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量法师说法(刘老师开示2022.10-2022.11)

1.

一生中最大的悲哀是看不清自己,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过于执着,迷失于自我偏见。如果没有随缘的心态,要求事事都随己愿,那么任何环境都不可能满足你。你会感觉生活的很累,觉得没有空闲的时间可休息,要改变只有端正身心,用智慧化解掉心里的障碍,去除执着偏见、分别妄想,所有的烦恼才会云开雾散!

2.

人生往往是怕什么来什么,当你看淡成败得失、恩怨情仇时,反倒顺风顺水、遇难成祥。人生最宝贵的,就是一颗平常心,身居繁华,心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百味所迷。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当执着于某事某物时,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若心无挂碍,看开一切,就会无所畏惧。

3.

修得了“福报”,也是要慢慢用、省着用的。一个人、一个家庭,在“福报”很好的时候,不能张扬无度,否则“福报”就提前用完了。我们应该低调做人,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修炼到此种境界,为人便能善始善终,既可以让人在卑微时安贫乐道,豁达大度,也可以让人在显赫时持盈若亏,不骄不狂。

4.

我们的生命犹如一炷燃香:过去的都过去了,快乐或痛苦,如烧至空尽的香灰,终会落去;未来的尚未到达,没必要过度执着和期盼,如未至的烟,无处追寻;唯有当下这一刻才是我们所拥有,这一刻的香氛,这一刻的烟气萦绕,才真正属于我们。请感受当下每一刻的人生,也觉照每个点滴的生活。

5.

人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感觉到轮回的痛苦,感觉到人间的痛苦,不然你无法生起出离心。有人伤害你、欺骗你,你受到侮辱、受到伤害、感受到痛苦,才能消业,才能还债。所以,敌人仇人才是我们真正的善知识,才是我们最大的恩人。他们能看出来我们的毛病,还能直指出来,我们如果能改正,很快就能成就。

6.

禅师有天见到了弥勒菩萨— —背着大布袋天天笑哈哈游化四方的布袋和尚。他就问:“快速成佛的窍诀是什么?”和尚就把肩上的大口袋放在地上说:“放下就是解脱。”又问:“那我要怎样度众生呢?”和尚又把大袋子扛在肩上走了:“承担众生的痛苦。”放下自私得觉悟,承担责任成菩提。

7.

愿不能随便发,不能轻易发,但是现在人发愿都轻易、草率,不是从真心里头,是从妄念里头,高兴了发个愿,他这么搞的。所以他不是真心,随著境界就转变了,遇顺境,被人诱惑了;遇逆境他就改变了,心不专一,所以什么都不能成就。这些事情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佛知道,菩萨知道。

妙量法师说法(刘老师开示2022.10-2022.11)(1)

8.

人的寿命就像昙花一样瞬间流逝,谁也无法将生命延续。死亡离我们越来越近。昨天所享受的一切美好,到了今天只不过是一个记忆罢了,但是我们为它所做的一切恶业却如影随形,并自然形成了死亡的恐惧和死后的包袱。唯有众善奉行,才会对此生、来世都有好处;唯有利益他人,才会对自己、他人都带来快乐。

9.

《庄子》有云:“夏虫不可语于冰”,说对一只夏天的虫子无论你怎样和它谈论冬天的冰雪它都不会明白。人生百态。因为境遇不同,学识不一,立场不同,左右各异,我们很难看法一致。不必嗔怒别人无法认同自己的观点,我们都是夏虫,无法理解对方的寒冰。心怀善意,多点宽容,行事只求心安。

10.

当脾气来的时候,福气就走了!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嘴伤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的时间学会闭嘴。。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11.

人生知止而乐。“乐不可极,乐极生悲;欲不可纵,纵欲成灾;酒饮微醉处,花看半开时。”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若业必求满,功必求盈,不生内变,必招外忧。人生在世,做人不必苛求,做事不必完美,享乐不可享尽。为人做事懂得适可而止,对别人是一种宽容,对自己是一种余地。

12.

