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说劝君莫食三月鲫(草不黄俗话说118gǔ倒gó一fú )
“gǔ倒gó一fú”是一句广安话,比喻义是强行掳走、获取利益,或者强行主张某件事:,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俗语云说劝君莫食三月鲫?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俗语云说劝君莫食三月鲫
“gǔ倒gó一fú”是一句广安话,比喻义是强行掳走、获取利益,或者强行主张某件事:
这个事是我们三个人一起弄的,事先说好了的,本来该“二一添作五、三五三十一”,三个人平分,哪晓得他娃凭块头大,起奸心,gǔ倒gó一fú,把我们两个该得的弄起跳(tiáo)了!
它的原始义是指打牌时,本来没有全部搭配成功(下叫),而强行说自己“和(hú)牌”了。因此,按照一般的习惯,应该写作“估倒佮一和”。“和牌”之“和”,川渝例音如“幅”。因此这句话也谐“估到割一幅”(割取、割断之“割”,白读gó/gè。“gè古”则是“固执,不活络”:说話gè古。“gè古”之“gè”即北方的“嘎、玍”,是“古、固”的方言音),即强行站取某方面利益。
一、佮 割
先说“佮”。川渝称聚合、合得来叫“佮”,音如“阁”。有“佮得来”(合得来)、“佮伙”(合伙;牲畜合群)、佮不得、佮不来、佮股(合股)等说法。
佮:和睦,(与人)相处得好:那两兄弟不佮,在闹分家|要学到佮人,不要动不动就耍脾气。【按】此词古已有之。《说文˙人部》:“佮,合也。从人,合声。”《广韵˙合韵》:“佮,幷合,聚也。”王筠《说文释例》:“是合、佮义同音异,……今无复用佮者。”然重庆话实际保存了“佮”的古音义。(《重庆方言词解》)
按:“佮”、“㪉”、“合”当同。《尔雅˙释诂上》:“㪉,合也。”《说文˙攴部》:“㪉,合会也。”段玉裁注:“今俗云㪉缝。”徐灏注笺:“合、㪉古今字。”实际上“佮、㪉”为“合”的区别字。川渝亦称“㪉缝”:严(ngán)丝㪉/合缝。
川渝凡合在一起均可叫“佮”:佮绳(sún)子,佮线线儿,大碗、小碗的佮在一起,等等。古沓切。
制作棺材叫“佮”,或写作“合”:
差人去叫匠人合一个龛子,将玉通和尚盛了。(《喻世明言》卷二十九)
或写作“割”:
用桦木山上的木料,割门、安窗、做家具。(西戎、马烽《吕梁英雄传》第七十一回)
按:割(古达切),制作也。川渝称制作木质器具叫“割”:割桶、割料(料,棺材)、割匣匣(匣匣,薄木棺材)。亦可视为即“佮”字。
如果从制作义看,“佮、割”可以归入“攻-完佮割-竘”一系。
攻:《广雅·释诂三》:“治也。”古红切。
完: “父母使舜完廪”赵岐注:“完,治也。”(《孟子·万章上》)胡官切。
竘:《方言》卷七:“貌也,治也。吴越饰貌为竘。”又“治也”郭璞注:“谓治作也。”苦厚切,上厚溪。
如果从“和会”义看,则“佮”自然属于“共衔-衔合-和”系。
二、估
估:方言,逼迫;强迫。(民国遂宁)唐枢《蜀籁》卷一:“估打成招。”艾芜《猪》:“应要估住他赔。”(《汉语大字典》)公户切,上姥见。
“估”,强迫也,可以组成“估逼”、“估到”、“估不倒”、“估住”、“估不住”、“估奸”、“估嗔”(言行乖戾。嗔,《说文˙口部》:“盛气也。”按:“估嗔”关联“顶杠”,參“草不黃俗話說101”:《担纲承杆杆》)、“强估”、“硬(ngèn)估”等等。此义在明代已经出现:
我因堂尊分付,就说此房来,何公倒好,就估着要,学生无不作成。(《金瓶梅》第七十一回)
清代的公文告示中也用:
甚有游方僧道,估住估宿,僧等难于阻止。”〔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十一月二十八日重庆江北理民府塔坪寺“告示”。塔坪寺,今位于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塔坪村古藏山坪〕
