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滴滴一天能赚多少(跑腿一小时赚20块)

加盟滴滴一天能赚多少(跑腿一小时赚20块)(1)

2020,滴滴似乎流年不利。

今年年初至今,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滴滴订单骤减,甚至一度缩减到五分之一,时间仿佛回到了2018年两起顺风车亡人事故后的至暗时刻。

即使,滴滴现在触达网约车、顺风车、出租车、小桔车服、保险、自动驾驶,甚至最近流出的C2C租车业务,较为完整的构建了自己的产业链,但这一切的运转的前提,仍得靠客流量支撑。

可是现在,滴滴的客流量顺着腰一路向下,斩到了脚踝——这一刀着实来的太快,也太狠。

对每一个深刻改变人们生活的企业,商业大咖研究院都饱富敬意。

滴滴思变,能在危局之下推出跑腿服务,着实让人感叹这家企业的出众应变能力。

但实际的效果如何,仍需时间检验——而现在的情况是,滴滴跑腿的现状不大乐观,甚至可以说是惨淡,并在最近流出商标侵权的乌龙。

有人笑称,滴滴有技术、有视野、有投资,一切都走在正确的路上,只是总部大楼风水不佳,建议搬迁转运。

不过,凡事不要太玄学。

滴滴真就只是运气不好吗?今天不妨来聊一聊。

01 滴滴跑腿的顽疾

还是先看看滴滴跑腿的近况。

滴滴在3月10日,上线跑腿服务后,首先在杭州、成都试点,随后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19个城市在3月16日也开始同步运营。

现在,半个月过去了,情况如何呢?先看看成都吧。

据《每日人物》报道,在成都上线第一天,某滴滴代驾员成为滴滴跑腿的一员。当时,平台补贴每天150元,据说这也是他看中并报名的理由。

一般来说,150元每天作为一份兼职,价格公道且良心——但前提在滴滴跑腿的工作者需工作8小时,算下来1小时仅20元。

有爆料称,滴滴跑腿平台通常不承担骑行设备、工作服以及相关物料的费用,代驾工具全由代驾员们自费购买。更尴尬的是,自这位同志兼职跑腿以来,他累计上线8天,仅接到了7单跑腿订单。

加盟滴滴一天能赚多少(跑腿一小时赚20块)(2)

在本月3月30日,滴滴调整跑腿补贴,由150元/天调整为120元/天,另加每单10元的提成——于是,该男子表示将放弃跑腿工作。个体的案例或许有所偏差,不过总归有一些代表性。

虽然,滴滴对外宣称滴滴跑腿是为了增加代驾司机疫期收入来源,但现在看这钱不好赚。

当然,滴滴也从自身角度做了很多努力。无论是滴滴在社交平台上大力营销,还是在直播平台造势,甚至还推出每天首单低至一毛钱的价格补贴。

但绕不过去的是,在有众多专业跑腿者,如闪送、达达、UU跑腿,还有众多具备本地生活成品的大平台,如饿了么、美团、京东等参与下,滴滴想在这一个日趋成熟且拥挤的跑腿市场再去尝试:

那么,消费者不仅在口碑上需要一些时间考察——一部分用户表示“下了四五次单都没人接”,或是因“5公里的距离太远无法下单”。

还需在价格上仔细斟酌——重量在5公斤以内、距离在4公里范围内,费用为12元, 4~10公里跑腿费20元,这性价比远称不上优秀。

更尴尬的是,滴滴在跑腿服务的商标注册上也授人话柄。

近日,UU跑腿CEO乔松涛在朋友圈中控诉滴滴“太欺负人了”,只因“滴滴跑腿“已被UU跑腿的主体公司郑州时空隧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是滴滴向工商部门提出申诉,UU注册的“滴滴跑腿”无效。

这些接连出现的状况,无疑给滴滴借由跑腿服务,进军本地生活的雄心浇了一瓢冷水。

确实,本地生活这个盘子大得诱人,前景堪佳。不过,滴滴此次主动求变,在跑腿上大做文章,是否还会像当年入局外卖一样无疾而终呢?

