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数学家证明平行线可相交(俄国数学家认为平行线能相交)

百年前的人们,估计很难相信,时间和引力之间,会产生某种联系,然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提出了这一点,截止到如今,人们依然为此而震惊。事实上,每次科学领域颠覆性的创造,都离不开重重的非议和质疑,比如进化论和日心说,最早提出和支持这些理论的学者们,无不受到傲慢的嘲讽和歧视。

平行线可以相交吗?大部分人都会轻易的说“no”,毕竟这是小学课本上的知识,然而有一位数学家,却并不这么认为。此人就是俄国人罗巴切夫斯基。

俄国数学家证明平行线可相交(俄国数学家认为平行线能相交)(1)

罗巴切夫斯基,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很早就培养出对数学的爱好并且展现了他的天赋,1807年,只有15岁的他进入喀山大学就读,结果在18岁就获得了数学的硕士学位,1822年,这个30岁的青年,成为了喀山大学建校以来,最为年轻的数学教授,他多次发表数学论文,受到业界好评,在1827年,更是被选举担任为喀山大学校长。

罗巴切夫斯基,对于几何学十分感兴趣,当时的几何定理,基本上,都是以数学家欧几里得提供的基础。

俄国数学家证明平行线可相交(俄国数学家认为平行线能相交)(2)

而“平行线不存在相交情况”,正是来自于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提出的第五公设:“如果一条线段与两条直线相交,在某一侧的内角和小于两直角和,那么这两条直线在不断延伸后,会在内角和小于两直角和的一侧相交。”

苏格兰数学家普莱费尔,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更为简单的版本,也就是人们在课本当中所学习的:“给定一条直线。通过此直线外的任何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之平行。”

俄国数学家证明平行线可相交(俄国数学家认为平行线能相交)(3)

至今为止,第五公设尚且没有被证明,但是19世纪,在欧几里得其他几条公式被陆续被证实的情况下,人们认为,第五公设的证明是迟早的事情,而平行线没有相交点,也就十分可以理解了,然而罗巴切夫斯基却提出了异议。

他是试图利用反证法去证实欧几里得的推断,然而却始终毫无头绪,罗巴切夫斯基认为,一定是人们钻进了死胡同。

俄国数学家证明平行线可相交(俄国数学家认为平行线能相交)(4)

在这个基础上,1826年,罗巴切夫斯基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几何体系,这被后世叫做“双曲几何”,原来罗巴切夫斯基想象,在一个曲面上,几何体的性质就能发生变化,两条平行线自然是可以相交的,而且三角形的内角和,还能够小于180度。

在此之前,没有人有过这种想法,最终在当年的3月26日,罗巴切夫斯基在喀山大学理数学系学术会议上,向当时俄国众多著名的数学界学者和泰斗面前,以《几何学原理及平行线定理严格证明的摘要》为标题,发表了自己的结果。

俄国数学家证明平行线可相交(俄国数学家认为平行线能相交)(5)

然而很快就引来了非议,在不少人看来,罗巴切夫斯基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学者,前途无限,可是这个年轻人,却当着数学家西蒙诺夫,科学院院士古普费尔众多大家面前,说些平行线能够相交的疯话。

会议上,罗巴切夫斯基的话不但没有得到任何的响应,反而遭到了质疑,一些人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徒有虚名,故弄玄虚。

俄国数学家证明平行线可相交(俄国数学家认为平行线能相交)(6)

会议后,由西蒙诺夫、古普费尔和博拉斯曼组成三人鉴定小组,对罗巴切夫斯基的论文进行审核,他们的结果也是让人失望的,认为罗巴切夫斯基的探讨,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可言。

然而到了1829年,并没有放弃的罗巴切夫斯基已经是校长,他继续发表了《几何学原理》的论文,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然而彼得堡科学院在审核这一篇论文的时候,发表了十分刻薄的评价:“看来,作者旨在写出一部使人不能理解的著作。他达到自己的目的。”

俄国数学家证明平行线可相交(俄国数学家认为平行线能相交)(7)

随后,俄罗斯的《祖国之子》杂志,更是有两名叫做布拉切克和捷列内学者,嘲笑罗巴切夫斯基,认为他是哗众取宠,还认为他的才华,完全配不上校长的位置。

罗巴切夫斯基奋力为自己争辩,但是当时的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却并没有为他说话的人。迫于外界的压力,罗巴切夫斯基失去了校长的位置,成为了一名喀山学区副督学,之后,这位数学家又被免去了喀山大学的所有职务。

俄国数学家证明平行线可相交(俄国数学家认为平行线能相交)(8)

晚年的罗巴切夫斯基是极为痛苦的,在学术上没有人站在他这一边,而他最喜欢的大儿子,也因为肺结核离他而去,最终在1856年,这名学者走完他生命最后一段旅程。

然而在12年后,1868年,意大利数学家贝特纳米发表文章《非欧几何解释的尝试》,提到了罗巴切夫斯基的观点,认为非欧几何可以在空间的曲面上实现,外界这才重视起来,不久之后,人们意识到,罗巴切夫斯基关于“平行线可以相交”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竟然没有说错。他提出的理论,也被数学界证实。

然而这位科学家,已经溘然长逝,但是他去世后的荣誉却是数不胜数的,人们将其称之为“科学界的哥白尼”,这个学者的故事,也让无数人感到敬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