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治水全民治水(三篇文章描绘武义治水富民画卷)

来源:武义传媒中心-武义新闻网

编者按:做好“三篇文章”,是当前我县建设“重要窗口”最生动的展现、最有力的担当、最有效的路径,更是我县实现全域大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政策保障。

在“三篇文章”的指引下,武义治水工作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一步一个脚印,从最初的清三河、治黑臭到剿劣V、治小微,再到如今的“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河(湖)长制提档升级,我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表面的治水到深层次提水质再到源头治水,走出了一条富含武义特色的治水道路,打造武义气息的治水“金名片”。

活用“两山”强优势 后发赶超促转型

“这几年来,每到节假日,我们这的游客就络绎不绝,有的还是慕名专程赶来的,宣平溪西溪沿岸一带总是人头攒动,大家都喜欢在这里散步、赏花、戏水。”近日,家住柳城西溪边的陈阿姨笑着说。

近年来,我县谋定而动,搭牢顶层设计,划定“一城三园”的空间布局,明确北部负责“赚钱养家”、南部负责“貌美如花”的发展思路,充分调动了各区块工作积极性。南部山区发挥绿水青山的内在价值,活用“两山理论”,推进美丽城镇、乡村建设,不断厚植后发赶超优势。“我们以‘五水共治’工作为抓手,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巩固和提升南部山区的生态优势,让南部‘满目葱茏’绿起来,同时依托畲乡古镇特色、宣莲等特色产业,促进了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柳城联盟相关人员说。

如今,整个南部山区,山川秀美,水光接天,宾客盈门,尽现勃勃生机。“可以这么说,良好的山水资源造就了宣平的旅游业大发展。为了进一步维持生态环境,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南部各乡镇、村也加强了环境方面的监管,真正做到环境、旅游经济‘两手抓’,让‘貌美如花’深深烙印在大家心中。”柳城畲族镇县前村党委书记、村级河长杨东升说。

全域治水全民治水(三篇文章描绘武义治水富民画卷)(1)

十里荷花

十里荷花、莲蓬的飘香,牛头山的“绿水青山”,这些都早已给到访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南部山区做足水资源文章,结合“美丽河湖”,绿色小水电生态示范园区创建和小水电整改,让山区乡镇的村集体经济获得了稳定的“源头活水”。

从“一无所有”到“生态富民”,南部各乡镇写实了“三篇文章”,真正实现了“后发赶超”。人与自然和谐共赢,旅游康养产业遍地开花。定位清晰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为武义南部山区发展生态经济奠定了深厚基础。

下山入城天地宽 治水净水生活美

全域治水全民治水(三篇文章描绘武义治水富民画卷)(2)

紫谷村鹿鸣翠谷民宿

王宅镇紫谷村,鹿鸣翠谷民宿,周围是一望无垠的稻田、郁郁葱葱的山峰,令人心旷神怡。村里污水横流、河道浑浊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村貌焕然一新,一派欣欣向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呈现在眼前。

村委书记伍会荣介绍,紫谷村由平头、下巨口、紫溪、马公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其中紫溪、马公塘为我县最早实现下山脱贫的自然村。几年来,紫谷村围绕“村美民富、自然和谐”的目标,依托“五水共治”开展治水造景、美村富民,深入污水零直排建设,狠抓河道治理、污水治理、村貌清洁。伍会荣本人亦亲自上阵,带领村班子成员日复一日对村河道进行巡查,从未停歇。

下山脱贫是武义最富特色的一篇文章,从二十世纪90年代让5万多山民搬迁下山,到如今的下山脱贫3.0版本让他们进城富民,实现群众高质量生活,武义的下山脱贫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如果说最初的1.0版是解决温饱问题,2.0版是解决增收致富问题,那么3.0版则是侧重让下山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其中,高品质环境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基础。

“对于村民们而言,仅仅实现面上的脱贫是远远不够的。”伍会荣告诉记者,作为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大村,紫谷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因此村庄环境治理难度是比较大的。为了彻底从根源上解决污水排放问题,该村铺设污水管网,强化截污纳管设备。“水质提升了,村庄漂亮了,污水也真正地‘安了家’,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就跟着上去了。”

治水工作成效显著,河道干净整洁,不留卫生死角,紫古村还进一步完善了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并依托精品村建设和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民宿旅游,弘扬当地特色文化不断提升村软实力,人们的生活品质正在悄然提高,真正迈入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共同富裕、全面小康”之路。

监委治水重监管 凝聚合力惠民生

全域治水全民治水(三篇文章描绘武义治水富民画卷)(3)

履三村美丽河道

“请大家自觉把垃圾随身带走,切勿随手扔到河道中。”武义江履三村段河畔公园,该村监委会主任徐国良正一边监督工程建设,一边耐心劝导在钓鱼的村民。近年来,履坦镇的河道变清澈了,水质更好了,履一至坛头村段也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今年,履坦镇更以此为契机,将河道打造为河(湖)长制提档升级的示范河段。“治水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河道尽一份力。”徐国良说。

在做好“三篇文章”、建设“重要窗口”新征程中,我县把“后陈经验”贯穿到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全过程,以发源地的担当擦亮“后陈经验”这张金名片,全力打造具有武义特色的县域治理样板,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更多探索、出更多经验。

履坦镇深耕“后陈经验”这篇文章,挖掘基层治理新模式,拓展村监委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治水长效机制。“国良经常去河道走走转转,看到垃圾就随手捡起来,看到随手扔垃圾的行为也第一时间上去制止,久而久之,每天去河边巡河也成为了他的习惯。也正是因为有监委会的参与,我们村的治水工作能更好地往前推。”履三村村主任叶春武说。

武义江从镇南缓缓流进在两水交汇处形成了千亩湿地,千年的沉淀孕育出了履坦独特的湿地文化和古埠文化。古镇履坦,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治水和治水监管路,为其他地区发展“后陈经验”指明了新方向。“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广了,水质有了保障,村民们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了。”叶春武笑着说。

记者:陈文侃

通讯员:徐陈挺

图片:张建成

审核:何灿

监制:朱跃军

编辑:饶楚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