有句老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见尽如人意,并非生活常态。修行人修的是心宽,这句话可以引申成:常想一二,少看八九。凡事看好处,看如意的部分,知足感恩,心地自然会锤炼得坚忍而宽阔。

13.

人之所以过得不快乐不幸福,原因主要基于三个习惯,如果你习惯这些习惯,请抛弃:习惯放大别人的幸福。习惯放大自己的痛苦。习惯拿自己的痛苦与别人的幸福比、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

14.

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两种人:一种是不图回报,无怨无悔扶持你、帮助你的人,他们给你博大温暖的爱,使你的人生顺风顺水,收获快乐和幸福;另一种人使你痛苦,带给你失败和挫折。感恩那些打击你、欺骗你、伤害过你的人,他们同样促使你成长。要知道正是那些没有把我们击垮的磨难,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大。

妙量法师说法(刘老师开示2022.10-2022.11)(2)

15.

“放下”并不是“放弃”,它们本质上不一样,结果自然也不一样。所谓“放下”是一个人寻找机会成长;而“放弃”则表明一个人寻找地方逃避。“放下”是因为看到自己高于事情,所以放下事情;“放弃”是因为不能放下事情,最终只能放弃自己。智者懂得放下,愚者只会放弃。

16.

因果是同时存在的,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一件事,只要把因做好,结果就会出现在那里。我们可以把握的部分要尽力而为,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就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味强求。正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17.

人人都如同有缺口的杯子,只要你不从缺口处去看,杯子就是完整的。朋友对你说了慌,应考虑他是否有难处;他人给你带来麻烦,应换位淡定面对。看事不要武断,做事不要赶尽,智慧不生烦恼,慈悲没有敌人。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这颗心;真正的慈悲,是在日常的一言一行里。

做事,进有招退有术;做人,心无边行有度。看淡纷扰,看轻得失,来了、去了,随缘随喜。功名利禄皆为过眼云烟,不是自己的不要强求。真正的君子是,明知有机可投却不为所动。做人不求问心无愧,只求无愧于心。

18.

世上唯一永恒不变的,是无常。许多人事,无论你费尽多大心机,花了多少力气,即使能够拥有,也都是暂时的。身处无常的世界,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才跟得上幸福的脚步。所谓平常的心态,就是是花开花谢皆风景的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荡,安心享受得到,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

当你明白无常, 你就不会张扬, 今日华丽风光, 明日可能狼藉一场。当你明白无常, 你就不会悲伤, 今日愁云惨淡, 明日可能满天阳光。当你明白无常, 得,不喜, 失,不伤, 得失也不过空花一场。当你明白无常, 一切都觉得正常。让我们那颗无常的心, 获得真正内在的平静安详,才是修行的方向。

19.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而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要学会一笑置之,学会超然待之,学会转化势能。

20.

我们今生所有遇到的人和事,前世已注定;我们来世所有遇到的人和事,今生已注定。生命中的一切,我们都无需拒绝,笑着面对,不去埋怨。遇到的人,善待,经历的事,尽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轮回路上,就让善意盈盈的每一段,写着努力与光明;写着平安与喜乐;写着慈悲与智慧。感恩所有的遇见。

21.

放慢匆匆的脚步。有些欲望,你可以抑制;有些东西,也可以不要;有些争执,你可以让步.....不要为了追求想象中的完美而忽视了眼前的时光,每个平常的日子都无比珍贵,而且稍纵即逝,凡事努力,得失从缘慢慢发现,你并不会失去什么,而生命在简约的生活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心明澄澈的日子。

妙量法师说法(刘老师开示2022.10-2022.11)(3)

22.

什么人最富有?什么人最贫穷?贫穷的人是随时想从别人那里获得,富有的人则是心存感谢,时时想要施与别人。所以,一个人能够感恩、惜福,他就是人生最大的拥有者了。

23.

清晨睁开眼,我们就要对自己说;今天是最好的一天,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都已成为过去无法改变,不要让昨天的烦恼影响到今天的好心情。开始一天的工作时,不管有多忙碌,压力有多大都不要抱怨、不要因此影响了我们的心情。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不让我们怀着最美的心情过好每一天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