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胎停育再次发生(胎停育真伤不起)

怀胎十月不容易,每个孕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平安健康的出生。只要一想到之后跟宝宝见面的样子,孕妈们都会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幸福。在这漫长的孕期里,对于孕妈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观察胎宝的发育情况了,“宝宝到底长得好不好呢?”

话说到这里,小编也提醒各位孕妈在早孕期,胎儿的发育不稳定,有时候意外也可能随时降临,危及胎儿的生命,比如今天要谈到的——胎停育。胎停育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面对“胎停育”呢?这些知识你需要知道。

如何防止胎停育再次发生(胎停育真伤不起)(1)

孕8-10周左右是危险期,最容易发生“胎停育”!

小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胎停育是怎么回事吧!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把受精卵看成是一颗小种子,那么漫长的10个月孕期就是它成长发育的过程,但是如果在最初的时候受精卵没有发好“芽”,换句话说是胚胎终止了,那么就不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了。

胎停育是指妊娠早期胚胎因某种原因所致发育停止,B超检查表现为妊娠囊内胎芽或胎儿形态不整,无胎心搏动,或表现为妊娠囊枯萎,临床属于流产或死胎的范畴,过去称过期流产或稽留流产。

怀孕后8-10周左右是胎停育最常发生的时间,这个时期是胚胎发育最关键的时期,它要从几个细胞慢慢分化成人,如果胎儿本身有问题的话,就可能出现停育。

很多人以为,胎停育只是发生率极低的一种问题,不需要大惊小怪。但是事实上,每年自然流产人数在120万-150万,其中胎停育就占了50%,可见发生的几率还是很高的。

当身体出现这4种信号时,千万要警惕“胎停育”

每个孕妈都希望自己平安顺利地成为妈妈,所以孕期里最担心的就是胎宝发育的好不好,至于胎停育这类事更是极为担忧。那么,你又对“胎停育”了解多少呢?胎停育早期发生的时候会有哪些危险信号呢?

胎停育的发生通常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1. 妊娠反应消失。孕早阶段妈咪都会有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不适反应,但是假如胚胎停育的话,那么这些孕期反应自然就不见了。所以当发现妊娠反应没有了的时候,应该高度警惕是否是胎停育。

2. 小腹疼痛和阴道出血。孕妈会有阴道出血,腹部痛。胎停育后,胚胎就会从子宫内膜上脱落下来,还会有血流出,颜色常常是暗红色的,腹部会出现疼痛,接着就会把坯胎排出体外。

3. 不明原因的下体有分娩时的异味。不管什么时候发现下体或者内裤上有分娩时的异味,都需要重视起来。

如何防止胎停育再次发生(胎停育真伤不起)(2)

4. 早孕试纸测转阴性。HCG值出现下降。(注意与正常孕11-12周以后出现的HCG值下降相区别。)

如果上述几个信号出现的时候,需要考虑是否发生了胎停育。当然,还要进一步要到医院做B超检查确认。对于胎停育的诊断标准是,胚胎发育≥6周无妊娠囊,或虽有妊娠囊但变形皱缩,B超单上显示,形态不规则;当妊娠囊≥4cm却看不到胎芽,胎芽的头臂长度≥1.5cm却无胎心搏动,即可判定胚胎发育异常。

引发“胎停育”的这些因素,你都知道么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引发胎停育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预防这种悲剧的发生。到底,哪些因素是导致胎停育的“元凶”呢?

·黄体功能不全。卵巢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用来维持孕育。胎盘在怀孕10周后代替黄体的功能,黄体维持孕育至怀孕3-4个月才开始萎缩。黄体酮是维持孕育的孕激素,黄体功能不全极易导致胎停。

·受精卵异常。父母一方的精子或卵子有缺陷,会形成异常受精卵。异常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不成熟,绝大部分会在早期胎停育,这种胎停是自然的生殖选择。

·外界环境。外界环境中如果存在致病的有毒物质,孕期接触到的话可能发生胎停育。比如接触到病毒感染、放射性物质、有毒的化学制剂、或者服用孕期禁止服用的药物、高温、微波、噪声、过度受刺激等。

如何防止胎停育再次发生(胎停育真伤不起)(3)

3大招预防“胎停育”,有备无患学起来~

虽然胎停育后果严重,但是也并不是束手无策,如果能够事前预防,就能将发生的几率减到最低。

1.怀孕时间要趁早

女性年龄越大,身体机能不断下降,本身怀孕的几率就小,而且怀上之后,胎儿染色体异常几率增加,出现胎停育的几率也相对其他孕妈大。事实也证明,胎停50%由于胎儿染色体异常所致,高龄孕妇中发生胎停育的比例较高。

2.孕期营养要均衡

孕期的饮食需要平衡合理的营养、荤素搭配、粗细结合、饥饱适度、不偏食、不挑食,并根据个人活动量、体质及孕前体重决定摄入量和饮食重点。

如何防止胎停育再次发生(胎停育真伤不起)(4)

3..远离有害物质

孕期服用任何药物(包括保健品),都应遵医嘱,勿擅自服用或改变剂量。而且还要不吸烟、不喝酒、少喝咖啡、茶及所有含酒精或咖啡因的饮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