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司马氏(三国人物司马懿)

衣赐履按:从这一回起,我们进入新的单元《司马时代》——司马懿的时代。诸葛去世之后,司马懿当仁不让,成了当时历史大舞台上的男一号。我这么说,孙权也许会有意见,但他总是给人一种男三号男四号的感觉,也是不争的事实嘛。

这一回,简单介绍一下司马懿的家世,以及司马懿的早期成长经历。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河南焦作市温县招贤乡)人。

衣赐履说:《晋书·宣帝纪》开篇第一句,就是这句,一下子透露出司马家族擅长包装、将表扬与自我表扬坚持到底的外宣特色。史书中介绍某人的家乡,一般记到县一级,比如,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曹操是沛国谯县人;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袁绍是汝南郡汝阳县人。而司马懿则不同,他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问题不在于记到了“里”这一级,而是“孝敬里”这个名字实在是太牛了,一下子就把司马家族需要时人知道的家族核心价值突显出来——

而孝敬里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据说是楚汉相争时期的赵国名将司马卬(读如昂)出生于此,而司马卬又特别孝敬母亲,因此得名。司马卬是哪个?他是司马家的先祖。也即是说,从司马卬开始,司马家就是以“孝”名闻天下的,时人但凡提起司马家,脑海中立即就会跳出一个“孝”字,这与两汉时期对世家大族的内在要求高度吻合,为司马家赢得声誉,插上了翅膀。

然而,司马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稍微扒一扒哈。

三国谋士司马氏(三国人物司马懿)(1)

司马家的先祖,按《晋书》的说法,可以一直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这种不靠谱的神记录我们就不讲了。司马这个姓氏,与太史一样,也是来自官职。司马氏渊源于西周的官职——司马。司马最初是专门负责掌管马匹的职位,商朝时开始设置,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为五官。

司马氏的后裔比较著名的有两支:

在秦国的一支成为武将世家,有平定巴蜀的秦国大将司马错,其后为夏阳司马氏,即太史公司马迁他们家;在赵国的一支成为剑客世家,出过著名刺客司马蒯聩,又名盖聂,就是曾经与刺杀秦王的荆轲论过剑的那一位,其后为河内(河南省武陟县)司马氏,司马卬就是这一支的后人。

秦朝末年,赵国大将司马卬跟随项羽灭秦,平定河内郡有功,受封为殷王,在河内建国,与汉王刘邦一样成了项羽分封的诸侯王之一。

我们以前讲过,司马卬是个投降专业户,他本来是亲项羽的,刘邦占领关中之后,出兵反项羽,打到河内,司马卬就归降了刘邦,刘邦在此地设置河内郡。项羽派陈平率军攻打河内,司马卬又重新归降项羽。刘邦再打回来,司马卬再次归降刘邦。显然,司马卬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强大前205年,刘项之间爆发彭城大战,汉军大败,司马卬阵亡(这次没有投降,不晓得是不想降,还是没来得及降)。司马卬的后人就在河内郡定居。史书上对司马卬如何孝顺他老娘,一个字都没提,但是,在刘项之间降来降去,倒是确有其事。因此,上文中所说的“因司马卬孝顺老娘而其乡得名孝敬里”,基本上纯属扯淡——司马卬甚至根本不是温县人,何谈其生于此地?所谓“孝敬里”这个地名,应该是司马氏的后人给加上的。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朝廷和儒家系统都崇尚孝道。以“孝”为家族文化,既是一种家族资本,也可以转化为政治资本,司马家不论是混士人圈子,还是混官场,都将事半功倍。

司马卬的八世孙,叫司马钧,字叔平,做到征西将军;司马钧生司马量,字公度,做到豫章太守;司马量生司马儁(读如俊),字元异,做到颍川太守;司马儁生司马防,字建公,做到京兆尹。司马防生了八个儿子,长子司马朗,字伯达;次子司马懿,字仲达;三子司马孚,字叔达……哥儿八个,字里都有个“达”字,时称司马八达。

衣赐履说:朱子彦先生的《司马懿传》认为,帝王将相的家谱,“都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即假托始祖、攀附名人,抑或司马懿家世亦不例外,故很难断定司马卬就是其先祖”。我倒觉得大约应该是的。为什么呢?因为,司马卬的履历,其实并不是太精彩,投降专业户,并不值得后代去追随,要不,司马家去追随司马错、司马迁效果更好。司马后人既然擅长包装,那就把投降专业户司马卬包装成一个大孝子,用一个“孝”字,抹平了所有的不堪。

