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纪念馆地址(林则徐纪念馆文物故事)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爆发,波及全国。在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月26日24时起,我省新冠肺炎疫情中风险区由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级二级响应,将低风险区由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省级三级响应。

  虽然无法和您齐聚一堂

  线上送展,我们温情不打烊、精彩不缺席

  不过光看展览是不是觉得还不过瘾

  为此我们从2月28日起推出

  为您特别策划的林则徐纪念馆文物故事

  以林则徐文物为主题

  展现其清廉为政、梅鹤家风、爱国为民等事迹

  让大家在“讲故事、听故事”过程中

  感受林则徐伟大的人格魅力

  防控级别虽降,防护意识不减!

  期待在抗击疫情胜利之后

  我们结束彼此的“宅家”生活

  相约在这一片绿榕荫里!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林则徐纪念馆御碑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木刻楹联,了解它背后的故事!

  到中央工作后,曾多次在重要场合引用林则徐的著名诗句,仅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就曾3次在其重要讲话中被引用。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忧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岳飞的《满江红》,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等等,都以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林则徐纪念馆地址(林则徐纪念馆文物故事)(1)

御碑亭

  走进林则徐纪念馆,穿过仪门,有一重檐歇山顶的正四角亭,正面悬挂匾额,上书“御碑亭”,两侧柱子悬挂木刻板楹联一副,上联“苟利国家生死以”,下联“岂因祸福趋避之”。上款为“外高祖父林少穆公遣句”,下款为“外玄孙沈觐寿敬书”。沈觐寿先生是沈葆桢曾孙、林则徐外玄孙,是中国现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他一生精研颜、褚两家书法,并兼及诸体,成就斐然。

林则徐纪念馆地址(林则徐纪念馆文物故事)(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节选自林则徐诗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1842年8月11日,林则徐在西安告别妻子、家人,携林聪彝、林拱枢登程赴戍。行前,他见郑夫人愁思万端,遂口占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志别: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借诗句抒发自己爱国之志以及乐观豁达的情怀,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定会全力以赴,并不会因为个人的荣辱祸福而避祸趋福。在流放新疆的三年里,便是这不计得失,忠贞爱国的精神支持着林则徐,即使在政治生涯的最底谷,他亦不顾政治上所处逆境和衰龄带病之躯,仍然尽其所能给新疆各族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林则徐的这种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子孙后代。沈葆桢在年轻时颇自负,跌宕不羁。曾作《咏新月》“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沈葆桢的诗托月言志,未免自视清高,气量偏狭。林则徐看后,把其中“必”字改为“况”字,变为“何况清辉满十分”,诗意迥然不同,鼓励他蓄才积识以备济世之用,一旦身居高位便可大展身手,实现治国安邦的宏图大业。沈葆桢遵从林则徐教诲,开阔襟怀,勤勉刻苦,先后担任巡抚总督、船政大臣等要职,功勋卓著,终成一代名臣。御碑亭前沈觐寿所题写的这副木刻楹联便是家风传承最好的见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流传百年的名句体现了林则徐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正是他一生襟抱的写照。

撰稿:林念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