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多少(卖一辆亏5万小鹏汽车)

作者:斩崩刀3月28日,小鹏汽车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从数据来看,在过去这一年,其销量高居造车新势力榜首但问题在于,小鹏同时以48.63亿元的亏损额排在亏损榜第一,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多少?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多少(卖一辆亏5万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累计销量多少

作者:斩崩刀

3月28日,小鹏汽车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从数据来看,在过去这一年,其销量高居造车新势力榜首。但问题在于,小鹏同时以48.63亿元的亏损额排在亏损榜第一。

除了销量外,小鹏其他诸如毛利率财务指标,也在“蔚小理”中垫底,这是什么原因呢?进一步来说,小鹏汽车的经营状况及其这种经营方式的可持续性究竟怎样呢?

01

如果挤掉财报中的泡沫

小鹏的经营质量到底怎样?

对小鹏来说,最值得自豪的是2021年销量接近10万辆。相较蔚来和理想的91429辆和90491辆,小鹏以98155辆的成绩排名第一。但是,深挖财报可以发现,车卖得多,营收未必也多,甚至亏损还可能进一步扩大。如前所述,2021年小鹏汽车的亏损额也是最高的。

先看营收情况。2021年蔚来和理想的营收分别为361.4亿元和270.1亿元,而小鹏则为209.9亿元,属于垫底的一家。此时,如果将营收与销量数据结合起来看,那么可以发现小鹏卖得越多,亏损越大。也就是说,小鹏的销量和营收之间是负相关关系。

关于这一点,比照亏损数据,我们会发现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从数据来看,去年蔚来和理想的净亏损分别为40.16亿元和3.2亿元,但小鹏的净亏额却高达48.6亿元。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小鹏的净亏损额同比扩大了78%。

据此,简单以全年净亏损额除以全年交付量计算,可知2021年小鹏汽车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约4.95万元。

那么,可以推断小鹏的销量可能是烧钱置换的结果。事实上,造车新势力烧钱置换销量是默而不宣的事情。从车卖得越多,意味着亏损越多,可以看出行业总体“亏钱卖车”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在这个意义上讲,小鹏创造的销量第一的名头的含金量存在不小的水份。

更加重要的是,这反应了两个致命性问题:第一,新能源造车行业整体上没有走出盈利困境,第二,小鹏汽车自身的利率水平更是堪忧。

所谓盈利困境,是指从长期来看,如果车的销量不提高,那么造车的成本就难以分摊出去,此时亏损会进一步扩大。

这使得车企必须在此一过程中扩大生产,摊薄成本;同时,改进技术,不断地缩小成本,最终实现全面盈利。在盈利之前,随时可能出现入不敷出,车企崩塌。

作为一种普遍性难题,盈利困境考验的是车企的可持续性经营能力。

对小鹏汽车来说,它之所以处境更加堪忧,是因为其自毛利率更低。

财报显示,相较理想和蔚来21.3%和18.9%的毛利率,小鹏汽车仅12.5%。在2021年三季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达到全年最高,为14.4%。但是,受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影响,四季度时又回落至10.9%。

这意味着,小鹏汽车需要烧更多的钱才能走出盈利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小鹏汽车的成本压力变大,烧钱周期变长,可持续性要求更难。直白的说,就是可能崩塌的几率变得更大了。

02

从“低利率”转向涨价

小鹏能否再迎销量春天?

在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中,何小鹏表示,要将目前的毛利率提高一倍以上,即25%以上。此前,3月21日小鹏宣布涨价,幅度为1.01万到2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前述会上,何小鹏还表示,涨价并未影响销量。可知,小鹏是把涨价作为提高自身毛利率水平的办法了。

从盈利困境逻辑来看,小鹏此举显然是想以涨价改善自利率水平,然后节省成本,再用以扩大生产,最终缩短实现全面盈利所需要的周期。

问题在于,这一切都以涨价后销量不受影响为前提。可是,从实际情况综合来看,小鹏汽车销量受到影响的可能性似乎更大。

首先,此次涨价幅度较大,基本全被消费者承担。自3月21日起,小鹏汽车三款主力车型均在涨价之列。对习惯于小鹏汽车相对“亲民”价格的市场来说,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更高,一旦涨价,几乎必然影响到购买欲。在这种条件下,想获得理想的销量显然会更加困难。

其次,补贴政策实施面临结束,会使消费者的负担会再次显著提高。

依照补贴政策相关规定,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同时,到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补贴正式终止。此时,复加上前述小鹏汽车自身的涨价,那么还不会波及到市场吗?

最后,小鹏的一些行为,也在消解自身品牌吸引力。有不少车主曝出,小鹏汽车疑似偷偷篡改免费救援协议。

经过修改,之前协议里不限里程、不限次数的内容已经被删除了;同时,还增加了因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故障这一附加条款,才会提供免费拖车救援服务;最后,还删除了拖车到超充站的说明,即因没电导致需要救援的情形不再属于小鹏汽车负责范围了。

对于冲着小鹏汽车品牌而来购买车辆的消费者来说,这可能造成极大的恶感。而舍弃了品牌的影响力,相较国际同行特斯拉以及国内诸如蔚来理想等同行,小鹏汽车的产品又有多大的亮点呢?在这种情况下,小鹏汽车能否保持销量都堪忧,更遑论更进一步了。

也就是说,小鹏想以涨价改善自利率水平,然后节省成本,再用以扩大生产,最终缩短实现全面盈利所需要的周期,这一目的很难实现了。

事实上,除了销量难题外,小鹏汽车还面临着产能难题。也就是说,假使消费者仍然愿意斥资购买小鹏汽车,小鹏汽车也难以提供产品。

对小鹏汽车来说,保持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量产水平已称得上是捉襟见肘。根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预订汽车后,销售员承诺最多一个半至两个月可以提车。但小鹏汽车却一拖再拖。最终,4个多月过去,小鹏汽车不仅依然没有交付汽车,而且提供的交付时间也是遥遥无期。

对此,小鹏方面表示:“由于受疫情影响,行业面临着包含磷酸铁锂电池等主要零部件供给的极度紧张,也给小鹏P5 460车型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造成了460车型订单无法在下定时的预计交付周期内及时交付,对此我们深表歉意。”

既然涨价根本无助于解决根本的盈利难题,那么就只能佐证小鹏的实际处境可能已经超出外界预料的不容乐观了。换言之,可能小鹏迫切需要用涨价得来的眼前利益渡过难关了。

03

结语

总而言之,能否走出根本的盈利困境,只是小鹏汽车的难题。对消费者来说,利害攸关的除了价格问题,更包括安全问题。比如刹车失灵,比如汽车自燃,等等。要知道,就在小鹏汽车财报发布当日,一辆小鹏G3在深圳龙华区起火。历数一下,这也绝不仅是特例或者孤例了。

2019年12月,广州一辆小鹏G3发生自燃;2020年8月,又有一辆小鹏G3发生冒烟起火;到了2021年4月,仍有一辆小鹏G3在充电桩旁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

这一情况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21年1月国家市场监督总局曾发布《关于部分小鹏G3电动汽车召回的通知》。但是,2022年的今天,相似的情形又在上演了。可见,小鹏还需要加倍努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