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虎头湾有什么好玩的(游客人数翻20多倍)

记者 于洋 吕奇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这句经典台词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正月十三这天烟台海阳虎头湾的热闹场景。2月3日(农历正月十三)是胶东地区传统的祭海日,在海阳沿海等地,渔民们通过扭秧歌、拜龙王等形式,祈求今年出海时鱼虾满仓、平安归航。

2月3日8时,太阳已高高挂起,但清晨的海风依然夹着一丝寒意。在海阳虎头湾旅游景区,游客和渔民们丝毫没有被低温“劝退”,一早便从四面八方聚集于此,等待吉时到来。截至9时,景区内游客已达3000余人次,比前年翻了20多倍。

海阳市虎头湾有什么好玩的(游客人数翻20多倍)(1)

现场游客摩肩接踵,场面十分热闹。

百年民俗尽显渔乡淳朴

“连扭8场都不累,一听锣鼓响,全身细胞就嘚瑟起来了”

祭海是一种独具胶东地域特色的渔家文化和民俗活动。海阳的“祭海”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主要流传在沿海一带的桃源、环岱庵、方里、大辛家、港北、冷家庄、南庄、邵家庄、凤城等80多个渔村。渔民们祈求来年风平浪静,保佑出海打鱼人平安归来,鱼虾满舱。到了晚上,渔民们还会把用萝卜和面做的渔灯放入大海。因此,有些地方还会将其称为“渔灯节”。而扭大秧歌也是祭海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遗产,更加彰显了胶东地区渔民们的淳朴热情。

环宇大秧歌艺术团的“乐大夫”鞠进东站在秧歌队的前方,稳如泰山。“乐大夫是舞队的总指挥,所有的表演都要听乐大夫指挥。”鞠进东介绍说,“一个好的乐大夫不仅要指挥得当,还要懂规矩、通晓各种走阵,有‘8’字阵、‘小龙摆尾’、‘大龙摆尾’等等,演出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阵法。”据了解,鞠进东15岁时便开始登台演出,今年已经59岁。“左边这位是我徒弟,场上正在扭着的是我的徒孙们。”鞠进东骄傲地说。

海阳市虎头湾有什么好玩的(游客人数翻20多倍)(2)

小演员孙梓琪正在做演出前热身准备。

秧歌队伍中,最小的只有7岁,但扭起来时,一招一式十分神气,毫不逊色。据了解,这名小演员名叫孙梓琪,受母亲的熏陶,3岁便开始练习,如今已是秧歌队中的重要角色。

这种代代相传的例子并不少见。

海阳市虎头湾有什么好玩的(游客人数翻20多倍)(3)

“王大娘”扮演者吕丽荣表演得惟妙惟肖。

队伍中“王大娘”的风流泼野、献媚卖俏正惹得观众喜笑颜开。“我们海阳人‘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会扭两圈。”“王大娘”扮演者吕丽荣说道,“我家孩子2岁时,手就会跟着摆;现在4岁了,秧歌腿、秧歌蹲都会了。”吕丽荣是海阳大秧歌鞠派第五代传承人,现居住在烟台市芝罘区。“一听海阳老家有活动,一脚油门就回来了。”吕丽荣激动地说,“过年这几天都不闲着,连演了8场后,一听锣鼓响,全身细胞又嘚瑟起来了,顿时不累了。”

“我们海阳人胎教就是大秧歌。”吕丽荣的师傅鞠明东说道,“大多数演员都是兼职来的,扭大秧歌不挣钱,纯粹是一腔热血,是对大秧歌的真心热爱!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鞠明东表示,欢乐的同时,将海阳大秧歌发展创新并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是每一个海阳人的责任与义务。

现场游客翻了20多倍

“7年没回老家,回来看到大秧歌,感觉很‘治愈’”

