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挥战瘟神(听战瘟神)

盘古之音是什么声音?

用9000多年前的骨龠吹响……

在出土的骨龠中

它们多由仙鹤,大鹰等猛禽的翅膀尺骨制成

这些尺骨在川藏线上还能找到

有的老藏民用来做烟杆子……

科学指挥战瘟神(听战瘟神)(1)

▲贾湖骨龠(yuè)

在南京民族乐团创作的《战瘟神》

贾湖骨龠就是重要的乐器之一

《战瘟神》视频链接:m.v.qq/play/play.html?vid=n3059gu78s8&ptag=4_7.7.1.23013_copy


小科普

贾湖骨龠是距今已有9000年历史的史前乐器,采用独特的斜吹演奏,在它现世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先秦之前只有五声调式,也就是“哆来咪嗖拉”,而它改写了这个历史,因为可以吹出标准的七声音阶“哆来咪发嗖拉西”。

贾湖骨龠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它不只是目前中国考古史上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比古埃及还早了2000年。


《战瘟神》里还有一个古老的乐器

来自上古时候的古籁

科学指挥战瘟神(听战瘟神)(2)

(著名音乐史学家刘正国教授仿制)

两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一起

奏出天籁之音


《战瘟神》诞生记

如今,能用古籁和贾湖骨龠这两件乐器奏响美妙音符的音乐家屈指可数,南京民族乐团的演奏家于东波是其中之一。于东波说,这两件乐器奏起“盘古之音”,“告诉人们,没有跨不过去的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战瘟神》要做的不仅仅是一部音乐作品,还需要一首表现中华儿女大无畏英雄气概的诗歌。南京民族乐团团长戴音想到了著名作家、诗人冯亦同。已到耄耋之年的冯亦同,一听是为“战疫”写诗,立即答应了:“这是一首‘战歌’,抗击疫情人人有责,我一定完成任务。”

有了音乐和诗,这部作品还缺一个关键部分:朗诵。虽然最终呈现的作品只有3分钟,但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戏剧影视创研中心主任蔡伟在棚里录制了几个小时。那时蔡伟刚动完心脏手术没多久。但他接到邀请毫无迟疑,立即说“我来!”。


科学指挥战瘟神(听战瘟神)(3)

于东波奏起“盘古之音”。

科学指挥战瘟神(听战瘟神)(4)

冯亦同。苏南摄

科学指挥战瘟神(听战瘟神)(5)

蔡伟倾情朗诵。


对了,有注意到MV里苍劲有力的“战瘟神”三个大字吗?那是南京书画院专职书法家许静老师写的,她还写过张艺谋电影《影》的片头书法哦~

科学指挥战瘟神(听战瘟神)(6)

科学指挥战瘟神(听战瘟神)(7)

凝结华夏民族传世底蕴的亘古之音

给我们力量

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


素材来源: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翟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