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反酸是肝火犯胃还是肝气犯胃(经常反酸烧心可能肝火犯胃)

现实生活中,不少老胃病患者经常会出现反酸、烧心的情况,到医院检查,大多被告知为“反流性食管炎”,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抑酸药物联合黏膜保护剂、促动力药等综合对症治疗,然而,也有不少人即便用药后,症状依然反反复复,停药后病情易复发。

胃反酸是肝火犯胃还是肝气犯胃(经常反酸烧心可能肝火犯胃)(1)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医是如何应对这类病症的呢?

经常反酸、烧心,可能是肝火犯胃!

临床上,导致反酸、烧心的病因有很多,其中,肝火犯胃是较为常见且典型的一类。这一类患者多数在情绪不佳时复发或加重。

此前来诊的51岁的李先生就是如此,李先生自述反酸、烧心已长达3年多,曾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胃镜结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服奥美拉唑胶囊、硫糖铝片后症状稍有缓解。来诊前,李先生因与人发生争执后,症状加重,出现胁肋疼痛,嘈杂吞酸,恶心欲吐,食欲和睡眠差等情况,持续近3个月依然没有明显改善,李先生转而寻求中医调理。

据了解,李先生平时脾气较为暴躁,而来诊时观其舌,可见舌红苔黄。结合症状及舌诊等可知李先生的病症为肝火犯胃所致。

胃反酸是肝火犯胃还是肝气犯胃(经常反酸烧心可能肝火犯胃)(2)

为什么肝火犯胃会导致反酸、烧心呢?

其实,这是因为虽然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表现及其病位主要在胃和食管,但也与肝、脾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如果忧思过度或者情志抑郁或恼怒不休,就会导致肝气淤阻不通,肝气郁结时间长,则化火生热,灼伤胃阴,从而导致胃脘部灼热疼痛;肝火犯胃,肝胃气机逆乱上冲,故见反酸嘈杂,烦躁易怒,恶心欲吐。正如《症因脉治》中所讲:“呕吐酸水之因,恼怒忧郁,伤肝胆之气,本能生火,乘胃克脾……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

胃反酸是肝火犯胃还是肝气犯胃(经常反酸烧心可能肝火犯胃)(3)

打个比方,胃就好比一个加工食物的锅炉,而肝则相当于协调锅炉运转的工人,也即中医上所讲的肝主疏泄,肝具有疏通调达体内气机的功能,当工人郁郁寡欢或者发脾气时,工作上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本来应该往下走的锅炉里的消化物反而逆流而上,从而出现反酸、恶心欲吐等表现。

胃反酸是肝火犯胃还是肝气犯胃(经常反酸烧心可能肝火犯胃)(4)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也指出,肝火犯胃的人群,常可表现为烧心,反酸,烦热,胁痛,胀满,咽部异物感,胸骨后灼痛,胃脘痛,呕吐,呃逆,抑郁,心烦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

胃反酸是肝火犯胃还是肝气犯胃(经常反酸烧心可能肝火犯胃)(5)

那么,这种情况如何从根源调理,有效摆脱反酸烧心等困扰呢?

清肝泻火,和胃降逆,改善反酸烧心!

针对该病,清肝泻火,和胃降逆是常用的基本治则,临床上可选用左金丸合旋覆代赭汤作为基础方加减调理改善,以达到辛开苦降、肝胃并治的目的,使得肝火得清,胃气得降,从而改善反酸、烧心等病症。

需要注意的是,乐启生中医团队也指出,临床情况千变万化,患者体质形形色色,同样为肝火犯胃,其诱发的原因也有很多,不同患者症状表现可能各异,转归可能殊途,因而一病专方并不能解决所有病症,须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辨证论治。

胃反酸是肝火犯胃还是肝气犯胃(经常反酸烧心可能肝火犯胃)(6)

比如上面所提到的李先生的情况,以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加减调理。

拟方: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半夏、大枣、甘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煅瓦楞、夜交藤、神曲、麦芽。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7剂。

二诊时,李先生服上方后自述反酸、烧心、食欲和睡眠差均有明显改善,偶而还有恶心欲吐、胁肋疼痛,调整组方,嘱咐继续服7剂。

三诊,此次来诊,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更改组方,以旋覆代赭汤为基础方化裁,继续服5剂,并且嘱患者调畅情绪,加强锻炼,饮食规律。后随访半年知未再出现复发,李先生在当地医院复查胃镜也提示未见明显异常。

胃反酸是肝火犯胃还是肝气犯胃(经常反酸烧心可能肝火犯胃)(7)

在这一案例中,选用旋覆代赭汤合左金丸作为基础方化裁,肝胃同治,泻火不至凉遏,降逆不碍火郁,既泻肝火又降胃气,标本兼治。患者呕吐吞酸,故加用乌贼骨,以制酸止痛,另外,乌贼骨与煅瓦楞配伍,可增强制酸止痛的作用。患者平时性情急躁,肝火旺盛,肝阴亏虚,虚火内生,扰乱心神,致食欲和睡眠差,故以夜交藤镇静安神,补阴养血。可见,只有在辩证的基础上,抓住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针对具体病情活用经方验方加减化裁,不仅可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也减少复发概率。诚如乐启生中医团队所讲“师其法而不泥其方”。

胃反酸是肝火犯胃还是肝气犯胃(经常反酸烧心可能肝火犯胃)(8)

值得重视的是,有报道表明,反流性食管炎若未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长期发展,可引起食管黏膜溃疡、糜烂、纤维化等病变,或引发其他消化道疾病,严重者甚至可诱发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因此,如果出现反酸、烧心等不适,应及时予以重视及调理改善。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