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群像是真的吗(民国女子群像徽因)
林徽因,一个惊世绝艳的名字。她与徐志摩互相欣赏成为心灵知己,和梁思成一生钟情,金岳霖为其固守柏拉图爱情。时人喻其为“民国第一才女”——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
年少失意,洋与旧的冲突林徽因出生于杭州,其母是何雪媛。父亲的第一位夫人是指腹为婚的,在嫁去林家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母亲是林父的继室,生于浙江嘉兴,是江南小镇的 “西施”。在洋文化盛行的时期,她却是守旧的。
林徽因,原名“徽音”,其祖父原本在她降生的时候喜悦地吟诵“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来,为了避免与当时一位作家重名,便改“音”为“因”。或许,冥冥之中,徽因的一生中总要寻求一些什么因果。
林徽因两岁的时候,父亲林长民去日本留学,她与母亲便与祖父母一起生活,每次在父亲的来信中,她和母亲都是父亲笔下草草掠过的一笔。这也让徽因从小便养成了自立的性格,至十二三岁时便接管一家子,照顾家中长辈与弟妹。母亲与父亲的感情并不和睦,后娶了一位上海女子程桂林,一连生下了几位弟弟。徽因与母亲住在后院,这位夫人和几位孩子住在前院。每次父亲回来都会长久地待在前院,逗弄几位弟弟,不时传出欢声笑语,而与后院形成截然鲜明的对比。对于林父,何雪媛是怨恨的,她的住所永远冷冷清清,徽因一去前院,回来便会听到母亲的数落,而后又怨恨自己的命苦。
嘉兴镇里的窈窕西施,终究是抵不过这位经过上海风物熏陶的新时代女性。庭院深深深几许,四方天地终其生。
徽因的童年是苦的,后来儿子梁从戒回忆:我的母亲与其他人的母亲不同,她甚至都没讲过大灰狼和小白兔的故事。
有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徐志摩
林家有女初长成,其身纤弱,其文有力绝代的容颜,称奇的才情,如蝴蝶一般繁华而短暂的一生。
1920年夏天,16岁的林徽因跟随父亲来到英国。后来遇到徐志摩上门拜访林父,而这位戴着眼镜的叔叔从此便闯入自己的生活。
一见便钟情,一个绅士,一个淑女。
绅士与淑女用来形容林徽因和徐志摩再合适不过了。两位一见面,便被对方所吸引,都说十六七岁的爱情是最刻骨铭心的。两位青年,不久后便坠入爱河,奈何种种,这段感情并没有走到最后。
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妻子张幼仪和孩子也在伦敦,但他心中仍有对林徽因的痴爱。在向林正式表达了爱意之后,林徽因动心了,但她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是爱情,一方是脸面。她要他做一个抉择。
徐志摩在感情的驱使下,回家和张幼仪提出了离婚。但是徐父极力反对,当时张已经怀孕了。后来没有和张立即离婚,而拖到最后1922年时,徐与张正式离婚了。
两人虽有爱意,但最后林徽因仍然和父亲提前回了国。徐志摩后来也一个人回国了,心中悲凄思痛,而后传入他耳朵的便是林徽因与梁思成订婚的消息,不甘心,又能如何呢?
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最好的时机遇到你,却又顿感无力,想用尽所有的力气拥抱你,你却已经翩然而去。
三人同框
才华横溢,令人惊叹。
1924年,北京迎来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度诗人泰戈尔,林徽因便担任泰戈尔的同行翻译。笑颜如花,足为世人惊叹。
当时的报刊上便这样记载:“林小姐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肩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仿若苍松竹梅一幅岁寒三友图”。就连印度诗人泰戈尔本人,都赞赏林徽因的才情,称“马尼浦王的女儿,你的美丽和智慧不是借来的,是爱神早已给你的馈赠,不只是让你拥有一天、一年,而是伴随你终身,你因此而放射出光辉”。
眼波灵转,顾盼生姿,好一幅民国才女画像。在林徽因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才女不是呆板的、僵硬的,就如李清照一般,才情肆溢,却又有真性情。徽因不似清照一般将真性情展露无疑,如荷花待放,却又含蓄其中。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