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 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

中华帝国,亦称洪宪帝制,是指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2日间,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预备成立的一个君主立宪制政权名称。原定年号洪宪,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首都北京。但各方势力接连挑战,包括蔡锷领导的护国军、日本支持的中华革命党以及宗社党的前朝遗老,使中华帝国还未对外国宣布成立便以失败收场;在此期间,袁世凯对内并没有正式登基为皇帝,对外则仍以“中华民国”为国号 。中华帝国从宣布即将改元的1915年12月12日起算仅102天,从改元的1916年1月1日起算仅82天。中华帝国虽未能成立,但已预先定立国旗和国歌。国徽则沿用北洋政府的十二章国徽。国歌沿用1915年5月制定的北洋政府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但歌词“共和五族”改为“勋华揖让”。

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 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1)

中华帝国国旗(1916年初)

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 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2)

中华帝国国徽

背景

1915年,《二十一条》交涉刚刚结束,“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之类的言论不断在社会上传播。8月3日,由通晓中国事务的前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为袁世凯安排的美籍宪法顾问古德诺教授发表的《共和与君主论》称:“......大多数之人民智识不甚高尚......由专制一变而为共和,此诚太骤之举动,难望有良好结果......总统继承问题,尚未解决……他日或因此种问题酿成祸乱,如一时不即扑灭,或驯至败坏中国之独立......中国如用君主制,较共和制为宜,此殆无可疑者也。”

1915年8月19日,杨度串联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成立筹安会,声言“共和不适用于中国”。愈来愈多的“请愿团”上书,要求变更国籍。也有部分反对的声音,如进步党党首、前司法总长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在《大中华》月刊发表,坚持其对变更国体的一贯反对。

而筹安会却发表大量支持实行君主立宪的文章,杨度认为国家必须“定于一”(一元化领导),才能安定,在安定的环境中才能立宪,并逐渐富强。他提出了两个论据来证明只有实行君主立宪才能救中国。其一:中国人文化程度低,共和难以立宪,只有君主才能立宪,与其名共和真专制,不如名正言顺君主立宪。其二,共和国选举总统时容易发生动乱。他说:“非先除此竞争元首之弊,国家永无安宁之日,唯有易大总统为君主,使一国元首立于绝对不可竞争之地位,庶几足以止乱”。另外,袁世凯还收到《全国护军使劝进称帝文书》,全国各省督军都有签名[a],包括云南代表蔡锷和唐继尧,两人日后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劝进文书写道:

……芝贵等实见中国国情,非毅然舍民主而改用君主不足以奠长久之治安,是以合词密恳元首,俯仰舆情,扶植正论,使国体早得根本解决,国基早定根本之地位……

8月23日成立后的“筹安会”召集各省文武官吏和商会团体进京商讨国体事宜,各省文武官吏除少数表示拥护共和外,大都表示必须改变国体。8月25日,蔡锷领导军人请愿抵制。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亦伪造《顺天时报》,营造日本帝国支持袁世凯称帝的氛围。

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 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3)

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 洪宪帝制袁世凯的称帝闹剧(4)

国民代表大会

面对愈来愈多声称代表民意支持袁世凯即帝位的民意团体(即请愿团),1915年9月1日,代行立法院权限的参政院举行开幕典礼,蔡锷、沈云沛、周家彦等人请愿改变国体,支持帝制的人组成请愿团纷纷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立宪风潮。12月12日,袁同意代表们第二次请求取“弘扬宪法”之意,袁世凯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即皇帝位。并预备改国号为中华帝国,总统府则改为新华宫(今中南海),中华帝国正式进入筹备阶段。袁的外国顾问团仿照《日本皇室典范》拟定《新皇室规范》:

一、中华帝国大皇帝传统子孙,万世延绵。二、大皇帝位传统嫡长子为皇太子,皇太子有故,则传嫡皇太孙。嫡皇太孙有故,则立皇二子为太子,立太子以嫡不以长。三、中华帝国大皇帝,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大皇帝,公主、郡主得下嫁五族臣民。四、皇室自亲王以下,至于宗室,犯法治罪,与庶民同一法律。五、亲王、郡王得为海、陆军官,不得组织政党,及为重要政治官吏。六、永远废除太监制度。七、宫中设立女官,永远废除采选宫女制度。八、永远废除各方进呈贡品制度(满、蒙、回、藏各王公世爵年班朝觐贡品,仍准照常办理外)。九、皇室典礼事务,设宫内大臣掌领之。十、凡皇帝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

南方起义

起初表示支持君主立宪制的蔡锷和唐继尧等人在1915年12月25日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背叛袁世凯。蔡锷在云南起义之后,袁世凯下令征伐滇军,北洋军和滇军起先互有胜负,但最终北洋军未能及时剿灭护国军。与此同时,中华革命党也趁机活动。1915年11月日本情报组织东亚同文会成员、日本众议员犬养毅的亲信萱野长知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革命军中国东北军顾问,在山东青岛设置司令部,日本军队控制的胶济铁路沿线全力协助。中华革命军所用枪械全部由日本供应,日本人还组织一些野战医院专程负责战场医疗。

日本作梗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袁世凯政府通过签订中日民四条约来应付,未能全部满足日本的要求,袁世凯在《二十一条》交涉前后逐渐向欧美各国靠拢用来制衡日本,日本决定推翻袁世凯政权。在南方发动动乱和起义后,日本政府在背后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 1916年1月9日,孙中山电告上海总机关部,日本政府派青木海军中将来沪,参与联络;
  • 1916年1月19日,大隈重信内阁通过注意中国南方动乱的决议;
  • 1916年2月19日,孙中山与日本久原房之助订立借款七十万日元;
  • 1916年2月21日,大陆政策急先锋田中义一向冈市之助建议采取手段让袁世凯退出并扶植日本的政治势力;
  • 1916年3月1日,日本驻沪武官青木中将晤梁启超,商量讨袁一事,并设法赴广西;
  • 1916年3月7日,大隈重信内阁决定要袁世凯退出权力圈,因为袁世凯不能保障日本在华利益;
  • 1916年3月15日,代理奉天日本总领事矢田七太郎电告外务省,日本人策动宗社党起事;
  • 1916年3月30日,日本太仓喜八郎以百万日元资助前清肃亲王善耆的宗社党;
  • 1916年5月4日,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得到日本资助,从青岛到潍县,攻击东城。
帝制取消

袁世凯在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其筹备帝制时间前后共计102天(此年为闰年)。

直至袁世凯对内宣布取消帝制都未正式登基,年号洪宪仅在内部流传,对外仍称民国,故袁世凯仍是民国大总统,但滇军坚持要袁世凯下台。革命党人继续行动。5月4日,梁启超劝段祺瑞出以果断,劝袁世凯退位。5月6日,袁世凯通电陈宧,同意退位,但需要先商定善后。1916年5月8日,在广东肇庆护国军军务院,梁启超任抚军兼政务委员长继续护国运动。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冯国璋联络各省于5月17日组织召开南京会议,因各省区将军代表谋略不一,会议无果而终。在重大打击及交煎下,袁世凯于6月6日上午10时15分逝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