司马懿的高祖司马钧,出身行伍或将门,虽然做到了征西将军,但胜绩并不多,而且后来因为征西羌不利,下狱自杀。从司马钧身上,我们可以推测,司马家之兴起,大约靠的带兵打仗,走的是武将这个序列,这种出身,在当时被称为“将种”,在东汉中后期,不但比文官出身差得很远,甚至都不如没有做官的儒家大族。

于是,司马家开始转型

司马钧的儿子司马量,为家族转型奠定了基础,做到豫章郡(江西省南昌市)太守。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属文官系统。虽然豫章这个地方有点偏,但足以说明,司马氏已经进入了文官系统。之后,司马量的儿子司马儁,做到了颍川郡(河南省禹州市)太守。司马儁身材高大,海拔一米九二,腰围一百二十公分(腰带十围。一围为五寸),史称其“博学好古,倜傥有大度,乡党宗族咸景附焉”。

从某种角度看,司马儁对司马家族日后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颍川就在帝国首都洛阳边儿上,是司马氏构筑人际及权势网络最重要的地区,成为司马氏的龙兴之地(朱子彦语)。这一点我们到司马氏代魏时,再详加讨论。

司马儁生司马防,就是司马懿的老爹。司马防为司马家和曹家建立了十分坚固而亲密的关系。

司马防年轻时在州郡当干部,二十六岁入朝,担任尚书右丞,主管钱粮。三十九岁时,董卓入京。董土匪的所作所为,属于人神共愤的那种,士人集团分成好多派,有的直接和董卓死磕,哪怕流血亡命,在所不惜;有的害怕董卓,就曲意逢迎、为虎作伥。而司马防则不同,他深谙安命保身之术,对董卓的胡作非为只是冷眼旁观,置身度外。司马防先后任洛阳令、治书侍御史、京兆尹等职。

司马防担任尚书右丞时,曾举荐曹操担任洛阳北部尉,此事对司马家族而言,意义重大。曹操上任伊始,就制作一大堆五色大棒,棒杀了当红太监蹇硕的叔叔。此事让年轻的曹操威震京师,建立了名誉。

衣赐履说:照理,曹操出身于太监家庭(其祖父曹腾是太监,其父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被陈琳骂作“赘阉遗丑”,名门士大夫,是未必愿意举荐他的。但是,司马防却举荐了曹操,从正面来讲,可能是司马防欣赏曹操的能力水平,为朝廷举荐贤能;但反过来看,则不能排除司马防与曹家拉关系的想法。也即是说,司马防是可以游走于士大夫集团和太监集团之间的那种人

关于曹操和司马防,还有一个小故事。《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载:

曹操是司马防举荐的,等到曹操晋封魏王之后,把司马防召到邺城,曹操说,今日,孤还可以做洛阳北部尉吗?司马防说,我当初举荐大王时,您正合适那个职务。曹操大笑。

三国谋士司马氏(三国人物司马懿)(2)

【司马公,孤今日尚可作尉否?】

曹操那副嘚瑟德性跃然纸上,而司马防应对得体,也让人称道。

从这几代人看下来,司马家族至少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目光老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得长远。武将永远干不过文臣,历朝历代皆然。当司马氏发现这个真相之后,就开始转型。二是看人精准。司马防举荐曹操、司马懿追随曹丕,都是明证。

第二,极为坚忍。就家族而言,当确定了转型目标之后,每一代司马人都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他们耐得下心,舍得下力气,苦学儒术,每一代都有杰出人物,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顺利完成了从“将种”到儒家豪门的转变。就个人而言,司马家的人心理强大,这个是成就大事的必备素质。董卓进京,司马防可以做到处变不惊;司马懿在与诸葛亮对阵的时候,始终贯彻“防守紧贴,就是不打”的作战原则,没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是根本做不到的。

第三,遵循礼法。除了对儒家经典的学习以外,司马氏对儒家的“礼”的尊崇,达到一个高度。这一点,以司马防为甚。司马防九岁的时候,有人在他面前直呼老爹司马儁的字,司马防说,对别人的亲人不敬,就是对自己的亲人不敬。那个客人向他道歉。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老爹司马儁的性格特征。

司马防性格严肃,即使参加宴饮,大家都玩儿得很嗨,唯有司马防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司马防最喜欢《汉书》中的名臣列传,能够背诵数十万言。司马防年老退休之后,就宅在家里,哪都不去。儿子们虽然都已经成年,但司马防不应声,谁都不敢进他的房间;司马防不发话让他们坐,谁都不敢坐下;司马防不问话,儿子们谁都不敢说话。父子之间,就是这样的庄严肃穆。

