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数量随四季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主干知识]

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建构步骤

种群数量随四季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1)

3.表达形式

(1)数学方程式:科学、准确,但不够直观。

(2)曲线图:直观,但不够精确。

二、种群的“J”形增长

种群数量随四季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2)

1.模型假设

2.数学模型:NtN0λt

三、种群的“S”形增长

种群数量随四季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3)

1.形成原因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大。当死亡率增大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可见,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起调节作用。

2.环境容纳量

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又称K值。

3.环境阻力:限制种群增长的各种因素,包括食物、空间、竞争等。

4.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例如为增加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而设立的卧龙自然保护区。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

1.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于波动中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

2.当种群长期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3.当一个种群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

[易错辨析]

(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2)不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

(3)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4)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形增长(√)

(5)对于“S”形曲线,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