇,他本是一个富少爷,因赌光家产变得一贫如洗,这时候怀孕的少奶奶又因为受不了他赌博,选择回娘家。

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3)

福贵和家珍

艰难生活几年后,媳妇带着女儿以及新生的儿子回来了,福贵便想通过唱皮影戏维持生计,不料又被抓壮丁。战争结束后回到家里,发现自己的母亲已死,女儿也因为一次发烧变哑。

讲到这里,这个人生故事已经很悲惨了,但是灾难还没放过他。福贵的儿子在学校又被墙砸死了,之后女儿凤霞因为怀孕生孩子大出血死了。人到老年,仅剩小孙子陪着老两口一起生活。

剧情如此压抑,但就这些剧情还是张艺谋删改了小说部分内容之后的版本,他减少了影片残酷度的同时增添了影片的幸福感的结果。

若想知道原小说什么样的可以去看,提醒大家拿好纸巾擦泪。

意大利文学评论家保罗评价余华的小说时说:“这是一本关于死亡的书,但是他教会了我们怎样不死。”

虽说福贵的生活很残酷,但他仍然坚强、乐观地活着。然而此生活态度却和现在社会的生死观存在些许差异。因此,通过这部影片,本文主要想浅析近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生死观的变化。

生活虽苦,“活着”之心强烈跳动

《朗读者》中有一句话说:“我们这一生,都仿佛在和痛做着抗争,出生是痛,死亡是痛,而在这两端的中间,我们还将经历各种各样身痛、心痛,痛苦和欢乐仿佛是生命的两极,纠缠不休,我们在痛中治愈,也在痛中成长。”

影片《活着》中,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痛苦的,但他们都坚强地保持着生命力。时代更迭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有句老话:“国家兴、百姓苦;国家亡,百姓苦。”

家珍作为一名中国传统好女人,一生也是苦。最初福贵还是富家少爷时整日赌博,家珍以泪洗面,屡次劝阻不听的福贵甚至不惜直接去赌场等他,可最后等来的却是福贵输光家产。

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4)

家珍痛失女儿

家珍不计前嫌,认为当福贵没有资本再赌时就能过上好日,所以就回去和他继续过日子。然而,天不遂人愿,他又被去当壮丁。家珍就自己抚养两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和一个生病的老人,天不亮带着两个孩子去送水,每天睡不好觉。最后,福贵终于回来可以踏踏实实过好日子了,儿子、女儿又相继死亡。

就像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说的:“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家珍并没有因此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在她遭受了一系列打击后,她依然幸福地和福贵互相依靠,慢慢抚养小孙子长大。

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5)

穷困潦倒的福贵

当然作为影片的主角,福贵的人生也是苦兮兮的。通过前面的剧情简介,我们已经充分了解了福贵的人生,知道福贵的人生的悲惨。可纵然如此,他不仅没有因家业破败而想不开,还努力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活了下来,甚至在自己儿女死后也没有就此对生活充满信心。

影片的最后福贵给孙子讲:“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由此看出他对生活、对未来仍然充满了生命的渴望。

说到这里,让我记起林徽因说过的一句话:“人活着的意义,基本的是在能体验情感。”就如同古语这句话一样:“好死不如赖活着。”我们只要先活下来才拿到了体验人生情感的门票,这个门票就像数字“1”,有了这个“1”,后面添加的“0”才有意义,不然一切也是徒劳。电影中的福贵和家珍就死死抓牢这张门票,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生命中的情感。

其实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古有勾践卧薪尝胆,最终复国;伍子胥卖艺乞讨,最终荡平楚国;范睢酷刑断肋,后为秦相。

现代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陈为军的纪录片《好死不如赖活着》,都展现了人类顽强的求生欲望;

温饱足却将“活着”自我放弃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中主人公保尔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

深以为然,生命对我们是最重要的。但是现代社会中,我们竟然会频繁在新闻看到人们想要自杀的事情,其所涉及的人群非常广泛,下至小学生上至老年人。

“2018年在开学前一天,江西抚州的一名六年级女生,因假期作业没有完成导致压力过大,从15楼一跃而下,选择轻生……”

”2019年20岁女孩写了封遗书后自杀:我生了一场很久的病,这是最后一次自杀,如果回不来,祝我解脱……

“因与女朋友分手想不开,24岁的小伙子凌晨发朋友圈:“抽完最后一口烟,该走了!”然后,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

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6)

新闻

这些新闻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一个个年轻人因生活中挫折,就匆匆通过结束生命来了解痛苦,实在是太不值得了。若有问题可以找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不至于结束生命。

除此以外,越来越多的公众人员被曝出患有某些精神疾病。

全球众所周知的明星张国荣,在自杀之前已有20年的患抑郁症的历史,他的遗言中说:“我一生没做过坏事,为何会这样?”张国荣,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压力太大,导致精神超负荷自杀。

阳光男孩乔任梁在死前4年就通过药物来一只抑郁症了,作为一个公众人物,长期的网络暴力让他无处隐形,逃不开躲不掉,最终选择自杀。

25岁的“水蜜桃女孩”崔雪莉,前几日还在拍摄广告,但由于之前罹患严重的抑郁症,加之网络暴力痛苦不堪,最后选择自杀

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7)

雪莉

罗素曾经说过:须知人生的参差百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但上述事件中,不说人生百态了,就几点严重的事情都成了他们不幸福的源泉,这些都在提示我们社会心理问题真的需要引起我们关注。

由死向生,亟需我们关注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说:“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他指出在这个过程中人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自我存在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旦我们没有办法获得自我存在感,我们就失去了这种向死而生的动力。

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我们的这种动力。

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8)

新闻

有调查研究表明:“疫情发生后,日本的自杀率下降了20%,创造了5年来的最大降幅。”疫情期间人们在家里,少了许多人际关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取而代之的是放松和休息。压力随着这些放松渐渐平缓,人们心情渐渐恢复正常。有人说,没有什么是睡觉和美食不能解决的。当你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时,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如若实在是遇到了让自己不难过的事情,可以寻找多种途径去释放这种情绪。倘若真的想不开,那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去帮你解决。自我消亡是最不理智,也是最不划算的方式。

写在最后

《活着》这部电影通过较为夸张的手法,将人生的的灾难呈现在我们面前。世界那么大,人那么多,这部电影涵盖的灾难也仅仅是人生故事的万分之一,千万分之一……

莎士比亚曾说:“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虽然时代更迭影响了我们的生死观,我们若能学会福贵和家珍常报有希望和心胸豁达,相信以后的生活也并不会太差。

豆瓣高分电影深度解析(从豆瓣9.2分电影活着)(9)

活着

毕竟活着,比什么都强。

我是@人参必胜小丸子,一个想要嗨皮自由过一生的人~

喜欢我,关注我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