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衰理论入门教程(为什么会出现阴盛阳衰)
今天中国“阴盛阳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生命教育!
——赵雨林
Part 1
中国为什么阴盛阳衰
现在的女孩从小学开始,就比许多男孩显得更加勇敢和有责任心,性格更外向和积极,而男孩子越来越多的“娘炮”。
不仅在性格上如此,在工作中,生活中,方方面面女强人越来越多。典型的如体育项目,男性的整体表现就差了很多。
有一个观点很能说明问题,现代中国人被称为巨婴。何为巨婴?
《巨婴国》作者武志红认为,我们90%的爱与痛,都和一个基本事实有关——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婴儿。这样的成年人,是巨婴,这样的国家,是巨婴国。
作者对巨婴的自恋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巨婴的概念对“阴盛阳衰”的现象做解释很贴切。不过,作者并没有揭示出产生巨婴的根本原因。尤其是用“抱抱我”和“看看我”的不足作为结论,太显仓促和乏力。
那么,巨婴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阴盛阳衰?
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和现代教育在生命教育这个问题上存在天然的不足,即赋予人以灵魂的生命教育是缺失的。
“三纲五常”下的人只有命,“应试教育”下的人只有分。在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对生命的思考和关注,缺乏对生命的感知和觉察。
在现代中国人的眼里,对生命的理解是陌生和扭曲的,所以,思想变得物质和自我,生活变的简单和纯粹。如此,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
可是,女人和男人不一样。
和男人相比,中国女人大概率都会经历一次怀孕生子的过程。
请注意,这个过程瞬间让许多女孩不仅成为女人,而且成为了人。经历了一次生命教育,这个女孩从荒诞变得靠谱,从享受变得牺牲,从自我变得无我。
可是,男孩不一样,除了个子不断长高以外,生理上越来越成熟,思想却一直简单和物质。因为,没有经历过生命教育洗礼的心智终究无法与女性相比。
于是,女汉子和“娘炮”越来越多。现代社会允许多样性,但民族和国家的未来却需要更多的成人。
虽然很多人明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如何开展生命教育?这却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
Part 2
不断攀升的自杀率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自杀已成为我国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
根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名死于自杀,还有8名自杀未遂。
2017年2月16日,山东省广饶县某中学一名高三女生在家中服毒自杀身亡;
2018年1月4日,深圳市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从教学楼坠落身亡;
2018年10月15日,13岁女生服用160片秋水仙碱片自杀;
2019年3月12日,9 岁男孩打破学校玻璃后选择跳楼致身亡;
2019年4月17日,上海17岁高中男孩因与母亲发生口角,行驶途中从高架跳桥自杀;
2020年3月1日,河南邓州一女孩因无手机上网课自杀;
2020年6月6日,山西中北大二学生因参加补考作弊被发现后坠楼身亡;
......
自杀率的不断攀升,导致一些人认为现在的孩子太矫情了,抗压能力太差,缺少挫折教育。
但真的是这样吗?
相比挫折教育,当代孩子真正缺乏的是科学的生命教育,比起经历苦难,更应该引导孩子实现生命品质。
Part 3
3M家庭教育图谱
3M家庭教育图谱中便提到了如何实现生命品质:
家庭教育在实现生命品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完成对孩子的指导。
家长的生命品质往往是孩子生命品质的天花板,但孩子的生命品质同时具有发展性;因为影响生命品质的因素,除了家庭教育,还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生命品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生命健康、生命价值和生命智慧,它们各自对应三道理论的为生之道、为人之道和为学之道。
生命健康包括生理机能、心理素质和安全认知;生命价值包括生命角色、人格志趣和处事修养;生命智慧包括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实践效能。
为了实现生命品质的目标,家长需遵循四大法则:开展法则、实现法则、评估法则和自省法则。
开展法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基础和机制。认识包括观念、动机和规划;基础包括储备、准备和资源;机制包括孩子、事件和他人。
实现法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式、策略和途径。模式有保障、传递和激发;策略有启发、选择、解释和要求;途径有语言、道具、示范和换频。
评估法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方案和反馈。标准包括风险、安全、有效、持续;方案包括成绩、成长、成心和成人;反馈包括奖励、点评、批评和惩戒。
自省法则包含在另外三个法则的各个方面,指导每个环节的工作。
家长通常做的家庭教育包括两个部分,即家长该做的和如何做。
如果家长该做的没有做到或做好,如何做的不知道方法,就会发生家庭教育内容错误或方法不当,这些会使得家庭教育发生负作用和反作用,从而影响家庭教育效能。
生命品质和家庭教育法则的了解及其执行的有效程度决定了家庭教育效能的高低,为了实现高效的家庭教育效能,家长需加深对生命品质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四大法则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Part 4
3M家长角色示意图
前年“啃老的海归”事件,不知道您还记得多少?
48岁的大卫,从小学霸,大学在同济就读,后在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他回国六年来,一直没有参加工作,天天在家,除了吃睡,就是玩游戏,靠老妈丁阿婆给一点生活费混日子。
当时丁阿婆已经82岁,身患尿毒症,每月3500块退休金,医疗费2000多,剩下的根本不足以养活自己和儿子。
丁阿婆懊悔不已:“我教育不当,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儿子非但没有愧疚之心,还理所当然地将这些归咎于老妈对他的溺爱。
可见,丁阿婆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扮演了一种角色——保姆。
要想让孩子有健全的人格,父母要学会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转换角色。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保障、传递、激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提供经济保障和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传递知识和技能,激发孩子的认知和人格。
在这三种作用过程中,为了实现不同的目标,家长需转换不同的角色,分别为:保姆、保镖、对手、观众、助手、导师、教师、教练、朋友。
可悲的是,多数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像丁阿婆一样只扮演了一种角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