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英雄人物(传唱600多年的民间英雄主义教科书)
安顺地戏演出的剧目,全部取材于古代的话本小说、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内容都是表现英雄人物金戈铁马的战争故事。
地戏,是屯堡乡民的英雄主义教科书。国家在场是这一民间艺术最大的支撑力量,国家在场,这是很多专家对地戏的精道分析,不忘国家主导价值,结合自己母源地文化所结出的果实叫屯堡文化,这是中原的故事,在山地述说,有家作为支撑,山地生活不孤单……
安顺地戏以堂为单位,每堂地戏有演员十数人以上,加上鼓师、锣师和后勤杂务人员,共计20—30人左右。据不完全统计,原安顺市、县(现西秀区、开发区、龙宫)所辖的乡镇,共分布着180堂地戏,其中汉族地戏164堂,布依族地15堂,仡佬族地戏1堂。地戏演出的剧目共24出,其中演出最多的剧目为《三国演义》,多达31堂,其次是《薛丁山征西》,多达28堂。再次相继便是《反山东》、《四马投唐》、《三下河东》、《五虎平南》、《杨家将》等等。
安顺地戏演出的剧目,全部取材于古代的话本小说、历史演义和民间传说,内容都是表现英雄人物金戈铁马的战争故事。地戏剧目所反映的时代,从商周直到明朝,时间长达三千多年,但多以唐宋时期的长篇战争故事为主。一出戏通常分为十几本,每本又分为若干回目。剧本除少数道白、对话外,大量是七言为主的唱词,属于词话体说唱本。
由安顺地戏说到说唱本,由说唱本又不得不提到说唱艺术。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30多个民族拥有80余种说唱形式,它们拥有独立的音乐唱腔体系、特殊的唱词押韵方法、不拘一格的表演手法,极具艺术魅力。唐代寺院用边唱边讲的方式讲说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称为“俗讲”或“啭变”,这类讲唱的本子叫做“变文”。变文的文体是一段散文和一段七言或五言的韵文相间。北宋中叶,说唱艺人孔三传创造了一种诸宫调来说唱长篇故事。说唱艺术的成熟,为戏曲的产生在文学上和音乐上铺平了道路。说唱对于戏曲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说唱文学对剧本创作的影响;一是说唱音乐对戏曲唱腔的影响。
中国戏曲是融诗歌、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是以叙事诗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演员装扮、表演人物形象的原则来进行结构的。其它艺术成分进入这个戏剧结构形态,必须承认、服从这个原则。如果说,民间歌舞为中国戏曲的形成做好了第一种准备的话,那么叙事诗就是第二种准备,即文学准备。这种文学准备,是由说唱艺术提供的。因为说唱艺术一方面为之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有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又提供了有说有唱的艺术表达方式。
综观安顺民间说唱艺术,不外乎屯堡地戏、花灯、山歌、孝歌、念佛、婚丧礼仪、四言八句等民间小调。作为地戏演出的脚本,说唱地戏谱的源起、产生、保存、流传在广大屯堡地区的村村寒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来源: 安顺大赛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