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古道浙西天池(吴越古海塘今之主干道)

江干区北倚皋亭山,南濒钱塘江,下辖闸弄口、凯旋、采荷、四季青、笕桥、彭埠、九堡、丁兰共8个街道。

古江干,曾因柳浦港渡、钱氏海塘、吴越王宫、南宋皇城而繁华一时,奠下杭州“天城”地位。近代,又凭走马塘路、钱江航运、江墅铁路、第一码头而兴盛一地,享有“金江干”美誉。

江干地区优势突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名错综复杂,本系列将介绍江干区各个地名的来历以及在此发生的趣事,生动反映江干地名的历史与现状。



秋涛路

秋涛路南起复兴街,北至杭海路,接秋涛北路,宋称浙江塘,秋涛拍岸,是观潮胜地。清在南星桥螺丝埠建秋涛宫,民国时筑路,名秋涛路,又名杭海路。秋涛北路,南起杭海路,接秋涛路,北至机场路,原系菜地、水塘、农居间的乡间小路,1988年末建成马路。闸弄口街道为秋涛路北端,自艮山路至机场路段。

吴越古道浙西天池(吴越古海塘今之主干道)(1)

秋涛路,原来是五代吴越王所筑古海塘其中的一段,因为所在地建有秋涛宫而得名。钱江潮自古蔚为天下奇观,“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唐朝诗人罗隐道出了钱塘江涌潮的壮观气势,而唐朝诗人徐凝观潮时又留下“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的诗句。

吴越古道浙西天池(吴越古海塘今之主干道)(2)

百姓除观潮之外,还喜欢弄潮。宋治平年间(1064~1067),杭州郡守蔡襄因为了解到常有弄潮人被潮水席卷而沉没,特意颁发了《戒约弄潮文》来禁止:“斗牛之分,吴、越之中,惟江涛之最雄,乘秋风而益怒。乃其俗习,于此观游。厥有善泅之徒,竞作弄潮之戏,以父母所生之遗体,投鱼龙不测之深渊,自谓矜夸,时或沉溺,精魄永沦于泉下,妻孥望哭于水滨,生也有涯,盍终于天命,死而不吊,重弃于人伦。推予不忍之心,伸尔无家之戒。所有今年观潮,并依常例,其军人百姓,辄敢弄潮,必行科罚。”虽经官府禁止,人们照旧弄潮不误。可见当时人们观潮弄潮兴趣之浓。为此,苏东坡有诗言曰:“吴儿生长狎涛澜,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

吴越古道浙西天池(吴越古海塘今之主干道)(3)

那时的钱塘江江道走向及位置与现在不同,潮水走南大门,穿过萧山南沙地区,直扑杭城,观潮胜地不在海宁,而是今江干一带。南宋时期,临安(杭州)观潮之风大盛。每年从阴历八月十一起,就有人来观潮,到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万人空巷。十八日最为繁盛,到二十日人数才渐渐少去。钱塘江北岸,江干一带,从庙子头到六和塔,绵延十余里,临江楼房装饰得富丽堂皇,焕然一新,光彩照人。不少地方还搭起彩棚,以供租用。每逢八月十八,杭城的达官显贵、豪绅富贾和社会名流,都会带着家眷前来。有钱人家的妇女穿上节日盛装,姑娘们打扮得如花似玉,小商小贩也到江边摆摊设点,成千上万的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地涌往江边,十多里地都挤满了人。平时深居简出的皇帝车驾,也来到地势较高的凤凰山禁中殿庭,坐在黄伞雉扇之下,居高临下,目视江中,以待潮来。

吴越古道浙西天池(吴越古海塘今之主干道)(4)

不久,潮来了,先是东边水天之际“海上涛头一线来”“远若素练横江”,不一会儿,渐渐来近,突然潮头涌起,犹如白马凌空,琼鳌驾水,发出隆隆涛声。顷刻,潮水又涌近了,“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深在浪花中”。这时,江边人山人海,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汹涌的江潮、呼啸着直扑海塘的潮水,不由发出惊叹之声:“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清代刘廷玑有诗《钱塘观涛》,描绘的就是这样一幅壮美景象:“滚滚长江去复回,蛟龙飞处响如雷。万千人尽回头望,一片银山驾海来。”

南宋时,朝廷还把这一天定为检阅水师的日子。当时的水军演习地在浙江亭(唐之樟亭驿,故址在今闸口白塔岭前钱塘江边)一带。检阅前,又从金山、澉浦等地调来战舰数百艘,水军万人。检阅时,摆开阵势,舞枪弄箭,分列交战,进行实战演习。涌潮未到,江面已是硝烟滚滚,炮声隆隆。相传,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水师检阅后,接着就祭拜“潮神”,一则为纪念伍子胥;再则,祈望借助“神”的威力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当时的祭潮在东青门(今庆春门)外的海神坛。

南宋临安观潮从阴历八月十一日至二十日,整整十天,持续时间之长,百姓兴趣之浓,实属罕见,热闹的气氛好似春节。元、明、清至今,八月十八观潮的习俗长盛不衰。元代时,“浙江秋涛”曾为钱塘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曾两次至浙江亭观潮,并作钱塘江观潮诗二首,都勒于穹碑,立于临江高岸,并御题有“恬波利济”四字匾额。乾隆帝也于四十五年(1780)至秋涛宫观潮,检阅水师。晚清后,江潮逐渐东移,唐宋以来的观潮胜地浙江亭、秋涛宫一带江岸,已渐淤积成陆。民国后建为秋涛路。

吴越古道浙西天池(吴越古海塘今之主干道)(5)

秋涛北路

建国后,随着城区不断扩建,古海塘成为城区南部之交通干道。秋涛北路,为秋涛路之延伸段,如今广厦连云,绿树红楼,参差错列,车水马龙,绝无当年光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