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定要知道的(想要考研的同学们可以看过来)

请记住,考研择校最先考虑的,永远是你的读研目的和对未来的规划

做为一个三跨985、靠正确选择的上岸的过来人,谈谈自己的看法,先说结论:

1.如果你读研是为了提升学历,方便以后的就业与发展,以城市区域和专业为出发点选学校;

2.如果你考研只是为了混一个研究生学历文凭,方便以后晋升,以上岸难度为出发点选学校;

3.如果你考研有自己坚定的梦想院校,直接无视上述2条,去成为你的火影海贼王,祝成功;

可以负责任地说:在一定程度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接下来说说具体怎么确定目标学校,总结了一下,可以用我独创的《择校五步大法》来进行:

1.对未来规划与目标

2.想从事行业与专业方向

3.筛选目标院校池

4.自身能力评估

5.做出最后选择

考研江湖有这样一句传闻:择校择校,困难潦倒,五步出征,困难不生!(笑)

考研是一场信息战,如果你现在对考研没有规划,也可以加入知乎官方的考研训练营,借助免费的课程来梳理流程和规划,这样能够节省很多时间。还能够加入考研互助群答疑领取公共课资料,里面有份「考研院校信息资料包」非常良心,对择校帮助很大,趁现在还是免费的快领~

考研一定要知道的(想要考研的同学们可以看过来)(1)

训练营

考研免费福利包(4 节直播课 7 大备考资料 助教答疑 )0419

作者 J姨 等

¥0.00

去查看

考研一定要知道的(想要考研的同学们可以看过来)(2)

相信看完这个课程,已经解决了你80%的关于考研规划与资料收集的问题。

接下来废话不多说,开始我们的择校五步大法,手把手教你如何选择目标学校及专业!

以下择校干货,一个普通的双非考生的三跨985的收集的成功经验!!良心攻略哇!!!

第一步确定自己对未来规划与目标

你读完研后是希望回家乡就业,还是对某个城市情有独钟,未来更倾向于去你喜欢的城市奋斗?还是想继续攻读博士?这都会影响你的目标院校选择,要去哪个城市发展,那么你今后可能就要在这个城市安家就业,去哪个城市读研以便为未来就业培养人脉资源和地势资源。总之,在选择院校前,请务必做好自己对未来的初步规划,并且确定好自己的目标,无论做什么决定,首先要考虑的都是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以免将来会后悔。

第二步确定你以后想从事的专业方向

兴趣是每个人前行的动力,因此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基础和学习能力,不管你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读博,都要确定好以后想从事的领域是什么。大部分人在将来就业的时候还是要选择和我们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选择专业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尽量选择自己以后想从事行业相关度高的专业。

同时所报考的专业会直接影响报考学校的选择,所以在这里温馨提醒一下大家,如果不是对本专业彻底失望或者失去兴趣,或者觉得本科专业实在是没前途,或者对某一专业有极其强烈的兴趣(强烈到足以战胜跨专业带来的困难),最好不要轻易跨专业报考,毕竟跨专业报考在专业课上的复习难度较大。即使要跨,也建议选择相关的就近专业去跨,比如学会计学、经济学的报考金融类专业,学电气工程或电子信息工程的报考自动化类专业,学设计的报考设计类相关专业等,这样专业相近,专业课上有交叉重叠,跨专业难度相对小一些。

第三步确定目标院校池

确定好想报考的专业后,再结合第一步的城市区域,那么你就可以筛选出一些学校进入自己的目标院校池。在具体院校选择上,推荐大家首先在一些比较好的院校里选,觉得对自己来说困难有点大的,后续再可以逐级下调预期,建议的考虑顺序是985→211→双非一本,具体看个人对自己能力评估而定,切忌盲目。

比如你是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那么建议报考211或者普通的985,报考清北这种风险很大,一来竞争太激烈,而来这些学校的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可能(我加粗了哦)会对第一学历有要求。比如你是211或者985院校的学生,同等条件下,建议首选比自己学校稍高层级的大学,专业上水平更高,排名更靠前的大学。

可以把每个学校按照排名、分数线、专业线、报录比、推免人数、复录比招生、推免、是否接收调剂等几方面列成表格,方便自己横向对比。然后接下来在其中选择自己愿意去并且比较有把握的学校,这样的择校方式比较科学合理,大家可以试一试。可以在以下网站查询上述相关的数据内容:

1.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院校信息和招生信息) https://yz.chsi.com.cn/

考研一定要知道的(想要考研的同学们可以看过来)(3)

2.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查到报考人数汇总) https://kaoyan.eol.cn/

考研一定要知道的(想要考研的同学们可以看过来)(4)

3.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或招生网(查询院校相关的各种详细信息)

考研一定要知道的(想要考研的同学们可以看过来)(5)

4.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查询相关专业的学校排名)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zlpj/

考研一定要知道的(想要考研的同学们可以看过来)(6)

第四步确定自身能力

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一定要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做出清晰的判断,包括但不限于:

1.你的自学能力如何?能否坚持长期踏实地复习?

