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记住九个生存法则(6个成年人的生存法则)

现在有越来越多关于“成年人”的定义和要求,比如

一定要记住九个生存法则(6个成年人的生存法则)(1)

一定要记住九个生存法则(6个成年人的生存法则)(2)

一定要记住九个生存法则(6个成年人的生存法则)(3)

情绪稳定不崩溃、要学会带上面具生活、不任性而且善解人意......但实际上,一个真正成熟且内心强大的成年人标准,可能也并非如此。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为大家总结了以下6个「成熟且内心强大」的成年人特质,一起来看看你拥有哪几项吧——

一定要记住九个生存法则(6个成年人的生存法则)(4)

特质一:自我负责

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成年人的时候,是突然发觉自己吃药已经不需要儿童剂量。

但是真正认同自己是成年人的时候,大概是23岁——在我摁下调剂录取接受摁钮的那一刻,我在心里对自己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命运是你自己的了。

我想,成年人就应该是那种“命运的因素极多,但依旧勇于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勇敢负责的人”。

——KY粉丝投稿

拥有对自我负责的能力是作为一个成年人的基本属性(Bierce, 1906)。也就是说,成为成年人不仅意味着要为自己做选择,更要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负责任。

除了对自己实行“问责制”之外,以下的方法也能够让我们学会如何好好地对自己负责:

1)确保自己给予的承诺是可视的。可以尝试将自己的目标或者是成长意图公开,并且通过直接行动去跟进完成自己的目标,不仅能够起到自我监督的作用,也能被外界所见到。

2)充分重视自己“不知道”的心态。接受自己一无所知的状态才能够更加开放地做到无所不知。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尝试去接受所有可能性,看到不同的创造力和创新性,甚至能够更好地接受不确定性,做出更优的选择。

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让自己成长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因为我们才是自己生活中的主导者。

特质二:灵活和变通

我觉得成为“成年人”的标准之一是更接受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了解到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KY粉丝投稿

随着人生前进,我们总会主动或被动地遇到很多事情,而处于人生不同阶段的我们,也会对相同的事物抱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在我们20代的前半段,自我探索和享受自由可能是更为之重要的事情。而步入30代后,经历的累积和沉淀可能会让我们更加追求生活中的稳重感。最终你会意识到,并没有一种刻板的“好生活”,能让一个人感受到幸福的,就是于ta而言的好生活。

精神分析学家克莱因认为,一个人面对外在世界的态度,会在一生中不断地波动。这样的波动会为我们带来完整看待事物的能力,不再拘泥于单一标准,变得灵活而善于变通。

而建立起这样的人格灵活性,就能在应对已发生的事情时压力更小,有效地调节情绪,减少焦虑和低沉的心情,同时还能让你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Blundell, 2020)。

你要相信,你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的。当世界和他人带来了那些未曾期待过的事物,你仍然有权力去选择,自己是否要怀抱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应对。当你能做到这一点,便是由你来选择一种理想生活,而不再是迷茫、无奈地被生活推着走。

一定要记住九个生存法则(6个成年人的生存法则)(5)

特质三:能够适度妥协

妥协是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妥协是分享和调和,是爱,是善良,是无私。

——美国作家Ali Harris

面对“非我所愿”的事事物物时,能够放下执着和倔强,适度妥协,也是一种必要的能力。

妥协(compromise)是为了不冒改变现有状况的风险,而放弃对更好的选择的追求(Ben-Zeév, 2010)。即使被放弃的那个选择能带来更大的收益(不论是自我情绪上的还是经济上的),甚至可行性也很高,但妥协者依旧会决定不去追求它。并且,这种决定通常会是关系中双方达成共识后的让步。

这让妥协也成为了一种很温暖的特质。妥协者们往往不只关注自己的期望和需求,也会考虑他人、共情他人的感受。在必要的时候,ta们会把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之前,进行妥协的选择。

我们得到的许多来自他人的帮助和让步,未必不是ta们对我们的妥协。例如,每一顿和好友的聚餐背后,可能都有着数次的日程调整和计划更改,对于每一个参与者而言,这次见面能带来的快乐、你们之间的情谊,一定都是比那些被调整的事情更值得珍视的。

所以,不必认为妥协是一种牺牲或吃亏。不如把它看作是一种对关系的日常维护,为那些你所珍视的人给予你拥有的,就能获得更长久、更强烈的幸福(Mogilner & Norton, 2016)。

特质四:了解自己的局限

年轻的时候,我认为我肯定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但我现在并不是。我有我的局限性。但是你知道,即便你自身有局限性,只要你尽了全力,只要你不出卖自己,不被不值得的东西收买,你仍然可以过上美好的生活。你不必一生都鞭挞自己,你又不是达芬奇,我也不是。

