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民以食为天

食物只是吃饱肚子吗?

中国人看中吃,所谓"民以食为天",也因此孕育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谈到食物,人们总是首先想到的是填饱肚子、营养、荤素、食疗、养生、菜系、饭碗......等概念,似乎中国人生活的一切都离不开吃。更多时候,食物确实是个人领域的话题,即人为了满足自己生理存在而进行的活动。

而实际上,食物除了对个体有益之外,切换到群体/社区/社会等面向,却可能会是另一方景象。#万元求一字#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2)

法国民间故事:石头汤

《石头汤》的寓言故事:食物治疗社区冷漠

比较典型的一个来自法国的关于食物与社区疗愈的关系是叫《石头汤》的寓言故事,这个寓言故事讲述了几个外来人进入一个冷漠的小村庄,每个人都对他们大门紧闭,他们利用"无用"的石头,来激发村民分享自己食物,最后做成了一锅香气四溢的石头汤,所有村民都和谐融洽的聚在一起喝汤,从而改变了村子里的冷漠关系。实际上,类似《石头汤》这样的故事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在中国不同地方,类似这样的《石头汤》更是有很多的版本,例如遍布南方的打平伙、四川的坝坝宴、北方的大锅饭、满族的叉年粥,以及更有历史和文化的义仓百家粥......

我们会发现,食物改变社区关系不仅仅是寓言里的虚构故事,而是从古至今一个又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本文将给大家分享几个如何用食物改变社区冷漠关系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3)

中国版本的《石头汤》绘本封面,变成了三个和尚

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苗寨打平伙,是村寨狂欢,还是调解纠纷

大约七八年前我在贵州黔东南雷山的一个苗寨从事村落文化保护的工作,哪时我们去村子里常常有打平伙的活动。平时只要村民们没事了,就喜欢准备点米肉菜酒,到山里找个风景秀丽、且非常僻静的地方打平伙,每人所带的食物没有限制盒要求,全靠个人自愿,我们也常常受到邀请,于是每次就买点饮料、啤酒之类,也算是随份子。到了打平伙的地点,大家就一起将所带食物共享出来,做一餐饭,或烤肉,或煮菜,或喝酒,每次都是尽兴而归。那时我就认为打平伙只是村民的聚会方式,是全村的集体狂欢的一种方式。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4)

苗/侗族打平伙

直到有一次到了村里,发现村里每个人都板个脸,谁都不理谁,我们很好奇,打听了下,原来是村里两个家族之间发生了矛盾,一个家族的老太太骂了另一个家族的人,被骂家族的老太太气不过就把粪便泼到了骂人家的门上。这在少数民族来说是天大的侮辱,于是两个家族就结下了怨气,而整个村子就都充满了愤怒。

无奈之下,两家人找到了寨老,希望寨老能主持公道,寨老说两家人都有错,违反了寨子不得破坏团结的禁忌,需要惩罚两家人各出一些米、米酒、肉请全寨人打平伙。让人意外的是,两家人竟然都同意了。晚上,全寨人都高高兴兴聚在一起,酒足饭饱之下,唱起来苗歌,两家人之间的矛盾自然也"一笑泯恩仇"了。

实际上,像苗族这样,通过打平伙,分享食物,解决社区矛盾的手法在黔东南的各少数民族比比皆是,比如侗族、水族、布依族都有。我常常看到村里有各种传统禁忌,例如节庆期间不打架偷盗之类,如果违反就要惩罚三个120:120斤酒,120斤肉、120斤米之类的规定,请全寨人吃饭,因此各村寨也极少发生上述案件,民风极好。

因此,打平伙可谓乡村治理的传统智慧。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5)

打平伙:解决社区矛盾纠纷

另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村民送蔬菜给志愿者,志愿者煮百菜汤给村民

大约四五年前,我去到了陕南的另一个山村工作。这个村子位于洛河的源头,景色优美,但是村民却十分贫穷,大多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我们刚进入村子的时候,了解到这个村子历史上由于开采金矿、开发旅游、赌博盛行、撤乡并村等外部原因,村里充满了各种矛盾和危机,村民之间相互猜疑,不信任,成天上访,我们的社区项目很难开展。

无奈之下,我们利用一个废弃的小学,简单改造了一下,组织一些留守 妇女和老人在这里跳广场舞,慢慢地人多了起来,笑声多了起来。由于我们几个年轻志愿者是自己做饭,时常不方便买菜,周边的几个留守老人看不下去了,便开始私下里给我们送点自家种的白菜、豆角、土豆、韭菜之类的蔬菜。志愿者开始很不好意思,但是后来老人坚持给送,便留了下来,志愿者也乐得村民一份好心。但是没想到几天过去了,整个厨房都放不下了,原来很多村民看到有人给志愿者送菜,便纷纷将自己的蔬菜偷偷送过来,以至于我们厨房里放了数十种蔬菜,可谓琳琅满目。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6)

村民分享的自家蔬菜

这么多菜我们吃不了,跟村民们说别给我们送了,但是村民们却坚持说,这些菜他们不在乎,还是给我们送。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每天用各种菜煮成蔬菜汤--我们戏称为"百菜汤"--集合百家之菜,晚上等村民跳舞渴了的时候,用碗盛给村民。没想到村民喝了之后都纷纷夸赞香,好吃!

半年后这个村的村民通过自己合作努力,组织起了中断三十多年的春节舞狮、戏剧等传统活动!

