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进精神病院真实故事(女记者混入精神病院)
《唐国史补》:“初,刘辟有心疾,人自外至,辄如吞噬之状。”
如果有一天被关进精神病院,要如何证明自己根本没病?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事实上这却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承认自己有病,那精神病院的大门永远敞开,如果认为自己没病,就会被认为已经病得无可救药。
相信大部分人都看过一部著名的影片《飞越疯人院》,作为1796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哪怕是几十年前的老电影,如今看来却依旧使人震撼不已。主角迈克·墨菲作为一个正常人,在机缘巧合之下闯入了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中他用尽了所有办法都无法让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相信他是正常人。
不断的证明自己,却最终惹怒了医院,最后他们给麦克·墨菲做了前额叶切除手术,让他变成了一个不会思考的“非正常人”。作为电影,其中的一些剧情是经过加工的,然而艺术源于生活,在真实生活中也有这样一个例子。
记者是一个公开真相的职业,很多记者在探求真相的过程中常常会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1864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娜丽·布莱就是这样的。自小她就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喜爱打抱不平,因此在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写讽刺文学的作家。
文笔犀利、见解独特的娜丽很快得到了《快报》主编的赏识,接受主编的邀请正式进入新闻界。在《快报》工作不久后,娜丽便开始在《纽约世界报》工作,那时作为记者为了查明获取真实的信息,经常会扮演各种角色暗地里调查。
娜丽上任的第一天,就接到了主编的任务,希望她能够撰写一篇关于精神病的故事。故事不难写,但是作为记者自然是不能随意胡编乱造,采访精神病院也不会随意透露病人的情况,因此为了获取真相,娜丽决定伪装为精神病人。
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娜丽伪装成了一个精神病人顺利的进入了当时的罗斯福岛上的疯人院,然而没有想到,短短的十天让娜丽完全变了一个人。娜丽在后来的文章中写到“一进入这里我就感受到了窒息般的压迫感”。
在进入岛上的第一天娜丽便发现这里的病人都非常正常,然而医生和护士却将这些病人当做动物来对待,稍有不如意便拳打脚踢。娜丽也不例外,尽管在进入医院的第一天她便停止了作为“精神病人”的表演,然而不管她表现的如何正常依然被当做精神病人对待。
到后来当她的行为举止越正常时,反而会被人认为病得越严重,到最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她病入膏肓,甚至有医生断言她没救了。在精神病院待了10天之后,娜丽在报社同事的帮助下出院,经过短暂的调节,娜丽便将自己在疯人院的亲身经历撰写成文章在报刊发表,在当时引起极大的轰动。
这篇报道一度震惊了整个纽约,同时政府也注意到疯人院的状况,开始拨发经费整改美国的疯人院,掀起了一股疯人院改革的热潮,娜丽也因此一炮而红。尽管后来因为撰写的《在疯人院铁栏的背后》使娜丽声名大噪。
在这样一个如同炼狱的医院中,作为一个“病人”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反而每天吃着腐烂的食物,住在冷冰冰的房间。短短的十天,娜丽就在这样非人的对待下被折磨的憔悴不堪, 获救之后娜丽脸上几乎没有了笑容,可想而知原本在这里的可怜人,不知道受了多大的折磨。
抛开精神医学体系不谈,人们是否忽略了精神病的治疗过程中病人标签化的问题,人一旦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那么这个有病的标签便会掩盖掉这个人的所有其他特征。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被认定患有精神疾病,那么他所表现出来的与常人无异的行为举止都会被人视为反常,并且都会将这些表现归因于这个有病的标签。
尽管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都是光明的一面,然而依旧存在隐秘的角落不为人知。庆幸的是,有许多如同娜丽这样勇敢的人愿意查明真相,站出来发声。
参考资料:
《唐国史补》
《飞越疯人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