衣赐履说:依我看,这老头儿实在不可爱,甚至令人生厌。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司马防的作派,就是标准的儒家做法,严格遵循礼法,成为士人的楷模。礼这种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又很难做到,司马家数代人能够一直秉持,一丝不苟,也反映出这个家族极为坚忍的家族特性。

第四,善于经营。我们开篇就讲了,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司马家几代人坚持宣扬以“孝”为核心价值的家族文化,这就是经营。司马家族特别善于与其他大族豪门交往,司马儁在担任颍川太守时,与颍川豪族荀氏(荀彧家)、陈氏(陈群家)、钟氏(钟繇家),建立了密切联系;司马防则烧了曹操这个冷炕;司马懿更是顶尖的关系网缔造者,我们后面会专门讲。我的朋友都是顶尖人物,我又岂能是三流四流的货色!

三国谋士司马氏(三国人物司马懿)(3)

好,下面我们看看司马懿。

司马懿可以说是司马氏的集大成者。史称,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司马懿很年轻时就名声在外了。

南阳郡太守杨俊,号称“知人”,看一眼,聊几句,就知道一个人有没有大出息。他见到司马懿时,司马懿才十六七岁,杨俊认为司马懿是“非常之器”。

名士崔琰与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关系非常好,他对司马朗说,你兄弟司马懿,明察诚信,刚毅果敢,才智超群,又长得那么帅(司马家的人估计都是高大俊朗型),我看你也比不上他诶。

公元201年,司马懿任郡里的上计掾。当时曹操的职务是大汉朝司空,就想把司马懿弄到司空府来任职。司马懿声称自己中风了(风痹),全身不遂,根本起不来床,无法上任。曹操派人夜里前往刺探,司马懿坚卧不动,骗过了刺探者。

衣赐履说:《晋书·宣帝纪》原文为“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司马懿)坚卧不动”。不是很好理解。密刺,大约是偷偷去观察,既然是偷偷去观察,司马懿为什么会“坚卧不动”,就很让人怀疑。日本学者福原启郎把此处译为“派刺客于夜中以针刺司马懿,有所察觉的司马懿则僵直身体,依旧安睡不动”。我猜福原先生也觉得这句话非常古怪,只好把“刺”翻译成“用针刺”,呵呵。

某天,太阳不错,司马懿把书搬到庭院中晒,防霉祛虫。天气骤变,下起了暴雨。司马懿是爱书之人,情急之下,忘了自己“全身不遂”这个事儿了,从床上跳将起来,把书抱入屋内。结果不巧,家里有个婢女恰好看到躺在床上好些天一动不能动的司马懿,身手如此矫健,当时就惊呆了。更不巧的是,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看到了“婢女看到司马懿从床上一跃而起”的这一幕。张夫人是个狠角色,她害怕婢女把司马懿装病的事儿抖露出去,就亲手把那个婢女给杀了(遂手杀之以灭口)。

三国谋士司马氏(三国人物司马懿)(4)

【刀客张春华】

衣赐履说:司马懿拒绝曹操的征召,《晋书》给出的解释是,司马懿“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但福原启郎指出:

当时曹操刚刚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之后被封为魏公、魏王,声威渐高。与之相对,当初所迎立的汉献帝则日渐沦为傀儡。但说到底,司马懿最终是曹魏政权的背叛者。就此点而言,把司马懿渲染成在一开始就非真心追随曹操,而是被迫出仕的形象大概好一些。因此,这种说法应是人为润色的结果。毕竟,当时司马防依旧健在,他的意见具有绝对权威,而司马懿的长兄司马朗已经是曹操的幕僚了。

我比较认可福原先生的看法,即,司马懿装病不应征召,应该不是史实。不过,我的推导则更简单、更具体一些,并非只作定性的讨论。

按照史书记录,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夫人张春华生于公元189年,公元201年时,司马懿二十三岁,张春华十三岁。而司马夫人张春华女士,则生于公元189年,公元201年时,她才十三岁,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六年级学生。且不论张夫人是不是会在十三岁这个年纪嫁给司马懿,就说这女娃娃要手刃家中的婢女,其不但要极其冷血,而且还得是个极为高明的刀客,必须一刀毙命,否则那婢女大呼小叫起来,全家人就都知道司马懿在装病了。这个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有人可能会说,也许司马懿装了好几年病,张春华已经长大了,一套罗刹夺命刀早已练到了第十重境界,杀个婢女不在话下。那么我想请问,你装中风病人能装个三四年吗?你在自己家中,除了媳妇儿,别人都瞒着,连丫鬟都不知道你在装病,你在床上吃喝拉撒好几年,你做得到吗?