——伍迪·艾伦

随着人的成长,我们会愈来愈清楚自己的局限性,也会逐渐拥有调整(accommodation)自我认知的变通力。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局限性是一种贬义的自我设限。然而,局限性作为一种能力的边界,其实是中性的。对自我局限性的了解,能够帮我们在扩大对世界的认知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保护自己,不对自己抱有不合理的期待和要求。

每当我们遇到新奇、不太舒服,甚至是冲击性的新体验,都会促使我们调整自己的认知体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新的经历。而这个调整的过程,便是在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所以,了解自己的局限性的过程其实会遇到许多挣扎与痛苦。但这又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课,因为只有了解了自己的局限性,才能心甘情愿地放下对生活的控制欲,更平和地接纳变化、积极看待未知的明天。

我们本就没必要成为一个面面俱到、事事完美的人。这不是摆烂,更不是放弃,是正确地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做不到什么,才能集中力量,去把能做到的做得更好。

一定要记住九个生存法则(6个成年人的生存法则)(6)

特质五:有独处的能力

精神独立应该是“成年人”的第一标准。对我而言,还有个人边界的确立。这两个是我目前努力的方向。(p.s. 我今年已经45岁,却在最近几年的情感关系危机中发现自己在情感方面还未成年。如果回到过去,我一定会在20几岁,踏入婚姻之前,独自居住,独立生活一段时间,好好认识自己,确立自己在任何一种人际关系中的精神边界。)

——KY粉丝投稿

成年之后,我们生活的时间好像就被分成了两种:与他人相处和与自己独处。

有的人即使身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依然会觉得自己很孤独,但有的人却能够做到独处时依然是精神富足的。需要认可的是,其实孤独只是一种常态,每个人都会有需要与自己独处的时刻。

而往往只有当我们做到了“精神独立”,这可能才是真正地成为了一个成年人。

有时我们总想通过“做”(doing)些什么去摆脱孤独,比如和家人一起吃顿饭、和朋友一起看一次演唱会,却忽略了“存在”(being)本身也足以帮助我们消解孤独。

你可以花时间和自己独处,尝试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为自己充电。去意识到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真正地“存在”于当下,为自己和他人建立起一个适当的精神边界,从而做到精神上的独立。

拥有这种能力的人,往往能够更加集中精神,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自身的感受和处理当下所发生的事情,因此也能够更加真诚地了解自己(Winnicott, 1958)。

一定要记住九个生存法则(6个成年人的生存法则)(7)

特质六:等得起

成为成年人,就是不再追求成为合格的成年人。

世间万物不是只有一个标准,避免被焦虑裹挟前进,接受焦虑,放下焦虑,不再总是迎合大众。明白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生长周期率,我们也如此。我们作为过程的统一体,并非用“成年”划分,但每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都是新的“成熟”,新的开始。

——KY粉丝投稿

成为成年人之后,时间的周期就像被拉长了。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当下就能带来正向的汇报。但这也并不代表着我们的努力是无用功的,而等待也并不是对我们能力的一种否定。

我们会逐渐明白,偌大的世界里有着数不尽的超出我们控制范围的事物。“等得起”便意味着放得下,不再强求即刻的结果,不再企图每分每秒地把握对生活的掌控。

曾经有一个关于“电梯关门按钮”的安慰剂理论,讲述了等待的过程。

早期的电梯都被设定了固定的关门和开门的时间(当然,新时代的电梯更智能哈[狗头]),但仍然会保留一个关门的按钮。这个关门的按钮并不能真正加快关门的速度。它起到的是一种安慰剂的效果,让搭乘者能够暂时找回一种对状况的把控感,变得不再急躁。

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已经“尽人事”,做出了足够多的努力,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听天命”。操之过急反而容易弄巧成拙。就像那扇电梯门一样,时间一到,门就会关上,好结果也会随之而来。

“成年人”究竟该是什么样子,并不是一个死板的答案。《纳尼亚传奇》原著作者C·S·刘易斯就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我十岁时,我偷偷地读童话故事,如果被发现,我会感到羞耻。现在我50岁了,我大方地公开阅读它们。当我成为一个成熟的大人时,我会摒弃真正幼稚的东西,包括对幼稚的恐惧和对长大的渴望。”

所以,“不完全成年”也没有关系。我们不必担心自己是否太过幼稚、“不像个成年人”,也不必急着长大,把自己塞进那个印象中的标准模板。

成年人本就不只有一种模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