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一会就饿是不是血糖升高了(辟谣吃完早餐很快又饿了)

“医生,我身材很苗条,怎么会得糖尿病呢,也没有症状表现啊?”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举办的2019联合国糖尿病大型义诊活动上,50多岁的退休教师李老师当场测出血糖指标高达15.5 mmol/l,大大超出了正常值,她感到不可思议。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大陆约有1.144亿糖尿病患者(20-79岁),位居世界第一;糖尿病患病率为10.9%(即每10个人中至少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

吃过一会就饿是不是血糖升高了(辟谣吃完早餐很快又饿了)(1)

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在逐渐提高,但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宏教授看来,公众仍存在很多关于糖尿病知识的误区,包括一些非专科医生对糖尿病的认识也相当不足。他强调,糖尿病防控依然要以预防为主。中国有1.3亿人口,按四口人一个家庭来计算,估计3700万个家庭正受到糖尿病的威胁,需要全员普及糖尿病知识,共同抗病。

误区一:不胖没症状不治疗,迷信食疗

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的知晓率仅为36.5%,说明大概有三分之二的“糖友”不知道自己患病。另外,在确诊糖尿病的病人中,只有32.2%接受了治疗。

很多人跟李阿姨一样,误认为只有肥胖才会得糖尿病,虽然肥胖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但瘦子并非绝对安全。

还有一些患者讳疾忌医,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一味盲目通过饮食进行食疗,拒绝内分泌专科的正规治疗。

吃过一会就饿是不是血糖升高了(辟谣吃完早餐很快又饿了)(2)

“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但其实90%的糖尿病早期大部分没有明显症状,这种隐匿的无症状高血糖,长期下去会慢慢损害心、脑、肾、血管等重要器官,可引起致命致残的并发症。

误区二:容易饿是消化功能好

人们往往关注血糖异常偏高,低血糖经常被忽视,但其实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有些人明明吃过早餐,也吃饱了,但午餐前比如在十点半就开始饥饿,饿到头晕、冒冷汗,这有可能是早期糖尿病,由于胰岛功能异常、胰岛分泌延迟所致。

正常人进食半小时以后,血糖达到高峰,两三个小时以后血糖恢复正常。而糖尿病病人,进餐半小时后,血糖达不到高峰,反而高峰出现在餐后两小时,此时胃部的食物已经消耗殆尽,就会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吃过一会就饿是不是血糖升高了(辟谣吃完早餐很快又饿了)(3)

陈宏教授提醒,挨不了饿、容易饿的人,未必是消化功能太好,很可能是体内代谢有缺陷有异常,比如甲状腺激素水平高、胰岛素分泌延迟等病症,建议到内分泌专科就诊检查。

误区三:只测空腹血糖,不管餐后血糖

有三分之二的“糖友”是空腹血糖高;部分病人经吃药控制,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仍偏高。有研究认为,餐后血糖高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大。所以不要因为怕麻烦,只测量空腹血糖,而不测量餐后血糖。

陈宏教授介绍,完整的血糖控制应该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平均血糖(现在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衡量平均血糖的标志)、多点测血糖。

吃过一会就饿是不是血糖升高了(辟谣吃完早餐很快又饿了)(4)

血糖会随着饮食、情绪、运动、用药等变化而发生变化,影响血糖测量的准确度。对于健康人群,第一次测到血糖不正常,应注意多次测量几次。但不管怎么说,只要你出现过血糖高,就预示着你体内胰岛细胞功能能力不足,对糖的处理能力出现了问题。

误区四:血糖指标不够高,无需用药

不但病人、健康人群需要宣教,一些专业知识不够的医生也需要加强培训。“有些医务工作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是错误的,比如认为血糖不是非常高,可以先不用药治疗,这种错误的观念传播给病人,导致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陈宏教授说。

事实上,糖尿病不仅讲究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已经提倡糖尿病前期防控,对糖尿病进行零级预防。

提醒:血糖在这个范围,说明是糖尿病前期

中国糖尿病前期的病人高达35.1%,如何判断糖尿病前期?

陈宏教授表示,最简单也最科学的方法是测血糖,有家族史、肥胖、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人群,以及作息不规律的人,应该经常测血糖,接受糖尿病的筛查

在我国,健康人群的血糖标准是“678”,也就是空腹血糖指标小于6 mmol/l,,餐后血糖小于7.8 mmol/l,为正常血糖。

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血糖值则为“711”,即空腹高于7 mmol/l,、餐后高于11 mmol/l,可明确诊断为糖尿病。

如果测出来的血糖值,处于标准值与诊断值之间,说明你是糖尿病前期,必须引起警惕。

吃过一会就饿是不是血糖升高了(辟谣吃完早餐很快又饿了)(5)

对于糖尿病前期干预,美国要求体重指数35以上或有妊娠糖尿病,如果通过饮食运动等常规方法仍不能使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则建议需要考虑药物,主要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还有阿卡波糖以及其他新的药物。中国糖尿病指南也提到说可以用药物干预前期。

如今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不知道以上误区你有没有踩过呢?如果大家还有关于糖尿病的疑惑,或者糖友想要分享都欢迎在评论区与P教授交流,一起普及糖尿病知识!#39健康超能团##清风计划##谣零零#

本期辟谣专家指导: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宏教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