所以,所谓司马懿装病不应曹操征召的事,纯属扯淡。正如福原先生所云,应为人为润色的结果

史书的这种记录,颇有一点娱乐精神。

曹操任丞相之后(公元208年),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对使者说,那个货如果再推辞,直接铐起来。司马懿恐惧,这才接受征召。曹操让司马懿与太子曹丕交游(曹丕此时还不是太子),后又迁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公元215年,司马懿跟随曹操征讨张鲁,又随行攻打孙权,都向曹操提出过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以前我们都讲过,此处不再啰嗦。

公元216年,曹操进位魏王,曹丕为太子,司马懿任太子中庶子。史称,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

后来,司马懿任军司马,常随曹操身边,对于国家农垦、边将任用、作战方略、联吴制蜀、边民内迁等都有建议,深得曹操信任。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位和丞相位,封司马懿为河津亭侯,又转丞相长史。同年,曹丕受禅登基,是为魏文帝,任命司马懿为尚书。不久,又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公元221年,免去督军职务,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公元224年,曹丕南巡,意图攻打孙权,司马懿留镇许昌,转抚军大将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司马懿执意推辞。曹丕说:

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夜以继日,没一刻能得安宁。让你坐镇许昌,不是给你荣耀,而是为我分忧啊。

衣赐履说:注意,担任抚军大将军,领兵五千,是司马懿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自此,司马懿开始亲自领兵,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呼之欲出了。本年,司马懿四十六岁。比较有意思的是,司马懿的强劲对手诸葛亮,是于公元225年征南中地区,才开始正式领兵的,时年四十五岁。这哥儿俩的军事履历,颇为类似。

公元225年,曹丕又征孙权,让司马懿留守洛阳,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之前,给司马懿下诏说:

我十分担心后方,所以才托付给你。曹参虽有战功,但是萧何的责任更为重大。你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你就是我的萧何啊(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

三国谋士司马氏(三国人物司马懿)(5)

【曹丕和司马懿关系极好】

曹丕回到洛阳之后,又下诏说:

我去东边,西边就由抚军大将军(司马懿)负责;我去西边,东边就由抚军大将军负责。

等到曹丕病重时,将太子曹叡托付给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和抚军大将军司马懿。

明帝曹叡继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本年,孙权趁曹丕大丧,围攻江夏,并派诸葛瑾、张霸攻打襄阳,司马懿督诸军讨伐孙权,孙权退走。司马懿继续进攻,破诸葛瑾,斩张霸,砍首级千余。迁为骠骑将军。

衣赐履说:对司马懿而言,这一仗虽然战果并不丰硕,但极为重要:第一,从史书记录上看,这是司马懿亲自指挥的第一次战役,有开创性意义。第二,这次出军,对曹魏而言,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打破了只能由曹家、夏侯家都督某个方向军事活动的禁忌。此前,这种角色都是由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真、曹休这些人担任的。这为下一步司马懿以军功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开了个好头儿。

三国谋士司马氏(三国人物司马懿)(6)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此处,我们稍微拓展一下。曹魏政权,人才济济,顶级的文臣武将都很多。但身兼文武二职的,不能说没有,但极少。特别是在朝重臣,非曹姓、夏侯姓而能够率军打仗的,似乎只有司马懿一个。从文臣方面看,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钟繇、王朗、华歆、董昭、刘晔、陈群等人,都没有作为主帅打过仗。从武将方面看,哪怕如五子良将那么能打的,在朝中也是没有发言权的,比如张郃,经略西北多年,不管你多能打,也得派个曹真、司马懿加以节制。另外,还有贾逵、蒋济、满宠、郭淮这样的,虽然都是能文能武,但或终于刺史、郡守,或入朝任职后即解了兵权。

也即是说,司马懿在曹魏政权内部,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在曹丕、曹叡两朝,他都既是朝廷重臣,也是军队统帅。这样,就给我们一种感觉,如同他的祖上由武将而转型为文官一样,司马懿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他可能认识到,兵权和军功是维护家族政治地位的有力保障,于是刻意向军事方向发展,但是,也决不放弃朝中的权力。

公元227年,曹叡下诏,让司马懿屯驻于宛县,督荆州、豫州诸军事。

当年年底,司马懿向新城郡发起闪击战,斩新城郡太守孟达。这一战极为精彩,奠定了司马懿作为一代杰出军事家的江湖地位。

公元230年,司马懿迁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

公元231年开始,司马懿和诸葛亮正式交手,成功阻挡了诸葛亮第四次、第五次北伐,并且,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恐怕也与司马懿正确的战略战术不无关系。此时,曹休、曹真都已去世,曹家、夏侯家人才凋零,在曹魏内部,就军事领域而言,已经没有人能够与司马懿抗衡。

