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q正传的认识(谈谈阿Q正传)

在阅读《阿Q正传》之前,我想我已读过鲁迅先生的诸多经典作品了,《祝福》,《孔乙己》,《故乡》,《药》等。这些作品给我的印象大多是反封建迷信、反传统礼教,反映人性的阴暗面,讽刺社会的黑暗,文章用笔深刻冷隽而又富有幽默感,并且善于创造典型人物,描写人物的样貌言语、心理和行动。作为文学接受的主体,大抵是因为这些作品的原因罢,让我阅读《阿Q正传》前有着一种另类的期待感,我不记得我是从何时变成这样的了,但我晓得这也许不是一件好事。

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他将失败的原因全部归于外界,却从不会进行自我反省,久而久之,这种方法就成了他逃避失败与痛苦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同时我认为精神胜利法是这部作品中最具意义的东西,因为阿Q的形象是社会上这一类人的缩影,因而便能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

初看阿Q时,他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欺软怕硬、无所事事的泼皮无赖,为了满足自身的虚荣,会将自身的痛苦施加在同类或者弱者身上,以此来博人眼球,掩饰其自身的软弱。阿Q在被王胡和“假洋鬼子”收拾后,其内心感觉受到了屈辱,虽然这种屈辱很快就被忘却了。但在看到小尼姑时又回忆起来了,并且因此产生了敌忾,于是他便打起了小尼姑的注意,最终在小尼姑的落荒而逃和众人的哄堂大笑中,阿Q被踩在脚下的自尊和自负,最终得到了满足和膨胀,这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一个典型。这是一个弱者真正的悲哀,在这个阴暗的社会中逐步堕落,渐渐丧失了基本的人性。

每一个时代都不缺乏看客,同样在鲁迅先生的文章中,也不会缺少看客的身影。在小说《祝福》中祥林嫂周围的那些人都可称作看客,尽管他们的身份不一,但却充当着相同的角色。同样在阿Q正传中也存在着一群看客,每当阿Q被欺凌时都免不了被周围一群人冷嘲热讽。同样他自身也充当着看客的角色,阿Q在城中围观革命党人被杀头,回去后还和庄里的人笑谈此事。阿Q虽然死了,但鲁迅笔下的看客却依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是多么的可悲啊,小到现实生活,大至整个社交媒体,看客的范围依然在一步步的扩大,他们依旧不分身份、不分贫富,对着社会上的弱者冷嘲热讽。这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究竟是些什么东西让这个社会繁殖了一代又一代的看客,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最后阿Q死的不明不白,看似很荒唐,但他的死确是必然的,他卑微低贱的地位决定了其最终的命运。

对阿q正传的认识(谈谈阿Q正传)(1)

对阿q正传的认识(谈谈阿Q正传)(2)

对阿q正传的认识(谈谈阿Q正传)(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