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农全国巡演(原来卡农不仅仅只是音乐)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很少有一个术语能像“卡农”这样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但如果因此大家把“卡农”和《D大调卡农》划等号,那就有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卡农是一种谱曲方式,而不是某篇具体的音乐。

卡农Canon——复调音乐的一种,原意为“规律”。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个神圣的意境。

妇孺皆知的《两只老虎》,就是一首标准的“卡农”。卡农(canon)起源于意大利与法国,约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

卡农的名称最早作“caccia”,古法语作“canon”,故一般认为其称谓来源于古法语,意思是“依靠”... (这一古法语的“canon”从语源上说来自于德文的“kanon”,意为“规律、法则”,因此一般认为卡农的原意为“规律”。)

在16世纪才正式用卡农这个词来描述这样的一个音乐形式。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卡农分为卡农、变格卡农、二重或三重卡农、终止卡农和无终止卡农等几种形式。

卡农全国巡演(原来卡农不仅仅只是音乐)(1)

卡农虽然不像浪漫派作品那样高潮起伏、惊心动魄,但在看似反复平常的进行中,却交相共鸣出多种音色效果。平凡的韵律脉动着瞬息万变的生命力,如同天使一般让人迷醉和沉静。我们熟悉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

代表作《D大调卡农》为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的作品,全名:《为三把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创作的D大调卡农和吉格舞曲》(Canonand gigue,for 3 violins & basso Continuo in D major ,T.337),因为它是最著名的卡农乐曲,所以该作品常以“卡农”代指。

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是卡农作品中的代表作(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作品),同时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首卡农作品。它的演奏版本多达2000多种,如果作曲者还在世的话,很可能是全世界版税收入最高的音乐家吧。用“卡农”曲式所谱的音乐不计其数,它却是“卡农”唯一的代名词。

这首曲子几乎囊括了人的几乎所有的情感阶段,有青春的欢快,有热恋的悲伤,有老去的淡然,所以,这是一首一生都可以去聆听的曲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