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

梁塔塔

2019年2月22日,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葬礼在法国巴黎低调举行。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1)

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

2月19日,香奈儿艺术总监卡尔·拉格斐逝世 ,世界损失了一位标杆式的时装设计师与创意天才。他是真正的“现代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永远像“吃饱人参”一样精力旺盛,精通德、英、法、意多国语言。在卡尔的时尚生涯中,创造了无数令人赞叹的“不可能”,他能在Chanel、Fendi与个人品牌Karl Lagerfeld之间完美切换。作为一名多产的服装设计师,他不仅引领T台上的潮流风向,更曾操刀为芭蕾舞剧打造战袍。除此之外,卡尔还是专业级摄影师、作家、书店创始人、短片导演,此外在室内设计、建筑乃至雕塑领域都风生水起。在凯尔63岁那年,为了挤进Hedi Slimane为Dior Homme设计的瘦削西服,他在一年内减掉80磅,恐怕也可以称之为成功的瘦身大师吧。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2)

这个曾说自己没有人类感情的人,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在人类最富情感表现之一的领域,成就了史诗一般的事业。回顾其一生,他在时尚领域的成就几乎无人能及。直至生命的最后,这个喜新厌旧的世界都不曾厌弃过他。过气与回顾不属于他,他一直都是进行时,也一直保持着赢家的身份。在卡尔的生命中,有过爱人和朋友,有过爱猫Choupette,而真正一生与之为伴从来不曾远离的,只有艺术本身。

服饰人生

早在成为接手Chanel之前,卡尔也曾辗转诸多品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时装设计助理,一路成为到叱咤法国时装界顶端的“凯撒大帝 ”,他经历了69年。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3)

1954年,21岁的Karl获得了Woolmark的时尚设计大奖的外套组冠军。第二年被大赛评委Pierre Balmain选为助理,并在其品牌Balmain学习进修。从Balmain离开后,25岁的卡尔为Jean Patou设计高定时装长达五年。

1964年,接棒Chloé,确定其古典式浪漫唯美主义风格。1973春夏系列是其为Chloé设计的最经典系列。

1965年,卡尔牵手Fendi成为品牌的创意总监,至今超过50年时间。他在时尚界创造了“Fun Fur”的概念,他拒绝对貂皮、黑貂奢侈皮毛精细对待,而是通过裁剪让皮草服装更轻便易穿,设计更具趣味。他取用两个F成为了Fendi品牌的LOGO并沿用至今,成为全世界辨识度最高的品牌图案之一。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4)

而1983年卡尔加入当时暮气沉沉的Chanel,则是他真正成为时尚界不朽传奇的开始。当时香奈儿创始人加布里埃·香奈儿(Coco Chanel)已经去世12年,香奈儿公司陷入困境,严重依赖于香奈儿五号香水的销售。正如卡尔本人所说, “我接手香奈儿时,她是个睡美人,甚至称不上美人,她睡到打鼾了,我得负责唤醒一位死去的女人,至少大部分人坚信,她已经死了。”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5)

掌舵香奈儿的前夜,他戴上深色眼镜,衣着正式西装留下了这张照片,这也成为卡尔即将闪耀的标志。在香奈儿时期,他迅速地将该品牌标志性的斜纹软呢裙套装与女性化剪裁相结合,加强了对珍珠、山茶花、链条和双C标志的使用,并将著名的双C标志放在了靴子与夹克上。与此同时,虽然香奈儿以1.5万美元的礼服和5000美元的包具来巩固其奢侈品的形象,但同时也在保持更广泛的吸引力:推出低于30美元的口红和不到100美元的香水。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6)

而更重要的是,卡尔一手将香奈儿塑造成为一种女性精神,一种时尚文化。他爱香奈儿所有1939年之前作品,成立了香奈儿博物馆,把加布里埃·香奈儿当年的包和衣服都收藏起来,并将之全盘继承。同时,在设计中加入了许多加布里埃·香奈儿故事里出现,但她本人没有用过的元素,比如麦穗、比如狮子,比如她的闺名。按照他的说法,他做了香奈儿本人想做而没有做的事。他成功带领香奈儿品牌逆转颓势,成为如今世界上最赚钱的奢侈品品牌。

捕捉光影

卡尔从1980年代开始掌镜,他不仅为香奈儿亲自拍摄时装广告和产品目录,还成为许多品牌的专业摄影师,并在凡尔赛宫办过影展,出版过个人摄影集。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7)

他曾说,摄影是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透过镜头观察世界、观察时尚,可以让他批判地看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这对于他的帮助远比想象中更多。他对艺术史有着深入的研究,而其独特的摄影处理手段将会深度影响艺术与摄影。对于他来说,时装摄影就是艺术摄影,都可以让他的创意思维尽情舒展。

