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义诊十八年的感受(每年正月初二返乡义诊)

回乡义诊十八年的感受(每年正月初二返乡义诊)(1)

回乡义诊十八年的感受(每年正月初二返乡义诊)(2)

过大年之家乡人

坐标:福建南安乐峰镇

人物:潘家义诊团。1958年春节,中国肿瘤专家潘明继和新婚妻子施增英回乡,开启了每年正月初二的潘家义诊活动。潘家是医学世家,如今已有30多名医生。潘明继的儿女潘远志和潘云苓都成了潘氏家族春节义诊的主力。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福建南安乐峰镇一栋名叫“明英苑”的建筑里,30多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从北京、香港、福州、泉州等地赶到这里,为慕名而来的患者们义诊。

被远乡近邻称为“潘家义诊团”的他们,是中国肿瘤专家潘明继的后代,此次专为南安乐峰镇湖内村村民免费义诊。

这一义诊活动自1958年潘明继和妻子施增英开展以来,至今已持续62年。从“明英义诊”到“潘家义诊”,潘家人传承家风的故事,在当地广受传颂。

家中后代中多人成为义诊主力军

今年正月初二(2月6日),前往明英苑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除了本地村民外,还有来自泉州市区、南安市区等地的患者,甚至有天津患者也慕名而来。很快,整个大厅和不同诊室挤满了人。

1958年春节,潘明继带着同是医务工作者的新婚妻子施增英回家探亲。

“刚回到潘家老屋,连喜糖都没来得及发,就被早已等候的村民们团团围住,他们是来看病的。”施增英回忆,由于病人非常多,一个接着一个地检查处理,3天就诊治了300多人。

看到农村缺医少药,潘明继夫妇商定,每年正月初二回乡义诊。

此后,春节义诊成为潘明继的家规。在潘明继的影响下,他的儿女和侄子侄女中许多人也走上从医道路。如今,潘家二代、三代已经有30多名医生。2012年潘明继去世后,潘家学医的子孙延续义诊传统,村里的乡亲们都称呼他们为“潘家义诊团”。

潘明继的儿子叫潘远志,女儿叫潘云苓,子承父业,如今都是肿瘤科医生。

“我出生时,父亲开始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我和妹妹的名字,都是中药名。”潘远志说,“远志”是一味安神中药,也有志向远大的寓意,而“云苓”指的是云南的茯苓。“茯苓是健脾和胃的中药,在很多药方中跟其他药配合使用,云南产的茯苓最好。”

如今,潘远志和潘云苓都成了潘家义诊的主力。

父亲研制抗肿瘤药,儿子继承遗志

作为“潘家军”返乡义诊的第二代发起人,潘远志全程面诊完后,仔细嘱咐前来看病的患者,一天下来基本没什么休息时间。据南都记者当天初步统计,当天前往义诊的患者就超过300人。

“小时候,我还没成为医生,就常年跟着父亲回乡义诊,印象深刻。”潘远志说,父亲从小就是自己学习的目标,长大后,他不仅继承医生这份职业,也将回乡义诊传承下来。

作为一位医学博士,潘远志婚后和太太林芸一起去香港开了一家中西医结合诊所,在当地小有名气。父亲潘明继花21年研制发明了一种抗肿瘤药,2005年,该药通过国家审批。为了把父亲的科研成果传下去惠及更多的人,潘远志从香港回到福州,重新创业。

对话

“潘家义诊”不仅局限在家乡 已走出福建

南都:父亲去世后,为何你们还坚持返乡义诊?

潘远志:春节义诊,是我父母潘明继、施增英于1958年春节新婚回乡探亲时开始的。在家父2012年去世后,这支“潘家军”的义诊大旗屹立不倒,而且越来越壮大。这一公益活动,不仅帮乡亲们解决疾苦,还是我们大家族成员积极参加,以此传承和发扬奉献与服务的精神。

南都:一件事祖孙三代坚持了62年,中途有没有想过放弃或休息两年?

潘远志:父亲在生前跟我说过,他开始春节义诊虽然只是帮乡亲们解决一些健康疾病问题,现在有了家族成员参加,意义就不一样,成为一项公益活动,潘家义诊必须坚持下去。

父亲逝世7年了,“潘家义诊”仍在继续,发扬光大。现在义诊活动已经有第四代族人参加。分科分诊、医学科普及预防医学的讲座等义诊的内容和项目都大大增加。义诊活动已经不局限在南安,走出福建,到过宁夏、安徽举行义诊。相信“潘家义诊”会越做越好,会代代相传下去。

潘家62年义诊 看到家乡医疗水平提高

南都:你传承父辈遗志坚持义诊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

潘远志:从“明英义诊”(我父母潘明继、施増英)到“潘家义诊”,我一直都是参与者,儿时跟在父母身边,长大后帮忙接待乡亲病友,行医后就是义诊的生力军继而成为主力军了。

这62年的义诊经历,感到我们国家的医疗条件、医疗水平有着非常大的提高。以前农村缺医少药,交通不便,求诊者多是普通病,如感冒气管炎、急慢性肠胃炎、消化道溃疡、营养不良、寄生虫病等,可达千人。老宅的门和门栏多次被挤垮。

现在求诊的都是疑难杂症、慢性病和富贵病等,人数也少了许多。这是令人高兴的现状。因此,现在义诊的工作不只是看病,而是要多做治未病的工作,做好疾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今年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效果不错。

南都:在家乡义诊多年,乡亲们在提高医疗卫生意识方面有什么变化?

潘远志: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提高,交通便利,农民们的普通急慢性病都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农村病与城市病的病种差别已经不大。预防医学的科普宣传应该普及,尚未发生的疾病的概念应该强调,这一部分,农村与城市是有大的差距,现在农民们还是关注现有病的治疗。

父亲生前坚持义诊 每天只睡4小时

南都: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义诊时的情景是什么?

潘远志:2012年春节义诊期间,患病的父亲已不能直接参与诊疗病人,还是坐轮椅到场鼓励和支持大家,给义诊的潘家军们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明英家训”是父亲自己一生做人的准则,他常说缺乏奉献和服务精神的医生不会是个好医生,只会在8小时内工作的医生也做不好医生。所以他的义诊并不是只在年初二,而是每日除了上班时间外,有病人需要求诊,他都在义诊。

他的科研总结、著书立说、学习研究都在夜深人静的半夜之后,他每天才睡眠4个小时。他临终前总结自己的一生,说他活了80多岁,但不遗憾,从有效时间利用上来说,他已经比别人多活了40年,而且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他感到欣慰和满足。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和自豪。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潘珊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