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汉字(春夏秋冬这四个汉字是怎样和一年四季关联起来)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承载力。只要汉字不绝,就可探究中华文化的源渊。春夏秋冬这四个汉字是怎样造出来的,为什么能代表一年当中的四个季节呢?这四个字和四个季节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探究一番。
“春”字的甲骨文字形是由一堆部件构成的,传统认为有草木,有太阳,中间还有一个“屯”字。《说文》:“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笔者认为这样的组合,并不能突出春天的特点,古人造字不会这么肤浅。笔者以为,“春”字甲骨文字形的构成是这样的:三面为草;一角圈示为无草之地(耕地),而不是太阳;中间为一个原始耕种用农具――耒,而不是一个“屯”字。耒的作业端指向所圈示的耕地。古代刀耕火种,生产力水平低下,所以未开垦的土地很多,古人一开始耕种就是在荒草地中开垦出一块用为耕地。所以“春”字甲骨文三面是草,只有一角圈示为无草的耕地。耒是古老的耕种农具,“春”的甲骨文字形就是指以耒在开垦出的一小块土地上耕种,说明春就是耕种的季节,耕种的秀节就是春。
後来,“春”字不知怎么就演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除了保留了一个象“日”字的部件外,其它部件都异化为一个“”部。考察泰、秦、春、舂、奏、奉等字,都有“”部。“”部小篆为“ ”,象为双手持杵(午)状。“舂”字甲骨文为“”,《说文》:“舂,捣粟也。从“廾”持杵临臼上。“秦”是双手持杵植禾之象;“奏”是双手持杵打击乐器演奏之象。同理,“泰”就是双手持杵插入水中之象,以杵插水,是极轻易、顺畅的事,故《说文》曰“滑”。我们再看“春”字,就是双手持杵(实际是耒)在所圈示的土地上点播耕种。现在这个春字虽然和甲骨文发生了巨大的异变,但所表达的意思却一点未变。“春”就是指播种的季节。
“夏”字的甲骨文是一个人头顶烈日的形象,说明这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正午日影最短,是一年中光照最充足的时候。这时候当然是夏天。
“夏”字的小篆字形有所异变,已经没有了头顶的太阳,而是把意义转移到麦收上了。“夏”字小篆从頁、从手,并以手执械。这里的械当为镰刀,而頁就是指脑袋。夏天和小麦有直接而割舍不断的关系,“夏”字的下半部分也可看作从麦省。“夏”字的形象,就是在广阔的麦田里,人们正弯腰收割小麦,苗田里只显露出许多人的脑袋。这种情形,用镰刀收割过小麦的农村人是十分熟悉的。“夏”字上面只突出脑袋,下面只突出手执镰刀,更加形象地反映出大田里割麦的劳动场景。“夏”就是大田割麦的形象,上面人头攒动,下面镰刀簌簌,一片繁忙景象,故夏字就成为夏季的名称,夏季就是麦收季节。
“秋”字的甲骨文字形有两种形象。一种和“禾”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样的,禾穗下垂,为成熟的谷物形象。故禾是秋字的初文,禾穗下垂成熟的时候就是秋天,故以禾为基础的秋字本义就是指谷物成熟的季节。不过秋字加“火”实是後人的讹误,我们後面再说。
秋字甲骨文的另一种形象是一只正在产卵的肥大毛虫形象。毛虫就是秋虫,身上所长之毛,实质是尖刺,是一种防御敌害的武器。秋虫一般长得都比较肥大,为防敌害而长出了毛刺,许多毛虫天寒则死,所以毛虫在死之前的最後一项天职就是产卵。比如蝗虫,秋季时会在田垄中产卵,把产卵器插入田垄的土下产卵,以便卵子越冬,延续物种。後人不识秋字甲骨文的这种形象,把毛虫产在田垄中的卵子误认为是四点底“灬”,而“灬”就是火的变形,这就是秋字中出现“火”的原因。
由于秋字甲骨文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形象,後来篆文就把两者杂揉在一起书写。由于篆文的创书者识浅,把毛虫产在田垄中的卵子当成了“灬”,于是自作主张把“灬”写成火而作为秋字篆文的部件。再後来,又有人以讹传讹,把秋字的篆文进行了简化,去除了其中的毛虫形象,只剩下了禾和讹传的“火”,这就慢慢演化成了今天的“秋”字。所以秋的本义应有两个,一是谷物成熟的季节,二是毛虫产卵的季节。
“冬”字的甲骨文字形,传统认为是古人结绳记事,在绳子两头各打一个结来表示一年结束,用来特指冬天。我独以为不妥,夏历以斗柄指向东北方向的所谓建寅之时为年终岁首,年终在大寒最後一刻,岁首在立春最早一刻,年终岁首实际是重叠在一起的一个时刻,而冬季则是一个比较长的季节。冬季不是一年的结束,而是万物闭藏的一个季节。笔者认为,冬字的甲骨文字形,是冬虫结茧于枯枝的形象。冬虫结茧于枯枝,是万物闭藏的象征,这正是冬季最显著的特征。冬季就是万物闭藏的季节。
“冬”是“终”的初文,两者的甲骨文字形完全一样。冬是一年当中最後一个季节,引申为万物之终,为了区别这个意义,後人在冬字前加偏旁“纟”,新造了“终”字。这个“纟”就是丝的简写,是指冬虫结茧时所用的丝,而不是古人结绳记事所用的绳子。终的本义也就是指虫子在冬天结茧成蛹,完成生命演化的最後一个过程,引申而凡指完结。这样,“冬”就独立出来,特指一年的终结,也特指一年的最後一个季节,而“终”则泛指一切事物的完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尤其是古代,农业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和命脉,也是政治活动的指针,古代的政事基本是围绕农业开展的,这样,中国古代的文化也就很难脱离农业,文字也不例外。不懂古代农事,不懂草木鱼虫的季节性特点,恐怕谁都不敢称自己真懂中国传统文化。春夏秋冬这四个汉字就是在古代农业社会,古人在长期的农事实践中从大自然中提炼出来的象征符号,生动而准确地体现了四个季节的特点,故能成为四个季节的名称。
(子夏故坛原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