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赶考路上创造历史伟业心得(那一张张难忘的脸)
图为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美迪康无纺布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党员和青年志愿者正在帮助企业清点、打包一次性医用口罩。 方敏、吴拯摄影报道
“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3月19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的防疫成就作出如是评价。
时值春分,武汉街头,绿柳轻扬,樱花正盛。随着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人们心头的阳光,一天天明媚起来。东湖岸边,有了情侣的倩影;小区花园里,传来笑声朗朗。
此时,殷殷回望,那一张张脸庞,让人终生铭记心房:有医护人员、有快递小哥、有口罩厂工人、有你身边的老王……在危急时刻,他们挺身而起,铸就了共和国的脊梁;他们如此普通,却又四射光芒……
白衣执甲最美逆行
大医精诚,护佑苍生。昔汝来思,雨雪霏霏。今汝往矣,杨柳依依。这群可爱而平凡的医护工作者,成为这时代最不平凡的英雄。
——他们在无畏中“逆行”。
李薇薇,武汉协和医院妇产科医生,老家河南项城。疫情暴发后,她申请调往一线,丈夫也成了志愿者。俩人决定,把孩子送回姥姥家。“妈妈打跑怪兽就来接你。”夫妇俩看了一眼孩子,转身告别……
24岁的佘沙,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她请战援鄂,拿出“硬核”理由:“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12年前,还是小学生的她,在废墟中目睹医护人员如神兵天降,疗愈汶川的伤口。佘沙立志:做白衣天使,回报国家。今天,她如愿以偿。
——他们在无私中坚守。
王锦萍,福清湾东北部的吉钓岛上唯一的村医。这个身份,她坚守了34年。一人守一岛,她不敢大意,单枪匹马当上了诊疗员、报告员和宣传员。不管是清早还是深夜,只要有船过来,她都赶紧爬起来,冒着海风为村民检测。
“调整用药量,呼吸机指数调低!”在湖北黄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一支“流动”专家组正在紧急查看患者情况。他们来自山东,对口援助黄冈。各县距离远,战线长,怎么办?专家组早出晚归,医疗车上的里程数字显示,他们每天奔袭400公里。
——他们在无我中战斗。
马凌,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副主任。“打开呼吸道!上呼吸机!”他下达救治命令。进驻火神山当天,他就接收了一名呼吸骤停、深度昏迷患者。患者呼吸道处于开放状态,医护人员随时面临感染的风险。马凌管不了这些,人们称他“ICU的守夜人”。
郑旭坤,天津市南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技师。驰援恩施,她的工作量超乎想象:移液加样、灭活病毒、核酸提取,每日检测500余份样本……“每份样本进行核酸提取时,我需要用大拇指按压三次加样枪,长时间工作下来,觉得大拇指都不属于自己的了。”她说。
身在后方心在前线
阻击疫情,前方医护人员十分关键。提供物资和服务人员,同样重要。他们,身在一线外,心在一线上。
——口罩生产,不掉链子。
张正男,河南亚都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老板!刀片快用完了!”“马上!找物流运!”“物流停了!”听完车间汇报,他嘴里叼的烟“啪”地掉到地上,马上给基建部韩奇打电话:“抓紧往广东跑一趟,去取刀片!具体去哪个市,晚会再说,车先往南开!”
安排完韩奇,张正男一直和广东联系。几十通电话打过,下午晚些时间,终于协调到一批刀片。至此,韩奇4人有了明确方向——东莞厚街。4人、36小时、4次加油、3200公里往返,取回的刀片价值几何?标价300元。
——快递小哥,作用关键。
汪勇,武汉一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小哥。武汉“封城”之后,他自愿接送武汉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了解到一线需求,他主动对接企业,帮助解决医护人员出行、用餐、理发、生活用品、医疗物资紧缺等大小问题。有人称他,“搞定了金银潭医护难题”。
那么多人捐物送资,筛选、对接工作量该有多大!汪勇说得很轻松,“有一群相信我的志愿者,有愿意伸手援助的许多人。我冇得压力,能帮到我们医护人员,喜都喜不过来哟!”
——志愿服务,我叫“大连”。
蒋文强,一个普通大连小伙。2月15日,他本计划到长沙出差,误打误撞从武汉下了车,便阴差阳错滞留在武汉,成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隔离病区一名志愿者。大家叫他“大连”。
刚开始,“大连”总是害怕会被感染。在护士们鼓励下,“大连”逐渐习惯隔离病区工作。他给自己立了一个工位,写上“大连小伙等候处”。医护人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到这里找他。慢慢地,他成了让家乡骄傲的“网红”。
——环卫工人,让人落泪。
“环卫工人干着城市最脏、最累的活,但他们的心灵却那么美好!”2月21日晚,武汉沌口长江大酒店市场销售部经理程渝,发了一条朋友圈。
酒店住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两批环卫工人,他们之前在协和医院西院保洁,需要隔离。他们退房后,程渝带人到房间消毒。她意外发现,环卫工们住过的房间,干净得一尘不染。
环卫工人朱莲芳曾在这家酒店居住。她说,“我们都是搞环卫的,平时没住过这么好的酒店,心想千万不能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给别人添麻烦。”
人人出力个个牵挂
阻击疫情,是一场人民战争。它与人人息息相关,需要大家搭把手。
——武汉城里,有个“妈妈”。
谭文凤,一位普通武汉市民。听说内蒙古的医护人员不太适应武汉饮食,她马上决定:“包饺子给他们吃!”她没用自家常吃的猪肉馅,而是专门用牛肉白菜馅。
她叮嘱儿子:“带上蒸锅和碗筷,他们饿了能直接蒸着吃。”接过100个饺子,内蒙古援鄂医疗队队员张洁鼻子一酸,流下感动感谢的泪水。吃到“武汉妈妈”包的饺子,队员们说:这是来武汉最暖心的一餐。
——数千里外,有人牵挂。
孙万里,一位普通的新疆小伙。家住阿拉山口市的他,对4000公里外的湖北黄冈牵肠挂肚:谁让他是黄冈女婿呢!疫情初期,看着确诊数字一天天增长,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孙万里把妻子汪琦叫到跟前:“咱们帮黄冈做点什么?”他们“夫妻店”里常常售卖一些防尘、医用口罩。两人相视一笑,去清点库存口罩:一共1.7万个。两人商定:给阿拉山口市人民医院留6000个,剩余的全寄给湖北。
——6000个茶饼,6000份爱。
吴仪国,“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省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村委会主任。电话铃响起时,他正在村委会值班。“吴主任,我是老王啊,有件事想和你们商量一下……”,电话那头是赤溪村荣誉村民、《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武汉告急,听说喝白茶对肺有好处……”
当天下午,赤溪村“村民群”“乡贤群”“村民代表群”3个微信群,发出捐资倡议。“90后”返乡创业大学生杜赢第一个响应,捐出1万元。61岁村民吴伏淡接着响应。接龙的人越来越多……
很快,捐款换购的白茶饼6000个,运往武汉。
这样的普通人,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春分过后,一定百花争艳;未来的华夏,一定河清海晏。无论你,无论我,无论他,都会记得那一张张可爱的脸……
(本报记者毕京津、郑娜、李亚楠、叶子等参与采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