祭海大典在当天9时正式开始,但刚过8时现场就已经聚集许多游客。仪式开始前,姜女士一家六口正在祈福钟钱敲钟。“这是我们海阳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必要带着孩子来感受一下。”姜女士表示,早上五点便出发前来参加仪式,特意给孩子请了假,带着一家人来祈福。

海阳市虎头湾有什么好玩的(游客人数翻20多倍)(4)

游客们将秧歌队团团围住。

据虎头湾景区负责人介绍,截至9时,景区游客已经达3000余人,是前年的20多倍。锣鼓一响,表演正式开始,游客们将秧歌队团团围住,高高举起手机记录这一场视听盛宴。

队伍中有一位年轻夫妻怀抱婴儿格外惹人注目。孩子妈妈表示,自己是海阳的媳妇,今年第一次来观看大秧歌,感觉非常热闹欢喜,“孩子才8个月大,但在锣鼓声中睡得却非常香甜,可见海阳人身体里都流动着大秧歌的血脉。”孩子爸爸再次看到家乡大秧歌,直呼:“太过瘾了!”

在海阳土生土长的迟女士,一早也陪着两位长辈前来参加祭海大典。“因为工作等原因,我已经7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以前只能在手机和电视上看我们的大秧歌。”迟女士红了眼眶说,“今年有机会回家,就带着舅舅舅妈来参加,过两天市区还有秧歌表演,再带着父母去看。”迟女士表示,时隔多年,再次看到大秧歌表演,内心非常激动,感到很“治愈”,“非常为自己的家乡骄傲”。

海阳市虎头湾有什么好玩的(游客人数翻20多倍)(5)

游客们占据高点,纷纷举起相机拍摄。

现场,也不乏远道而来的游客,有的四五点钟从家出发,有的提前一夜前来,专门为了一睹祭海大典的风采。

来自济南的李女士激动地说:“烟台带给我太多惊喜了。前两天看到了天鹅,今天又看到了大秧歌,太美太震撼!”李女士表示,今年过年来烟台度假,这些景色与表演都是她第一次见到,“想留在烟台,不想走了。”

摄影大咖云集海湾

“变化很大,‘原汁原味’传下去很重要”

人山人海的游客中,有许多扛着摄像机、举着单反的摄影爱好者,记录着演员们淋漓尽致的表演;也有网络大咖进行现场直播,将这一神圣的时刻传播给全国各地的朋友们。

海阳市虎头湾有什么好玩的(游客人数翻20多倍)(6)

演员们利用演出间隙进行现场直播。

“为了来看大秧歌,我们提前一宿就来了。今早5点就沿着海边到各村去记录渔民们的祭海仪式。”来自威海的于女士说,自己已经退休,今天和许多威海市的摄影大咖一起来看大秧歌。“我之前在欧洲看到过大秧歌表演,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表演,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这是我第一次在国内看到正宗的秧歌表演,太好看了。”于女士表示,海阳大秧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到国外,让她感到非常自豪。

来看活动的蓬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夏成宏表示,三年前几乎每年正月十三都来海阳参加祭海大典,因为疫情原因,已经三年没来了,今天感觉变化非常大。“首先,刚进入景区就感受到非常热闹了,商贩增加了,也有一些手工艺人在这表演,民俗活动更丰富了。再者,最大的变化就是秧歌队伍。”夏成宏介绍,以前秧歌队多为各村村委会组织,现在随着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各村很难组织起大的秧歌队伍,就由社会上的团体把秧歌爱好者们组织起来,“这样有利于形成大规模的表演,表演中各种角色都有,演出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将大秧歌传承下去。”

海阳市虎头湾有什么好玩的(游客人数翻20多倍)(7)

79岁的秧歌艺人领舞起跳。

“但是再往前回忆,十几年前,当时有些秧歌队是分年龄层表演的,老中少各一队,表演形式更加多样,比现在还丰富。”夏成宏表示,年轻人向外流出,大秧歌的传承或许会逐步缺少青年人的力量,如何好好地将这项传统民俗保持着“原汁原味”传承下去,值得社会各界深入思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