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图书排行(简明图书分类发展史)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书不在多,会读才行。中国的书籍自古以来就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文人雅士为了留下自己皓首穷年钻研所得,纷纷著书,更有官方集结一众士子名流专门从事这项工作。这不仅给我们留下来亘古至今的璀璨人物的精神集成,也提升了今人的读书的思想视野。历史愈前进,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书籍愈浩繁,而读书也就愈不易。读书是一门学问,于是古人找书在不断摸索中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体系,还形成了一门学问——版本目录学。

分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我们总期望找到一种固定的模式,以简化对世界的判断和处理。正所谓“物以类聚”,“类”也就是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这也是图书分类的最基本原则。

西汉时,刘向、刘歆父子就撰有《别录》《七略》等书,这是最早开始对文献典籍进行分类的。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术略。《七略》已经失传,但是其分类保存在了《汉书·艺文志》中,共六大类,其下又分三十八种:

六艺略: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诗赋略:屈赋之属、陆赋之属、荀赋之体、杂赋、歌诗;

兵书略: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

数术略: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

方技略: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到了晋武帝时期,荀勖的《晋中经簿》则把古籍分为甲、乙、丙、丁四个部。史书成为丙部的主要部分,这主要还是由于当时史类文献的大量增加。丙部还包括了我国第一部类书《皇览》。以甲、乙、丙、丁为名。这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四分法分类。

甲部包含六艺及小学;

乙部包括古诸子家及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

丙部包括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

丁部包括诗赋、图赞、汲冢书。

东晋穆帝时,李充根据荀勖的《晋中经新簿》编撰了《晋元帝四部书目》,把史书列为乙部,诸子列为丙部,形成“经史子集”,为后世沿用。南北朝时期,王俭的《七志》和阮孝绪的《七录》成为这一时期内两部最有成就、最具影响的目录巨著。

唐代贞观年间,出现了中国古代目录学史上又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隋书·经籍志》,分为四部四十种。其分类结构如下:

经部内含易、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图纬、小学等十类

史部内含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等十三类

子部内含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兵法、天文、历数、五行、医方等十四类

集部内含楚辞、别集、总集等三类。此外,另附道、佛经录。

唐玄宗时,于东西二都各聚四部之书,将经、史、子、集分藏于四库之中。四大类别从此确定,并始以四库名之。至此,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名目基本确立。自从《隋书·经籍志》之后,一千多年间我国的官私目录大部分都沿袭了此种分类方法,直至四部分类法的集大成者便是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将经部分为十类,史部分为十五类,子部分为十四类,集部分为五类,共四十四类。各类下又根据情况进行复分,四部四十四类,六十九个子目。反映我国古代著述的规模最大、最全的目录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主要类目如下: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近代以来,国外书籍的增多使得四部分类法难以容纳,为适应新书的分类,人们开始探索新的分类方法。康有为于1895 年编成《日本书目志》,梁启超于1896年撰《西学书目表》, 将西方国家的译著,分为学、政、教三类。康有为和梁启超是近代图书分类的先驱人物,其主要为翻译的图书分类。集中外图书分类大成的是1904年的《古越藏书楼书目》。将经史子集及翻译之书为学、政两部, 每部下各分24 类, 每类下再分子目。

学部专收理论方面的书籍,有:易学、书学、诗学、礼学、春秋学、四书学、孝经学、尔雅学、群经总义学、性理学、生理学、物理学、天文算学、黄老哲学、释迦哲学、墨翟哲学、中外各派哲学、名学、法学、纵横学、考证学、小学、文学上、文学下,共24 类。

政部专收史学及有关实用方面的书籍,有:正史兼补表补志考证、编年史、纪事本末、古史、别史、杂史、载记、传记、诏令奏议、谱录、金石、掌故、典礼、乐律、舆地、外史、外交、教育、军政、法律、农业、工业、美术、稗史,共24 类。

1910年孙毓修在中国《教育杂志》上介绍了美国的《杜威十进分类法》,把全部学科为九个大类,并有一个涉及全部知识而不能归入任一学科的图书总为一类。其类目表包括主表和附表。主表类目包括:总代、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自然科学(纯科学)、应用科学、艺术、文学、史地等附表。

西方分类法的引入,立即在我国引起强烈的反响,许多学者都想借鉴国外分类法,编撰出适合中国特点的图书分类法。大部分学者还是选择了以《杜威十进分类法》为蓝本,在「仿杜」、「改杜」的基础上,编修几十种新的分类法。如沈祖荣、胡庆生合编《仿杜威书目十类法》(1917),杜定友编《世界图书分类法》(1922年发表,1925年改名为《图书分类法》,1935年改名为《杜氏图书分类法》),王云五编《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1928),刘国钧编《中国图书分类法》(1929),皮高品编《中国十进分类法及索引》(1934),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图书分类在新形势下也面临调整变化,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如:东北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法》专门分有毛泽东库,山东图书馆的《图书分类新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红旗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现在全国绝大部分图书馆都采用《中图法》,在台湾,则大多采用赖永祥主编的图书分类法。《中图法》将所有文献分为五大部类: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

综合性图书

其中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科学门类内部内容较多,又根据需要展开为若干个大类,社会科学部类下展开为9大类,在自然科学部类下展开为10大类,由此一共形成22个大类,并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采用汉语标记符号。按照中国图书馆的分类方法,即“中图分类法”。五大部类下分22个基本大类: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 哲学、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E 军事

F 经济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 语言、文字

I 文学

J 艺术

K 历史、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从以上大家可以看出,“N自然科学总论”至“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即自然科学类的图书,除新华书店、各大图书馆或各专业书店外,其他书店鲜有陈列,绝大多数书店是从“B 哲学、宗教”至“K 历史、地理”——哲学与社会科学类的图书。

以上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书籍分类发展概况,从秦始皇焚书(分为了可以烧掉的和暂时不用烧的),到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后的经史子集中儒家经典排首位,一直到清朝四库全书对书籍整理剔除,乃至于现在的天字第一号“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从中我们看出即使是书籍分类有时也不免也会受到政治的影响。但我们也该看到,图书分类的基本还是按照书籍的属性来分类的,当然也有按照非属性分类的,比如我就按图书所在物理空间来分,大概就是四种,家里的、宿舍书架上的,书桌上的,还有电子设备里的。家里的就是总是用不上的或者当当京东低价购买囤货的,宿舍书架上的基本上专业书单上暂时不会看的或者工具书还有摆着比较好看的,书桌上的是常看以及最近想看的还有垫电脑的,学科专业居多。手机里面当然就是如厕读物和打发上课无聊时间的居多。

读书是一种抵御寂寞的能力,给予我们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足以抵抗漫长的寂寞。世事面容白云苍狗,唯有做楞个想图书馆的管理员的心不变。世上信息、知识的创造者弥繁,而保管者、整理者、推动连接者盖寡。这个地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理当开眼观世;接受通识教育,理当致知格物;恪守岗位服务要求,理当谦和待人。从内心萌芽开始,多年过去,不渝初心。

参考文献

【1】李文学, 刘雅玲. 浅谈图书馆工具书及图书分类.

【2】时红明. 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历史嬗变探究.

【3】曹伯韩. 国学典籍之图书分类法及阅读书目.

最新版图书排行(简明图书分类发展史)(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