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五个方法(文言实词含义推断的一种方法)
如果遇到有词义代入原文后意思讲不通,可以考虑是否句中有通假字。
如果恰好有一个字自己怀疑的所谓通假字读音相同或相近(双声或叠韵),而且它的意义可以顺畅的将句子的意思讲通,那就可以大胆判断这个字就是其本字。
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
一方面,字要积累课本上常见的通假字。
另一方面,对于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通假字也要留心记忆。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瞎猜乱想。
我们举出几个例子:
(1)2007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9题: B.发火器,再四皆不然 然:这样。
这样放在句中讲不通,而如果能联想起同音字“燃”,则意思就通畅了。该选项错误。
(2)2009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第10题: A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
将“痢”代入原文意思顺畅,可以认为是通假字,此项正确。
(3)2011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8题:B.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 趣:通“趋”,前往。
“趣”可通假为“趋”,趋向,奔赴。还可通假为“促”,①催促,督促。②急忙,赶紧。这里应通假为“促”,作催促解。故此项错误。
(4)2012年高考语文辽宁卷第7题(2)后因酒过为有司所纠,帝亮其情,亦未加黜责。
翻译时“亮”字按其字义在原句中无法理解,考虑到“谅”和“亮”同音,且意思代入原文顺畅,应翻译为谅解。
(5)2016年高考课标Ⅰ卷第 7题(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 处之安乎?
句中“锡”是金属,“锡宴”不可解。其实,“锡”是通假字,本字是“赐”,赐宴,就说得通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