2.你的文化课水平如何?政治英语有没有特别拉跨的?

3.是否能考数学?或者说有没有数学底子,是否擅长数学应试,能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道?

4.你的专业课基础是否扎实?能否上手其他相关专业的内容?

5.你的心态调整能力怎么样?

等等,反正就是要全方位地对自己进行一个能力剖析,这决定了你最后可以选择哪所学校作为努力的目标,或者通俗点说,可以够得着的目标。

第五步做出选择

最后做个简单的图表,纵轴表示报考学校录取分数线,越往上表示报考学校难度越大(分数线越高,报考人数越多,报录比越小,复录比越小),横轴表示自身能力,越往右表示自身实力越强。

考研一定要知道的(想要考研的同学们可以看过来)(7)

然后结合上图与你对自己实力的评估来选择:

1.如果你自己实力比较强,并且对目标院校以及报考的专业要求高,则选第一象限,热门学校的热门专业,比如城市区域内的985,以广深为例,那么就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2.如果你自己实力不强,对目标院校的要求不高,但是对报考专业的要求高,想学一个好的专业,则选第二象限,相对一般学校的热门专业,比如金融专业很热,好学校觉得考不上,自己又特想读,可以选分数线低的院校金融专业;

3.如果你自身实力不强,对所学专业基本没啥要求,只想读个名校刷简历,则可以选第四象限热门学校的冷门专业或者一些小专业(报考人数少,录取也少的这种);

4.如果你自身实力比较弱,但是对目标院校和报考专业都没什么特别要求,只想混一个研究生学历的,则选第三象限,一般学校冷门专业。这一象限适合为了混一个研究生学历文凭,方便以后晋升的同学。当然,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也可以选一些二区的211学校的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报考,难度相对低,学校也不太差。比如云南大学,广西大学,一志愿报考人数少,你只要过线,几乎都能录取。

相信看到这里,你应该对考研如何确定学校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答案。

最后还想说点心里话。如果在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身边有人建议你:考研一定要考名校,双非院校不值得报考。这种人,如果他很优秀,那么他可能是在激励你;如果他水平一般,那么他有可能会坑了你。

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一种两难的选择,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比如,当你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会发现,身边一些长辈的建议已经不再适用当今的社会。所以,听你自己的,生活没有对错,不后悔就行。经常和想考研的同学们交流的我,也不想只为大家灌鸡汤,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择校方面最中肯的建议。

首先,名校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不少想考研的同学非985、211的院校不考,认为读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没有任何意义,毕业后的发展也一般,所以不如不读。但这些同学始终没有想明白这样一个问题:非985、211不读的前提是,你得有能力考上。

考研,最怕的不是你不肯付出努力,而是因为一腔热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如果你只是低估了自己,失去的最多是一次机会,这在我们填高考志愿中已经屡见不鲜;而高估自己,很可能会摔得很惨,没有翻转的余地。

考研每个院校的招生人数就那么多,大家不要被知乎上各种本二本三逆袭经验帖所迷惑,只有少数真正逆袭的人才会分享经验和喜悦,而大部分考名校没有逆袭成功的考生,他们往往是沉默与难过。

其次,双非院校其实也值得去读。

如果你从大学一开始就有考研的想法,并且有足够的实力与信心,那么ok,我也建议你去试一下名校。但大多数人可能只是普通人,双非院校、下游211的研究生也是值得大家去考虑的。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追求名校失败,你能承受得了调剂的痛苦么?目前考研大热的内卷环境下,报考人数远远多于录取人数,今年457万人报考,预计只招100万人,意味着有至少四分之三的同学会被淘汰,考研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有成功必然会有失败。况且大部分院校都足以招满人数,并不需要额外调剂。能一次考生目标院校最好,调剂的苦,除了熬夜等通知,还要各处奔波争取名额,心理上的煎熬也难以言喻。

有时候,我们选择读研是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周围的人每天混在所谓的象牙塔中,寻欢作乐,深陷其中总觉得自己缺少了点奋斗的激情,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你周围的舍友和同学人不好吗?或许不是。只是你想逃离这种环境,你怕被蚕食被稀释,你要冲破,要打碎。能顺利考上研究生的人,一定会格外珍惜研究生的几年时光,当你顺利考上的时候,和这样一群乐观,积极有梦想的人一起生活和学习。那么双非院校又何尝不是一种选择呢?

我们以普通人的努力程度来看,能够踮起脚尖,努力往上游一游,就已经是给自己给家人带来了希望,走出了新的人生。

所以还是那句话: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确定考研目标,切忌盲目追高。名校有风险,选择需谨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我建议不妨定一个比本科院校高一个档次的研究生院校,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才是最现实最适合的。但至于是不是一定要上名校,得考虑清楚,要根据对自己实力评估而定。量力而行,毕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