我所经历的"百菜汤"与"石头汤"的共同的含义都在于激发了社区内部的分享机制,社区成员通过分享食物也把善心分享了出来,在分享的过程中,食物的味道联通了每个人的味蕾,大家通过欢声笑语,溶解了人与人之间的坚冰,建立起了和谐的邻里关系。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7)

村民恢复舞狮传统文化习俗

北方大锅饭习俗:邻里互助、百人享用、集体记忆

这一点在北方广泛存在的"大锅饭"民间习俗里也有相似的功能。

北方长大人都知道,每逢红白喜事,都会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煮大锅饭,社区的每个成员也都来帮忙,烧柴、备料、搅拌,所有的人都得参与进来。所用之锅直径约1.5米,最多够数百人同时享用,可以做面条、烩菜、米饭等,所用食材非常简单,烹饪过程也非常"粗暴",但充满了技巧,其火候非德高望重有经验的老人不能担当,而大锅饭的味道也比自己家的饭菜味道要香很多,"大锅饭"也构成了每个社区成员共同的味道记忆。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8)

北方农村大锅饭习俗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9)

大锅饭需要邻里互助,村民参与帮忙

当然,此后五十年代的人民公社时期举办的大食堂,因为过程中有很多行政主导的因素,其效果和功能则另当别论。

五十年代举办的大食堂,改变了传统大锅饭自愿分享,社区参与的规则,并没有持续多久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0)

古老的义仓百家粥文化:集百家之善,共渡灾荒

之所以石头汤、百家菜、大锅饭等能够蕴含社区互助、集体自我疗愈的记忆等社会功能,这与中国古代的义仓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义仓创立于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迄今已有1434年的历史,为中国所独创。在古代的义仓/社仓里,人们丰年把米捐出来,存储到义仓中,平时资助社区儿童上学,举办义学或借贷给穷人,度过难关,遇到灾年则用大锅煮成粥,施粥救济穷人。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1)

天下第一仓:陕西大荔丰图义仓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2)

丰图义仓当年施义仓粥的场景

历史上,义仓一般建在宗祠和庙宇之中,也是凝聚社区,挽救社区于灾难的救星。如百家饭一样,义仓因为汇聚了百家的米,百家的善,百家的营养,丰年捐米成义仓,灾年熬粥救穷人,所以义仓所煮之粥也叫百家粥,更因为一般在饥荒之年进行发放,这时的粥更加香甜,有别样的味道,所以在中国人的味觉基因里都遗传了饥荒时尝到百家粥的那种别样的香甜味!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3)

近代施粥场景

现代义仓文化复兴:一勺米、百家粥,回应"邻里关系疏离,社区公共生活匮乏"的当代议题

"邻里关系疏离,社区公共生活匮乏"是中国当代城乡所共同面临的议题。

自2010年起,江西吉安社会组织--青原色在毛家村的一个祠堂里偶然发现了淹没在历史里的一块义仓石碑,此后发起了"一勺米"的义仓活动,希望能传递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开始了现代义仓文化的复兴之路。此后经另一家社会组织--成都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持续不断的深耕探索和发展,形成了义仓、义集等为一体的参与式互助体系,尝试重构城市邻里关系,并迅速覆盖到全国。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4)

毛家村义仓所在祠堂及义学

2017年,在壹基金联合公益支持下,由认同义仓理念的上百家公益组织与个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义仓发展网络,尝试通过搭建参与式互助平台,打破邻里间的冷漠,以社区内部的资源解决社区内部问题,以促进睦邻友好、守望相助新型邻里关系形成,让社区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5)

2018年壹基金联合百度公益支持义仓发展网络开展“你好,邻居”一勺米公益挑战活动。基于传统义仓文化,义仓发展网络研发推出了"一勺米""一个观众的剧场"等现代义仓产品,其中"义仓一勺米"核心就是基于中国古代的"义仓百家粥"文化,通过激发社区居民募集一勺米的公益挑战形式,打破邻里隔阂,通过共同熬制"百家粥",透过"百家粥"的食物味道激活隐藏在每个中国味蕾里的"邻里互助的社区记忆和文化基因",从而丰富和共建新型的社会公共生活。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6)

城市居民参与一勺米挑战活动

目前,义仓发展网络成员机构有126家,已在21个省(直辖市)、60个城市的1000多个社区覆盖。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7)

可持续膳食:环境、健康、社会关系、文化......

#万元求一字#实际上,在国际上,人们已经越来越关注可持续的饮食体系,在这一概念下,人们考虑食物的选择,未来更多开始考虑可持续性相关的一些因素。

根据联合国对可持续膳食的定义:

“可持续膳食是指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膳食,它能够加强当代和后代的粮食和营养安全,促进其健康生活。可持续膳食旨在保护和尊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它在文化上易于接受和理解,在经济上公平合理且负担得起;在营养上足量、安全和健康;同时充分利用自然和人力资源。”(粮农组织,2010年,可持续膳食与生物多样性)

煲粥煮菜(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18)

#万元求一字#可持续膳食有更多的面向,除了环境,健康之外,还有社会关系及文化,而本文所探讨的打平伙、百菜汤、大锅饭、义仓百家粥等蕴含的百家、社区互助、分享、参与、公平、传统文化等内容,已经体现了联合国可持续膳食在环境、健康、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可持续性价值。

(作者:常竹青:义仓发展网络理事@义仓文化研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