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李白的诗歌创作影响(诗仙与道教的奇缘)
【原创声明】:晓梦阁只做原创内容,晓梦阁出文必属精品,禁止盗用违者必究。
文/晓梦阁主
李白,这个名字闻名于世,在中国家喻户晓,上至七十岁老翁,下至几岁黄口孩童,皆能够背出他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的诗有太多了,对于他的诗,古人的评价是“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这个一生豪迈奔放的男人,权贵都为他低头,他纵情山水,游遍名山大川。世人都只知道他是个大诗人,知道他喜欢喝酒,喜欢作诗,还喜欢舞剑,却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一个修仙的道士。
他是诗人,也是道士!他与道教有着一段奇缘!阁主为什么这么说,看我下面分析:
其一:他的名字来源道教神仙李白,字太白,人们又称他李太白。他出生在唐朝时代的西域,当时是唐朝管辖的安西都护府。李白出生当晚,他的母亲梦见太白星从天而降,刚好落入她的腹中。梦醒后,李白出生,所以取名白字。所以也有人说,李白是天上的太白金星下凡。他的名字正是源自太白星。而太白金星是一位道教神话中仙人,这是否是巧合呢?
其二:从小就对修仙感兴趣
李白小时候很聪明,“五岁通六甲”,六甲是什么?是道教术数。李白的老爸是商人,小时候李白在巴蜀长大,而巴蜀是张道陵张天师创立的道教所在地,他的家离道教圣地紫云山只有四十里路,不难想象李白小时候会去圣山玩,所以李白写了一句诗“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史书记载,李白从少年时起,就常去戴天山寻找道观的道士谈论道经,其自述“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吹笙吟松风,泛瑟窥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炼金骨”。可见李白从小就不太一样,别的小朋友在玩泥巴,他已经开了灵智,要修仙了。
其三:归隐修道
李白与一位号为东岩子的道士隐居在四川岷山,修心向道。他们在居住的山林里饲养了许多奇禽异鸟。这些美丽而驯良的鸟儿,由于饲养惯了,定时飞来求食,好像能听懂人的语言似的,一声呼唤,便从四处飞落阶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点都不害怕。这件事被当作奇闻在当地广传,后来连绵州刺史也亲自到山中观看鸟儿们的就食情况。刺史认为他们有道术,便想推荐二人去参加道科的考试,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绝了。
其四:李白接受道教洗礼在20岁的时候,李白正式接受了道教的洗礼,从道士手中接受过长生的符篆。道教的符篆是道士护身驱邪、治病救人之物,“长生篆”当是一种可以让人延年久视的符篆。他写下了世人皆知的诗句“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其五:对他影响深远的四位道友
李白有很多朋友,但影响他一辈子的有四个人,都是修道人。分别是:司马承祯、贺知章、元丹道士和吴筠。
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
贺知章人称“诗狂”,又被人叫做“四明狂客”是第一个第一次见面就叫李白“谪仙人”的人;
元丹道士,就是元丹丘,是李白早期在四川交往最密切的一名道士,史载,元丹丘是道士胡紫阳的弟子。胡紫阳就是紫阳真人!《将进酒》中的“岑夫子,丹丘生,进酒君莫停。”说的就是元丹丘。
吴筠,唐代著名茅山道士。李白那首《凤笙篇》中的“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崑丘采凤鸣”说的就是他。
其六:正式成为道士
744年,李白离开长安后,开始浪迹天涯,并继续求仙学道,采药炼丹。他出门的行装是仙药满囊,道书盈箧。44岁时,李白来到山东紫极宫,尊师高如贵,接受道箓,正式成为一名道士。虽然他也期望建功报国,但修仙的愿望却是其始终不变的,他留下了一百多首与仙道有关的诗歌。
其七:太白之死晚年的时候,诗仙李白来到了今安徽的采石矶。这乃是长江中的一座岛,风景甚好。李白喝多了酒,看到了月亮在水里,就去捞,结果溺死。后被百姓怀念李白,说李白是天上的神仙,那天李白看到一头巨大的鲸鱼游来接他回天上去,于是李白月夜乘鲸成仙的故事就在当地流传下来,为了纪念这位诗人,当地还建立了太白楼。
李白死后他被人奉为“诗仙”,仙这个词本身就是道教术语,而王维被人称作“诗佛”,因为王维是半个佛教徒。
所以,阁主在《道教茅山宗详解:法术、符箓、手决、阵法,让人惊叹不已》一文中提到李白是道士的时候很多读者不太明白,读完这篇你就理解了。值得一说的是李白一生有两个心愿,一是做宰相,二是成仙。最后让我们感受下他充满仙气的诗句: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
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
朱颜谢春晖,白发见生涯。
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
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送司马炼师归天坛》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