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和谁平定了安史之乱(为何还用了6年时间平乱)
对唐朝而言,安禄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贼寇,因为他辜负唐玄宗对他的宠信,借助手中三镇兵马发动叛乱,成了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安禄山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掌握几国语言,聪明机警,勇猛果敢,他带兵在几个月时间内,就能顺利拿下洛阳、长安等地,除了唐玄宗决策失误,唐军战斗力较渣之外,也与他自身的才能密不可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郭子仪和谁平定了安史之乱?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郭子仪和谁平定了安史之乱
对唐朝而言,安禄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贼寇,因为他辜负唐玄宗对他的宠信,借助手中三镇兵马发动叛乱,成了导致大唐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安禄山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掌握几国语言,聪明机警,勇猛果敢,他带兵在几个月时间内,就能顺利拿下洛阳、长安等地,除了唐玄宗决策失误,唐军战斗力较渣之外,也与他自身的才能密不可分。
但就是这样一个作乱的核心人物,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一年时间,被自己的儿子杀害,因为安禄山之死,安禄山阵营产生了震动,核心人物安庆绪和史明思二人离心离德,矛盾重重,几乎到了分道扬镳的地步,而且他们还互相敌对,都想除掉对方而登基称帝。再加上安庆绪的才能远不及安禄山,也导致安禄山的死,使他建立的大燕政权的实力有了很大受损。在这种背景下,为何大唐平定叛乱,还用了长达六年的时间?
我认为主要有这三个原因。
一、叛军占据地盘辽阔
安禄山刚起兵之时,由于唐玄宗反应慢,昏招频出,使他轻易的拿下了包括洛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这个时候,安禄山虽然强盛,但是唐朝还具有潼关这一道天然屏障,只要潼关不丢,长安确保无虑,而且安禄山也会陷入久战不胜的困境之中。同时唐朝也有足够的时间调集天下兵马征讨安禄山。虽然无法将安禄山的造反消灭在萌芽状态,但能制止安禄山的壮大和减轻对大唐的危害。
但唐玄宗却昏招频出,因潼关守将选择了防御战策,引起了他的不满,他找借口杀了潼关守将封常清、高仙芝,还强令接替者哥舒翰出战,最终导致哥舒翰兵败潼关。哥舒翰被俘后,潼关也失守了。这一战中,唐军不久损失了几十万军队和三位名将,还丢失了长安在内的大片土地,让安禄山占据了更多的城池和土地,使他有足够的资本增强自身的实力,为大唐平定叛乱增加了难度。
二、唐军决策失误
正是因为唐玄宗对形势的误判,才使安禄山轻易拿下潼关和长安等地,之后虽然换了皇帝,改由太子李亨做皇帝,在平叛的决心和策略上要强于唐玄宗,但也是半斤八两。在指挥军队作战上,依然昏招不断。以邺城大战为例,唐朝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20万兵力,大有一举歼灭叛军之势,但因朝廷决策失误,唐军输掉了这场战争。
在安史之乱中,唐军表现最优异的无疑是郭子仪,若将这场大战交由郭子仪指挥,唐军取胜的希望很大。但朝廷对各个节度使存在猜忌心理,怕他们壮大又和安禄山一样起兵反唐。所以他们在此战中,虽然派出了郭子仪、李光粥、李嗣业等九大节度,统领二十多万军队作战,但却没有设置军队统帅,只是让郭子仪以副统帅的身份统帅军队作战,由于加了个副字,统帅也就成了一个象征,九大节度使是各自为战,最终在安庆绪和史明思的联合下,唐军惨败。
相州之战失败后,嫉妒郭子仪的鱼朝恩,乘机将失败的责任推到了郭子仪身上,导致郭子仪被招还京师,解去了兵权。大唐正是因为有李林甫、杨国忠这些重臣,才导致国家政治混乱,引发了安史之乱。同样也是因为有鱼朝恩这类重臣,导致朝廷昏招频出,增加了平叛难度,使简单的平叛长达八年之久。
三、叛军实力强大
安禄山本身就有三镇兵马,而且他的军队中胡人居多,战力强悍,再加上他攻占了很多地盘,物资、兵源都得到了很大补充,实力比起兵之初更加强大。同时,安庆绪杀害安禄山后,虽然和史明思产生了矛盾,但安禄山和史明思也非同德同心,他们只是互相利用,获取最大的利益罢了。还有安庆绪杀了安禄山后,没有引起任何骚乱,顺利的完成了权力更迭,使得叛军的实力几乎没有受损。
还有,史明思和安庆绪二人之间确有矛盾,但他们为了共同的利益,还经常联手作战,史明思本人也是一个狡猾而勇猛的战将,消灭他绝非易事,这也导致安禄山死后,唐军依然难以拿下叛军,使整个评判又持续了六年之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