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郧县区划调整 郧县何以能够撤县设区

2014年12月17日这一天,注定被写入十堰史册,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十堰郧县区划调整 郧县何以能够撤县设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十堰郧县区划调整 郧县何以能够撤县设区

十堰郧县区划调整 郧县何以能够撤县设区

2014年12月17日。这一天,注定被写入十堰史册。

郧县撤县设区后,十堰城区版图面积增加到50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20万,城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均提升至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高度。

■特约记者方周圆记者冰客

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改善水源区生态环境

“郧县撤县设区旨在为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合理配置资源要素、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加快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更好地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郧县撤县设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郧县撤县设区是统一管控水源区生态和水质安全,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迫切需要。汉江干流流经郧县长达136公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重要区域。

撤县设区后,一方面,可以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大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和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水土涵养能力,从根本上改善水源区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市级财政投入,提升监管层级,统筹流域内污染防治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与使用,统一管控水质安全,切实改善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确保“一江清水入库,一库清水北送”。

该负责人介绍,郧县撤县设区是促进库区可持续发展,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的迫切需要。郧县因支持丹江口水库建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而淹没土地22万亩、搬迁移民21.8万人。目前,移民人均耕地减少到不足0.5亩,加之就业渠道狭窄,普遍缺少稳定、可靠的创收来源,如何实现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库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难题。撤县设区后,有利于拓展移民生产生活空间,使移民就业更有门路、收入更有保障、生活更加殷实,库区更加和谐稳定。

2012年10月12日,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的大旗授予郧县。自此,十堰生态滨江新区建设掀起高潮,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更加稳健。

如今,郧阳区全盘规划、全域景区、全员动员、全民参与,实施沿江造林造景,打造十里沿江绿色长廊,以清澈的汉江水为底色的生态滨江城镇画卷正徐徐展开。

拓展十堰城市发展空间

十堰是山地城市,城区山地面积占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的93%,建设用地稀缺,城市空间受限,许多招商引资大项目难以落地、大企业难以入驻。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依然不能根本解决城市持续发展空间受限难题。值此十堰突破性发展的节点上,郧县向南发展,贴近十堰营造优越发展环境,与十堰协同实施“市县对接行动”,市县已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合。

省政府批准将郧县纳入十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范围。目前,郧阳区直达十堰城区的城际公交已开通,已建成的银武高速、十堰大道和即将建成的郧十高速、十白高速、环湖公路贯通郧阳区;部分工业园、扶贫产业示范园、十堰市第三水厂等重大项目已布局到郧阳区;十堰城区管网、路网、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已延伸到郧阳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已覆盖郧阳区;市区正在共建十堰生态滨江新区。

十堰城区与郧阳区已实现规划、项目、产业、交通、市场和公共设施的全面对接,特别是茶店、柳陂、城关、杨溪铺等城镇已与十堰主城区完全融合,郧阳区已经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十堰北部新城区,十堰空间布局明显优化。

该负责人表示,郧县撤县设区是拓展十堰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撤县设区后,十堰城区版图面积增加到505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增加到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20万,城区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均提升至与区域性中心城市相匹配的高度。这样,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建成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有了雄厚基础。

郧阳城区水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且拥有大面积的湖面、岛屿和湿地。十堰城市建设据此可利用100平方公里的水域资源,临水亲水、由“山城”变为“山水城”的梦想变为现实,城市形象、城市竞争力由此大幅攀升。

地理区位联系状况符合行政区划调整原则

从地理区位上看,郧阳区版图呈“蛋清包蛋黄”状三面环抱十堰城区。郧阳区与十堰城区的边界线占整个城区边界线的80%以上,距十堰中心城区仅15分钟车程,两地版图相依相存,地理区位联系状况符合国家确定的县改区行政区划调整原则,即“市县同城、郊区包围城区等情况的市才需要撤县设区”。

撤县设区后,还可以聚合市区两级力量,支持郧阳区项目建设、产业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把市级主导引进的汽车、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商贸、物流等重大项目直接落地郧阳区,把市级学校、医院、水电、文化等基础设施和三产业项目直接布局郧阳,实现市区经济融合、产业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出一条靠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郧阳肩负新的使命起航

随着对接发展步伐的加快,两地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撤县设区呼声日高。近年来,郧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在“两会”上提出撤县设区的建议和提案,社会各界人士也通过网帖等形式呼吁将郧县改为市辖区。

2012年12月25日,郧县政府向市政府呈报《关于撤销郧县设立郧阳区的请示》。2013年6月9日,市政府向省政府呈报《关于郧县撤县设区的情况报告》;6月29日,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十堰市撤销郧县设立郧阳区的请示》。2014年9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撤销郧县,设立十堰市郧阳区。“郧阳”归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郧阳区人民将肩负起呵护一江清水北上的历史使命,担负起支撑十堰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历史重任,建设好十堰生态滨江新区等重大使命,在新的发展征程中,续写传人承文、呵水护绿、担责当先的新郧阳精神!

新郧阳,新十堰,一个新梦想正盛大起航!

“郧阳”历史沿革

古代称“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传说“郧阳”因府衙所在地郧县城地处汉水之北而得名。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5月设郧阳抚治,隶属湖广布政使司管辖。同年12月在郧县设郧阳府,府县同城。“郧阳”的辉煌历史由此开始。

清朝初期,仍沿明制。康熙十九年(1680年),郧阳抚治被裁撤,郧阳抚治时代结束。其间205年,郧阳经历了从一个山区无名小邑一跃成为华夏雄藩巨镇的华丽变身,曾下辖八府九州六十五县。

从康熙六年(1667年)开始,郧阳府划归湖北省管辖。这种区划一直沿袭下来。

新中国成立后,设郧阳专员公署,辖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均县6县。1967年,郧县的十堰区、黄龙区及茶店区的茅坪公社先后被划出,成立十堰办事处,1969年又改设十堰市,均属郧阳专署管辖。1973年2月,十堰市划归湖北省直辖。

1994年,郧阳地区和十堰市合并,仍称十堰市,辖丹江口市、郧县、竹山、竹溪、郧西、房县及张湾、茅箭两区。从此,延续了500余年的“郧阳”之称淡出,成为人们记忆中的历史符号。

2014年9月9日,国务院正式决定撤销郧县,设立十堰市郧阳区。在离别20年后,“郧阳”再度回归。

通讯员孔涛记者冰客整理钟鼓楼(本报资料图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