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干支纪日计算方法(古代历法基础知识)

古代干支纪日计算方法(古代历法基础知识)(1)

干支纪日至少在商朝就已出现,现存甲骨文有大量记载。目前我国连续不间断且无错乱使用干支纪日的记录,是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至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有2600多年的历史。这是迄今为止世界历时最长的纪日方法。

古代把一日夜分为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初将一日十二时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dié太阳过午西斜)、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史记•历书》已使用十二支纪时。

古代干支纪日计算方法(古代历法基础知识)(2)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载,到唐代开始以十干配时,成为干支纪时。在历法中,一般只用十二辰纪时,干支纪时主要用于算命。干支纪时,十二时辰(支)是固定不变的,十干由日的干支确定:

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不须移。

古代干支纪日计算方法(古代历法基础知识)(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