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毒品伪装成零食的危害(检察机关提醒当心新型毒品)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新型毒品伪装成零食的危害?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新型毒品伪装成零食的危害(检察机关提醒当心新型毒品)

新型毒品伪装成零食的危害

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近年来,毒品犯罪分子为逃避打击,将一些新型毒品伪装成食品、饮料进行贩卖,严重危害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的统一安排下,全省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严惩新型毒品犯罪,注重新型毒品发案态势调研分析,积极提出治理建议,并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扩大社会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对新型毒品知晓面。

2017年8月,成都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从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处获悉线索,佛山部分娱乐场所流行一种由成都市某公司研发的网红饮料——“咔哇潮饮”。

经初步鉴定,该饮料中含有国家管制的第一类精神药品γ-羟丁酸,滥用该药物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严重时将导致人失去意识、昏迷甚至死亡。

在进一步侦查过程中,成都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发现市面上还有一种名为“咔哇氿”的饮料在售,其成分与“咔哇潮饮”高度相似,亦含有γ-羟丁酸。成都市公安局遂将委托生产该饮料的成都“陆柒捌”公司负责人王某抓获归案,并查获了“咔哇氿”饮料及烧杯、试管等工具。

因本案涉及新型合成毒品,犯罪模式新颖,作案手段隐蔽,专业性强,争议较大,又系跨省犯罪,受到中央政法委、国家禁毒委和高检院高度关注。

2016年以来,王某多次购买易制毒原料γ-丁内酯与香精按比例混合,命名混合物为香精CD123,后委托其他公司进行贴牌,并要求其他公司按照自己提供的工艺流程和原料配剂生产“咔哇氿”瓶装饮料。2017年2月至案发前,王某累计购买γ-丁内酯3575公斤,制造、销售“咔哇氿”饮料52355件(24瓶/件,275ml/瓶,下同),销售金额达1158万元。从王某家中及其租用的仓库现场查获“咔哇氿”饮料723件零25瓶,召回18505件。在检察机关介入引导下,侦查机关对王某名下银行存款894万余元及住房、车位等资产均及时予以查扣。

据全省检察机关办案情况反映,我省已经出现“咔哇氿”“甲卡西酮”“邮票”“改良版K粉”“止咳水”等比较典型的新型毒品。其中,“咔哇氿”就是γ-羟丁酸。γ-羟丁酸本身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成都办理的这一起全省首例“咔哇氿饮料”案件中,毒贩为了逃避侦查,就在饮料包装成分上,将γ-羟丁酸写为“γ-氨基丁酸”,以此迷惑消费者,而且该毒品主要在“KTV”、会所等相对封闭的娱乐场所滥用,难以发现和查处。

上述新型毒品容易滥用成瘾,并导致对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等多方面的损害,滥用后极容易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因此,这些新型毒品对人体的损害丝毫不亚于传统毒品。

同时,这些毒品很善于伪装,需要普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一是要拒绝“诱惑”。毒贩诱人沾染毒品的招数之一就是提供各种“礼物”免费尝试,让其沾染毒瘾再高价贩卖或者控制吸毒人员。二是要严防“毒友”。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人生观,净化朋友圈,面对劝诱要善于说不。三是要保持警惕。在娱乐场所、封闭交通工具内等地,陌生人提供的“饮料”“药剂”有兴奋、快乐等功效的,都有可能是新型毒品,一定不要随便接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