这仍需要时间考察。

不过,滴滴除了近期的烦心事,一些顽疾也仍在隐隐作痛。

02问题不止这一个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先简单捋一捋事情来龙去脉。

在滴滴尚未登陆国内前,由于各地交通状况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人们对于出行的选择,介于主动与被动之间——

乘客难免会在被动等待站台式的地铁与公交下,耗费计划之外的时间。

也可能会在主动招手打车后,受各地交通行业素质高低,耗费合理或不合理的通勤成本。

正是由于大众在通勤上暴露的顽疾,滴滴的出现成了一种刚需:

一方面解决了人们出行的隐藏的痛点,另一方面充分调配了社会资源,更倒逼着各地出租车市场规范进化运作,算是一举多得。

事实上,如此商业契机的出现,核心基于效率。进一步说,如果哪一种商业方案能实现效率的跃升,就一定能产生一次商业革命,一定会有人乘风一跃而起。

也会站到风口浪尖。

在滴滴迅速崛起的几年里,也正是将效率发挥到最大化的时候。据普华永道在2018年12月推出《出行市场的下一个五年》的研究报告显示:

网约车市场经过几轮兼并,到2018年9月,已形成滴滴占比超九成,美团、首汽、神州、曹操、易到在局部区域各自略有份额的市场格局。

此外,滴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从产品链的完整度,还是市场份额来说,都坐稳了网约车平台的头号交椅。

但也由于过分强调效率,当滴滴进一步发散思维,推出顺风车以实现了更大的效率跃升与利润回报时,在2018年终酿大祸。

如今,往事重提,教训历历在目,令人痛心。

从人性角度分析,纠结网约车司机的素质,实际是在拷问国民的劣根性能不能彻底消除。

人性的问题或许永远不会有一个服众的答案,但滴滴的问题却难以推卸——

萝卜快了不洗泥,滴滴过度的扩张与效率至上,终致监管缺失,不仅让两条年轻生命的香消玉殒,更让政府对自己的顺风车业务进行了长达1年零三个月的封禁。

当超七成的利润来源于顺风车时,这一教训的惨痛会让滴滴终生难忘。

当然,当年顺风车也处在一种混沌不清的交界中。比如,当时相关文件针对网约车的规定,并不能约束到顺风车。

可从这点上说,在滴滴大发顺风车横财之时,又是否钻了政策的空子呢?

如今,当滴滴深陷历史遗留问题,与近期不堪其扰的生存状况时,一些潜在的跨界竞争也降临到了滴滴头上。

比如,在2019年3月22日,由一汽、长安、东风车企牵头,联合腾讯、阿里、苏宁等各大企业,总投资97.6亿元共同成立的出行平台“T3出行”,也意味着传统车企开始向发起全面挑战。

胜负亦未可知,但唯一确定的是,滴滴未来仍想一家独大,难度将呈几何倍上升。

更危险的是,即使没有2020年初的黑天鹅降临,滴滴APP活跃度也正在下降:

调研机构TalkingData的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相较2018年同期,中国网约车APP日活跃使用总量,下滑了6.3%;

在过去12个月里,占国内网约车日活用户总数93%的滴滴,其乘客端和司机端使用量分别下滑了5%和23%。

这对于尚未上市,背靠数家明星大牌企业,如腾讯、阿里、百度、苹果、软银等投资,共谋大业的滴滴来说,这2020年真像一场噩梦。

03 究竟还能走多远

2020年3月24日,滴滴发出全员信信中称,新的3年,滴滴的目标是“0188”:做一家注重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每天服务超过1亿单,国内全行业渗透率超过8%,全球服务用户MAU超8亿。

但如今滴滴国内外订单加起来,仍不过3000万单左右,这可如何是好呢?不过,也是在这个特殊时节,人人却忽略了滴滴的一个重磅消息——

3月27日,滴滴出行客户端显示,顺风车业务将在今日开放夜间出行服务(20:00-23:00)。在早前5:00-20:00的基础上,滴滴现在已将其延展为5:00-23:00。 有人说,滴滴这一手,在《三十六计》中,叫做瞒天过海。调侃归调侃,只要确保安全,顺风车这块饼,为什么就不能吃呢?——

加盟滴滴一天能赚多少(跑腿一小时赚20块)(3)

是啊,一切还得回到最初跌倒的地方来,人如此,企业也如此。

当然,滴滴的企业信条也在悄然改变:现在,滴滴的企业信条已经变为了“安全”,而在滴滴价值观“创造用户价值”中,也多了这一条:

安全第一、体验第二、效率第三。

2015年,滴滴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在接受网易科技采访时曾说:

“滴滴顺风车让私家车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后来的故事,就变成了2018年滴滴出具长达5000字的整改报告,以及当家人接二连三的道歉。

或许,人们确实擅长遗忘。

但在生意面前,没有商人会计较太多——滴滴最近迎来了重大利好消息,比如,日本软银即将敲定一笔新的投资,牵头向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投资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亿元)。

当然,滴滴也在为社会公益持续做着贡献,比如滴滴在3月31日,与退役军人事务部签署协议,将为更多的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

这一切的一切,滴滴仿佛都在为顺风车重新出道做着社会风评的最后努力——现在,距离顺风车24时营业只剩六个小时。

这六个小时,或许足够人们去忘记曾经的教训。

行文至此,我们想追问的是,求思求变的滴滴,究竟还能开多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