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叶上是别离 梧桐叶上三更雨

269、《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宋]周紫芝

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释】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②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化用温庭筠《更漏子》词意:“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直接写雨声,间接写人愁。③宝瑟:一种精致的弦乐器。④金猊[ní]:一种铜铸兽形香炉。

【译文】无边夜色中一星残火忽明忽暗,油灯即将燃尽残余的一点灯焰。天气刚刚转寒,一股秋天的凉意穿过重重帘幕而迅速扩散到整个居室。夜半三更的秋雨滴滴敲打着窗外的梧桐,败叶片片飘落。这声声雨滴,片片落叶,都化作离人无穷无尽的愁情。

想当年,她弹奏锦瑟调弄琴弦,我为她拨动着香炉中的燃料,同唱一曲情意绵绵的唱鹧鸪词。可如今我独宿西楼,孤灯然尽,秋雨凄凉,不用听那泣诉离情的情歌,我就早已潸然泪下。

梧桐叶上是别离 梧桐叶上三更雨(1)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愚见】“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帷。”这句是写室内,点染出清寂的氛围。夜阑人静时分,油灯将枯,灯火将残,“残红欲尽”,夜晚也即将过去,而人尚未入睡,室内满是“乍凉”的“秋气”。“乍凉”是人对周围环境的感受,“满屏帷”则进一步强化了人对“凉”的体会。凉意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之所以感觉满室生寒,是因为人满怀凄凉愁绪,将视觉转到身上的感觉,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况渲染托出。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写出词人的听觉,点出“三更秋雨”这个特定环境。这是化用温庭筠《更漏子》的词意:“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词直接写雨声,间接写人,这首词亦是如此。这秋夜无寐所感受到的别离之悲,以雨滴梧桐的音响来暗示,能使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感受更富感染力量。所谓“叶叶声声是别离”,与欧阳修的“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异曲同工,都是借情感对声音的反应表达由此构成的心理影响。那“空阶滴到明”和“叶叶声声是别离”,同样都是为了更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这里词人展开回忆,犹记当年两人相对而坐,伊人轻轻调弄弦索,自己则拨动着金猊炉中的香灰。两人低声唱起那首鹧鸪词,乐声悦耳,歌声赏心,这恐怕是聚首期间最难忘的一幕了。一“调”一“拨”,写过去相聚之时的亲密和融融暖意。“鹧鸪词”常被当做男女爱情的象征,类似于现在的情歌。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二人一起唱起吟咏爱情的曲词,那时的情景,亲密而快乐,令人难以忘怀。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词人作今昔对比,这一对比就更突出了眼前的孤独与愁苦,这也是打动我的地方。“风雨西楼夜”呼应上片所描写的环境和景状,将往日的欢乐与今时今日的寂寞凄凉进行对比,从而引出“不听清歌也泪垂”的慨叹。过去,主人公听到歌女所唱“清歌”,曾因其感人肺腑而潸然泪下,如今,不仅无“清歌”可听,而且又因回忆往昔欢聚景象而牵扯出更多的孤寂情怀,故日“泪垂”。这里的“泪”既为过去不可追回而流,更为今日之愁苦而流。

这首词所采用对比的手法,如昔与今、喜与悲、正面说与反面说等等手法,做到委婉曲折而又含蓄深沉。特别是末尾两句,以“如今”作为“昔与今、喜与悲”的转折词,更突出了别离之苦。

【说明】图片及部分文字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只是普通的诗词爱好者,请宽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