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拳击比赛戴不戴拳套(拳击比赛带手套并不是为了保护头部)

其实最早的拳击比赛是没有手套的,都是裸拳,往往打的满脸是血,非常血腥,但不精彩。这是为什么呢?

早期拳击比赛戴不戴拳套(拳击比赛带手套并不是为了保护头部)(1)

裸拳打在脸上,往往是皮开肉绽,因为拳头坚硬,但是头骨比拳头更坚硬,这也造成了虽然用拳头击打头部,但拳手们都不敢发力,稍有不慎可能就是手骨断裂,所以拳手所受都是皮外伤,很难有KO出现,两人一脸在打看着也不舒服。

早期拳击比赛戴不戴拳套(拳击比赛带手套并不是为了保护头部)(2)

有名的例子就是1988年,拳王迈克·泰森与一个叫做米奇·格林(Mitch Green)的拳手因为琐事在赛场外打架,盛怒之下的泰森一拳打得米奇·格林鼻梁断裂当场晕厥,但泰森自己也掌骨骨折,不得不推迟了后面的比赛。

早期拳击比赛戴不戴拳套(拳击比赛带手套并不是为了保护头部)(3)

所以到了1865年,现代拳击规则的奠基“昆斯伯里规则”在英国诞生,规则中明确规定,拳击比赛中拳手必须佩戴拳击手套。这项规则的用意并非是为了保护拳手在比赛中的安全,而是为了加快拳击比赛的节奏,提升比赛精彩程度。

早期拳击比赛戴不戴拳套(拳击比赛带手套并不是为了保护头部)(4)

这项规则实行后,拳手们消除了手骨可能受伤的顾虑,可以用全力去击打对手,而且各种技巧各种组合拳也发挥了出来,往往就会一记重拳直接KO对手,大大增加了观赏性。

早期拳击比赛戴不戴拳套(拳击比赛带手套并不是为了保护头部)(5)

拳击手套的规格按重量划分,从8盎司到20盎司都有,外层是皮革,内部有柔软的填充物。国际拳联规定,在正式拳击比赛中,拳手要按体重级别使用不同重量的拳套:次中量级及以下的拳手使用8盎司拳套,超次中量级到重量级的拳手使用10盎司拳套。1盎司约等于28克,10盎司差不多280克,也就是一斤多一点。

同一个人使用较轻的拳套打出来的拳,无论力量和速度都要大于使用重拳套打出的拳。这也就是拳击比赛开始前。裁判会严格检查拳手的拳套,以防作弊。

早期拳击比赛戴不戴拳套(拳击比赛带手套并不是为了保护头部)(6)

而UFC所带的手套只有4盎司,而且是分指手套,因为UFC是综合格斗比赛,拳手要使用摔、拿等技术,所以要有能抓的拳套。

戴拳套更多的是保护了手不受伤害,而头部往往造成脑震荡,很多退役拳击手都会留下后遗症,所以拳手更多的还是要保护好自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