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名家清唱精选杨升娟辕门斩子(秦腔女小生杨升娟成功)

秦腔名家清唱精选杨升娟辕门斩子(秦腔女小生杨升娟成功)(1)

杨升娟扮演的周仁 记者 尚洪涛 摄

5月21日晚,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在江苏大剧院揭晓并举行了颁奖典礼,全国15位优秀演员喜摘梅花奖。其中,西演·西安三意社秦腔女小生、国家一级演员杨升娟,凭借新排传统秦腔戏《周仁》成功“摘梅”,成为从我市基层院团中诞生的又一位梅花奖得主。她也是本届梅花奖中唯一获奖的秦腔演员。

绽放:三秦“梅”香飘金陵

中国戏剧梅花奖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项,每两年一评,旨在表彰在戏剧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的中青年戏剧演员,竞争极为激烈。

本届梅花奖终评竞演于近日在江苏南京展开,从全国过关斩将跻身终评竞演的,有17位不同剧种演员,分属话剧、歌剧和京剧、越剧、秦腔、黄梅戏、川剧、粤剧等戏剧门类。其中,西安三意社演员杨升娟主演的新排传统秦腔戏《周仁》,给评委和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仁回府》作为秦腔的“家底戏”,是经典剧目。被杨升娟带上竞演舞台的《周仁》,是西安三意社在《周仁回府》基础上,进行多方位提升的“升级版”。竞演舞台上,《周仁》令现场观众感受到大秦之腔的高昂激越、朴实大气。饰演剧中主人公周仁的杨升娟,扮相俊美潇洒,腔音高亢清亮,音域宽广厚实,演唱声情激扬,悠远动听。

一剧终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杨升娟所展示的秦腔魅力,不仅征服了观众,更让所有人重新认识了秦腔——这一蓬勃于三秦大地,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戏剧剧种。

心声:获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杨升娟生于1983年,作为我省秦腔艺术的后起之秀,她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爱琴,多年来在秦腔传习方面踏实努力,表演精湛,先后继承恩师代表作品《周仁回府》《生死牌》《三曹父子》《宝玉哭灵》《三世仇》等,有着“第九代周仁”的称号,在戏迷中人气极高。

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升娟难掩激动,她表示,作为一名基层院团的戏剧工作者,获得梅花奖不仅是荣誉,更是鞭策,不是终点,而是崭新起点,今后要在把戏演好、做好传帮带的同时,通过和戏曲界同仁的交流,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力争把秦腔艺术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幕后:梅花香自苦寒来

3岁学唱秦腔,6岁登台表演,9岁参加秦腔比赛崭露头角——杨升娟的人生岁月几乎与钻研秦腔艺术同轨并进。她告诉记者,此次的竞演剧目《周仁》,对自己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我出生不到百天的时候,母亲就抱着我去看过李爱琴老师演出的《周仁回府》,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我跟秦腔的缘分,和‘周仁’的缘分。此外,《周仁回府》还是我学唱秦腔的开蒙戏。”

从艺至今,杨升娟犹如“戏痴”,对待艺术精益求精。为了走进秦腔人物内心,“常驻”排练场反复练习,打磨角色人物已是常态,“没事的时候就戴着耳机听戏,听自己的唱段,反复琢磨哪一句韵味不足,哪一句唱得不好。”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不仅是杨升娟一个人的“摘梅”历程,也折射出西安艺苑的蓬勃发展——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对人才培养和剧目创作重视实抓,院团在相关扶持下,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用匠心守初心,最终实现“出人出作品”。 记者 孙欢

作者:孙欢

来源: 西安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