卡尔早期的作品多为黑白照片,他认为黑白照片能更好地表达光影关系并体现出美感。在2011年,他与前法国版《Vogue》主编卡琳·洛菲德(Carine Roitfeld)携手策划创作了《The Little Black Jacket》影集,卡尔用镜头捕捉了一百多位超模与名流穿着香奈儿小黑外套的身影,“旨在创新诠释香奈儿经典外套”。《The Little Black Jacket》共花了两年时间拍摄,在法国南部的戛纳、纽约、巴黎等地取景,最后在卡尔巴黎的工作室杀青。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8)

周迅、汤唯、章子怡在《The Little Black Jacket》中的身影

2008年6月10日,凡尔赛宫推出卡尔·拉格斐“阳光下光影中的凡尔赛宫”摄影展,以全然独创的角度与光影嬉戏,用电影般的构图,描绘了凡尔赛宫独特精采的文化与历史遗产。摄影作品所展现的仿古印制风格,让照片展现完全独特的风味。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9)

阳光下光影中的凡尔赛宫

2011年的倍耐力年历也是由他亲自掌镜,以古希腊神话为灵感,模特们都化身为性感美艳的众神。卡尔自称他拍摄的倍耐力年历是《荷马史诗》的视觉版,他说:“荷马用的是笔,我用的是相机。”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10)

由卡尔掌镜的2011年倍耐力年历

光与影的配合是卡尔艺术摄影领域的拿手好戏,对灯光要求的苛刻程度更是到了偏执的地步。对于他来说,创作一件好作品不代表一定要有许多工作人员参与。他曾为了追求完美的光影效果,要求仅几位工作人员在场,不断调整灯光使其契合心中的理想状态。

在摄影作品之中,除了为模特拍摄的作品外,我们还能看到各种风景、雕塑、艺术品等各种题材。因此他认为,“如今,摄影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它,我的艺术观就圆满了。我已经无法脱离摄影师的眼光,总是通过相机镜头来观察世界、观察时装。这种习惯为我的工作建立了一个客观的视角,我因此获益良多。”

插画生涯

除了摄影之外,卡尔在插画艺术方面也有不凡成就。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然是他为各大品牌设计的无数艺术手稿,而他也的确在插画领域有着深厚造诣。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11)

卡尔早年手稿

卡尔曾坦言,年轻时做一名插画师或漫画家是他的梦想。后来,他将这份梦想延伸到了现实。他坚持为德国报纸《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绘制漫画专栏,以一个设计师、艺术家的角度,分析政治、表达观点。另外,他还曾担任法国报纸《解放报》(Libération)的主编。在短片《卡尔·拉格斐的手绘人生》中,他甚至用手绘的形式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12)

《卡尔·拉格斐的手绘人生》中的亲笔签名

除了亲自上阵绘制插画之外,卡尔还经常和插画师合作。在他的生命中,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主角就是他的爱猫Choupette,而卡尔和Choupette,也经常作为插画师作品中的主人公出现。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13)

室内设计

相对于其他艺术领域,卡尔进入室内设计界的时间则晚了许多。2012年,他担任高端室内杂志《ARCHITECTURAL DIGEST》的客座编辑,首次公布了其位于巴黎伏尔泰(Quai Voltaire)的公寓,并将公寓照片作为杂志封面。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14)

公寓登上杂志封面

这套350平米的公寓,经过2年半时间的打造,成为一个未来科技感十足的住所。室内大部分家具和装饰品都出自知名设计师的作品。Karl认为,“我的公寓从来就不是一间房子,而是降落在城市的宇宙飞船”。

除了自己的居所之外,卡尔也在全世界留下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作品。

2013年,他为位于摩纳哥的蒙特卡洛大都会酒店设计了全新游泳池。通过在泳池底部放置大量光源,让其在夜晚看起来有如满载一池星辰的梦境。而泳池边则有一组由人物黑白照拼接组成的幕墙。幕墙画面灵感来自古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奥德赛出自希腊史诗,是一则神话故事,也是卡尔在餐厅内泳池设计的灵感来源。他用15块大型玻璃屏幕打造出65英尺的壁画装置,再现了尤利西斯地中海之旅的盛况。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15)

蒙特卡洛大都会酒店游泳池

除此之外,卡尔还参与设计了美国的Acqualina庄园及巴黎克里雍大酒店,以及索菲特新加坡特色酒店,并从里到外操刀设计了澳门Karl Lagerfeld Hotel。身临其境,想必会对他的审美深深折服。

卡尔拉格斐摄影作品(卡尔拉格斐Karl)(16)

卡尔设计的巴黎克里雍大酒店套房

卡尔·拉格斐生于1930年代,于50年代踏入时尚界,从此神奇地没有错过之后的任何一个年代,他活跃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直至今日,并将继续被铭记于明天。没有人知道他的健康状况,直至他去世的前一天,他仍然是这江湖中呼风唤雨的人物。

在卡尔离世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外无不悲痛于这颗巨星的陨落。缅怀,不只是为那些时尚界让人击节叫好的消费品设计,更是为了这位横跨多个领域的领航人对于艺术本身的执着追求。

此文章为原创,任何个人或机构在未经过同意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转载或引用用于商业用途。如有用于商业用途的目的,请提前联系我同意后方可操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