在政治领域也是如此,曹魏的元老重臣,死的死,退的退,能够与司马懿过过招的,只剩下陈群一个。我们对这两个人简单作个比较。

曹丕对陈群和司马懿都非常好,两人多年同事,关系似乎也还不错。《三国志·文帝纪》载,曹丕下诏说:

……以尚书令颍乡侯陈群为镇军大将军,尚书仆射西乡侯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若吾临江授诸将方略,则抚军当留许昌,督后诸军,录后台文书事;镇军随车驾,当董督众军,录行尚书事……

陈群和司马懿都出自太子宫,都是太子四友,陈群任尚书令,则司马懿为尚书仆射(尚书令副手);陈群任镇军大将军,则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陈群任司空,则司马懿为骠骑将军;曹丕外出,则陈群随行、司马懿留守。似乎,曹丕对陈群更为信任一些,可能还有以陈群来压制司马懿的某种动机。

但是,到了曹叡时代,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三国志·吴质传》载,太和四年(公元230年),吴质回朝任侍中。司空陈群录尚书事,曹叡亲政时间还不长,吴质则为辅弼大臣,成天在曹叡身边呆着。他对曹叡说:

骠骑将军司马懿,忠智至公,是社稷之臣。而陈群则为从容之士,不是当宰相的材料,身居高位,却什么都不干诶。

曹叡觉得吴质说的不错,第二天,就下诏督责陈群。

这样,在曹叡心目中,司马懿日益重要。

三国谋士司马氏(三国人物司马懿)(7)

【曹叡和司马懿。这个画风为何如此怪异!】

吴质也是曹丕的四友之一,照理他们关系都不错,为什么他要在曹叡面前贬陈群而抬司马懿呢?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司马家族能够上位的极为重要的原因了。

我们以前多次提过,一个王朝的盛衰,往往和帝王的生育能力正相关,这并不完全是玩笑话,因为,人丁旺盛,实际上也是一种能力

司马懿跟他爹司马防一样,生育能力相当过硬,生了一大堆儿子闺女。子女除了用来传宗接代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和谁传宗接代。

我们简单摆一下司马懿的亲家们:

长子司马师,大婚三次,原配夫人夏侯徽,老爹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夏侯徽的母亲姓曹,是大司马曹真的妹子。司马师的这次婚姻,将司马家和夏侯家、曹家攒到了一起。夏侯徽死后,司马师娶吴氏,吴氏的老爹就是曹丕四友之一的吴质,其与曹丕、曹叡的关系亲密程度,甚至更在司马懿和陈群之上。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吴质要在明帝曹叡面前诋毁陈群而抬高司马懿了吧!然而,吴氏后来被司马师休掉了。为什么呢?因为吴质在向曹叡怒赞了司马懿之后,于当年夏天就去世了,没有利用价值了。司马家的实用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之后,司马师又娶泰山南城(山东费县)人羊徽瑜为妻。泰山羊氏,也是两汉名族,世为二千石。

次子司马昭娶王元姬为妻。王氏出身东海高门士族,其祖父是王朗,其父王肃广注群经,是著名的经学家、大儒。

三子司马伷(读如宙)娶诸葛氏,出身于山东琅琊诸葛氏,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之女。这样,算起来七扭八拐一通联系,司马懿和诸葛亮也能攀上亲戚诶。

五子司马榦(同干)娶满氏,是曹魏元老重臣太尉满宠之女。

司马懿与颍川荀氏为通家之好,其长女南阳公主与荀彧之孙荀霬(读如意)是两口子。荀霬既是荀彧的孙子,又是曹操的外孙。司马懿之女高陆公主嫁征南大将军杜预,杜预是关中大族,亦是显宦世家。杜预的祖父杜畿是曹魏名臣。

通过这一系列的联姻,我们一下子豁然开朗了,感情司马懿、曹操、夏侯尚、吴质、杜畿、满宠、王朗、荀彧、诸葛诞、老羊家,等等等等,都是一家子!

这份儿名单,每位都是大咖,每个大咖的背后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这是一个顶级的关系网啊!

三国谋士司马氏(三国人物司马懿)(8)

【曹魏政权第一关系网络】

于是,司马家族在司马懿的带领之下,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最高权力前进。

【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