清末、民国以后用得很普遍:
怎奈五旬无子,娶一妾三年不孕,估住丈夫嫁了。(清末中江刘省三《跻春台》卷一《节寿坊》)
估逼成亲,此乃非礼之事,我絶不依从。(川剧高腔《拉郎配》第四场)
怎么?他敢估逼人家!(克非《春潮急》八)
《重庆方言词解》云:
重庆话此词可能与“怙”有同源关系。《说文·心部》:“怙,恃也。从心古声。”“怙”即“伏恃”,古籍中有“怙以为乱”(《新唐书˙韩游环传》)、“怙才骄物”(南史˙刘祥传论)等用法;又引申为“坚持”义,如“怙恶不悛”(《宋史˙王化基传》),其词义用法与重庆话此词“估”非常接近,且读音皆以“古”为声,故疑重庆话此词源于“怙”。
按:“伏恃”當即“仗恃”之誤植。估,强行、强迫也。此字应为“怙”之借。《广韵·姥韵》:“怙恃。”《尔雅·释言》“恃也”,郉昺疏:“依恃也。”谓仗恃。侯古切。“估、怙”与“强犟勥-健桀劫-竘”等同系。
三、鼓眼肉 䀦眼肉
落花生,牵藤藤,我是家公的亲外孙,打烂家公的白玉碗,舅娘看到䀦/鼓眼睛,舅舅看到不做声。
这是川渝流传很广的儿歌。“鼓眼睛”,瞪眼睛,或作“䀦眼睛”。《四川方言词典》或作“鼓”,或作“䀦”。
那喘吁吁的耕牛,正担着犁鸢、䀦着白眼,带水拖泥,在那里‘一东二冬’的走着。(安岳康白情[1896~1959]《草儿在前》)
看來這個“鼓/䀦”是個川渝方言。
“鼓眼肉”:物質生活不豐富年代,難得吃上肉,一桌人見到碗裡或盤子里的最後一塊肉,大家都想拈,但都不好意思去拈,只好大家一直“鼓起眼睛”把肉“盯(dín)到起”,這塊肉就叫“鼓眼肉”。“眼”自当是儿化音。
会刚完,局长便将老丁传唤到办公室一阵当头棒喝,人家唱戏的还讲职业道德,见势不对便火速救场,你咋连唱戏的都不如!老丁说,小时候跟老爸在乡下吃酒,我见席上仅剩下那个鸡腿老是无人下手,忍不住一家伙伸筷子送进口中。回家后老爸训斥我说,咋这样莫家教让人笑话!席上若只剩一块肉名曰“鼓眼肉”,大伙都鼓起眼睛盯到想吃却又顾及颜面不敢动筷,你他妈的这一筷子把老子的里子面子都整没了!此次竞聘大会剩那最后一个局办主任一职岂非就和鼓眼肉一般无二?(“牦牛”《鼓眼肉》[小小說],2012.7.27)
“鼓眼肉”還有兩個意思。第一,強行、獨吞:你未必敢吃“鼓眼肉”!?“鼓”與“估”同。
第二,不易吃下去的肉。諭指敢啃硬骨頭:這是一塊鼓眼肉,老子偏要梡(kún,整體)吞下去。
這個“鼓、䀦”應該跟如下詞一係:
(䀠夰):《说文·目部》:“举目惊(䀠夰)然也。”九遇切/苦矿切/畎迥切。
矌:《集韵·铎韵》:“目张皃。”苦谤切/光镬切。
䁜:《集韵·荡韵》:“目大皃。”户广切。
䀴:《玉篇·木部》:“直视也。”五刭切/丘耕切。
(目亘):《玉篇目部》:“目起也。”古邓切。
矔:《方言》卷六:“梁益之间瞋目曰矔。”《广韵·换韵》:“张目。”古玩切。
盰:《说文·目部》:“张目也。”《古今韵会举要》引作“目张”。古旱切。
睅:《说文·目部》:“大目也。”《广韵·潸韵》:“目出皃。”户板切。
盰目陈兵,天下富昌。(《白虎通义·圣人》)
眷:《说文·目部》:“顾也。”居倦切。
睔:《说文·目部》:“目大也。”古困切。
(目囷):《改并四声篇海目部》引《川篇》:“大目也。”音窘。
䁵:《集韵·删韵》:“大目皃。”胡关切。
矎:《玉篇·目部》:“直视也。”火玄切。
(目舌):《广韵黠韵》:“《埤苍》云“怒视皃。”呼八切/古活切。
䂄:《玉篇·目部》:“大视也。”许缚切。
䀠:《说文·目部》:“左右视也。”徐灏注笺:“左右视者,惊顾之状。”《正字通目部》:“瞿本字。”九遇切,去遇见。
瞿:《说文·瞿部》:“鹰隼之视也。” 九遇切/其俱切。
眗:《广韵·虞韵》:同“䀠”。
“鼓/䀦”很可能是“䀠/瞿”的后出方言造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