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力量有多大(我们平常对碎片化的理解可能都是错的)

关于碎片化的几个概念

碎片化的力量有多大(我们平常对碎片化的理解可能都是错的)(1)

碎片化一词发端于新浪微博的风靡,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诸如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阅读等,也都是在那一阵子兴起的。碎片化降低了“时间管理”、“阅读”、“学习”等一些所谓“智识分子概念”对于普通人的门槛,让我们主观上产生了一种获得掌控感的错觉,即通过管理碎片化时间就真正地管理了我们的时间;通过碎片化阅读就真正收获了知识。

可以说,碎片化是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兴起,公众对时间态度发生转变,以及信息呈指数级增长的必然结果。信息洪流通过手机、pad乃是PC将本来大块的工作、生活和交通时间切得粉碎,物质、信息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各种媒体、商家绞尽脑汁地抢夺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这让我们回避不了碎片化的现象,也不得不去面对碎片化所带来的结果。

根据我们投入注意力的主观意愿不同,我将碎片化时间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被动的碎片化时间,如等车候机的时间、排队等号的时间、交通时间等,我们在这些时间中的注意力是被动分散的,在这些相对焦虑的场景下,我们需要关注排队的位次、路况车流,并且经常会被其他人干扰。

另一类我称之为主动的碎片化时间,如我们主动刷微博、微信的时间、玩小游戏的时间、看新闻短视频、购物的时间等,我们往往是拥有大块的时间的,但由于我们主动地选择去做一些短半衰期的事情,而将这些大块的时间人为地分割成了无数小块,导致各小块时间的间隔时间也变成了碎片时间。

碎片化信息

所谓碎片化信息,也不能单纯从信息的容量角度来定义,还得观察信息的广度来分析。如果仅简单地将大块的信息分割成小块信息片段,并不能称之为碎片化。要知道我们所有的信息都是可以拆分为篇章、段落、句、词、字等单位级别逐渐降序的模块,我们通常在进行信息输入时也会主动地将信息拆分为篇章、段落,乃至句词,只要保证信息的整体逻辑完整即可。

真正的碎片化信息一定是来自不同领域或维度的,而这样的信息非但不会干扰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反倒会帮助我们加强相关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而形成对外部世界完整的认知 。关于这方面分析我会在下文进一步展开。

碎片化阅读

有了对碎片化时间碎片化信息概念的理解,我们就可以来分析碎片化阅读的概念。正如前文所述,时间碎片化与否不是单纯以时间绝对长度为标准,信息碎片化与否也不是单纯以信息容量为标准。所谓碎片化阅读就不是简单地指在短时间内读小单位的信息了。

碎片化的力量有多大(我们平常对碎片化的理解可能都是错的)(2)

我画了一张简单的四象限图来展示不同纬度的阅读分类。

  1. 深度阅读:信息碎片化程度低、时间碎片化程度低

  2. 分段阅读:信息碎片化程度低、时间碎片化程度高

  3. 分神阅读:信息碎片化程度高、时间碎片化程度低

  4. 碎片化阅读:信息碎片化程度高、时间碎片化程度高

笑来老师曾对碎片化阅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说:没有见过有人靠捡硬币来发财。他鼓励大家用固定长度的时间来进行阅读,这里的阅读即我分类中所指的深度阅读分段阅读分神阅读

有人要问了,分神阅读怎么就成了一种值得提倡的阅读方式了呢?阅读分神,那信息还能好好地输入吗?人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浅薄了呢?

其实不然,我们所谓的分神阅读是建立在碎片化信息这个概念上的。我们前面所讲到,碎片化信息并不仅仅指信息容量的碎片化,而是要加上一个信息的广度再进行考量的。单纯地学小猴子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固然不可取,但如果在低碎片化程度的时间段里,对不同领域或维度的信息作广泛地涉猎——这里的广泛绝对不是“泛泛”的意思——我们的认知就会不断升级。

人类大脑和猩猩、猴子对比研究时发现,我们大脑结构本质的变化并不是厚度增加,厚度的增加实际上是因为表面积增加、然后产生折叠造成的。

我们智慧的生成不是因为深度有多少提升,而是因为广度在提升。所以当我们能够更广泛地获取信息的时候,你会发现除了广度以外,深度也有了。这也是笑来老师在Twitter上关注了上万个账号的原因了。读得越多越杂,阅读速度以及理解和认知能力才能越加提升。

如何对待碎片化

碎片化的力量有多大(我们平常对碎片化的理解可能都是错的)(3)

基于对上述碎片化相关概念的分析,相比大家会随碎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不会一味地反对或者支持碎片化,那么接下来,我就提供一些碎片化的应对策略。

  1. 在被动的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地收集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就包括碎片化信息,可以利用Pocket收趣有道云笔记的网页(微信)收藏、印象笔记的剪藏功能等收集那些个人感兴趣的,最好是对个人成长有帮助的、长半衰期的信息,而不是新闻、八卦、以及那些利用人恐惧和焦虑情绪的标题党文章;

  2. 慢慢尝试减少主动的碎片化时间,时刻提醒自己个人的时间和注意力是十分宝贵的,刷朋友圈、玩游戏(职业玩家除外)、追剧的行为对自己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从而有意识地积累大段的时间,以便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

  3. 在固定的大段时间段里集中阅读那些经碎片化收集的碎片化信息,并做主题阅读,对相关书籍和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进行整理和总结,这样就能在兼顾广度的同时加强深度;

  4. 在被动的碎片化时间进行表达输入,比如讲学到的知识讲授给周围的朋友或就自言自语进行操练也行;利用主动的碎片化时间记录灵感,并最终在大块时间段中进行整理和写作。

结语

这是我在加入新生大学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写作除了需要日常大量的输入,更需要有灵感,有动机,一气呵成地写完,那感觉真好!否则这写作计划又不知道要拖延到什么时候了。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成长。

文:LawXu徐晟磊(简书作者)

文章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