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100幅图,伦勃朗鲁本斯维米尔
伦勃朗·凡·莱因《眼部蒙上阴影的自画像》,板面油画,71.1×56cm,1634年 ©莱顿收藏
2017年9月23日-2018年2月25日,龙美术馆(西岸馆)联合莱顿收藏开启荷兰黄金时代名作展。此次展览是荷兰黄金时代画作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展示,其中包括12幅伦勃朗画作、1幅维米尔画作、2幅哈尔斯肖像画,以及来自同时代其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共计78幅。
荷兰的“黄金时代”
17世纪的欧洲正值“大航海时代”,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兴起,荷兰逐渐成为了海上霸主——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艺术的全面兴盛。在商业贸易的影响下,荷兰的资产阶级与普通市民阶层逐步成为主流。在自由市场中,宗教与神话题材的绘画作品远远不如肖像画、风俗画等类型的作品受欢迎。
彼得·保罗·鲁本斯,《作为赫丘力和角斗士的康茂德皇帝》,板面油画,65.5×54.4cm,约1599-1600年 ©莱顿收藏
越来越多的画家受此影响投身于更加“平易近人”的绘画题材中。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等大师开始出现,他们不仅用自己的创作塑造了荷兰的黄金时代,还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传承给了学生们,影响到了同时期的其他画家们。这一群画家在继承与竞争中不断发展,在其身后的几百年,不断地为艺术界输送着灵感,影响了国内外无数艺术大师的创作。
扬·斯丁《餐前祷告》,板面油画(橡木板),54.3×46cm,1660年 ©莱顿收藏
“光影的游戏”
身为荷兰黄金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伦勃朗在其作品中体现出对光与影无与伦比的处理能力。他通过对光与影细腻地刻画,生动地展现出了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真实的情感在光影中静静流淌,这种震慑人心的魅力经历过时间的沉淀后愈加强烈。
伦勃朗·凡·莱因及其工作室《安东涅·库帕尔画像》,巴西栗板(苏库皮拉板)油画,83.5×67.6cm,1635年 ©莱顿收藏
伦勃朗“感官的寓言”系列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从创作初期就对光线的处理尤为看重。实际上,伦勃朗是在看到一位叫布鲁根的画家作品后才开始注意到绘画中的光与影,而布鲁根则是更早时候在意大利受到了卡拉瓦乔作品中明暗对比的启发。
伦勃朗·凡·莱因《结石手术(寓意触觉)》,板面油画,21.5×17.7cm,约1624-1625年 ©莱顿收藏
伦勃朗的好友扬·列文斯也同时看到了布鲁根的作品,他也在自己的创作中开始加入对光影的处理。有趣的是,同样受到布鲁根的影响,但两人的运用方式则完全不同。
扬·列文斯《自画像》,板面油画,42×37cm,约1629-1630年 ©莱顿收藏
除了好友间的相互影响,光与影的游戏在下一代间也得到了传承。此次展览中包含了很多伦勃朗学生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不管是暖黄的烛光,还是肖像的面部阴影,都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伦勃朗式的光影游戏。
古德弗里德斯·斯哈尔肯《灯光下研究维纳斯雕像的年轻男女》,布面油画,43.8×34.9cm,约1688-1892年 ©莱顿收藏
竞争中的发展
由于前文所提到的经济、社会等原因,此时荷兰的绘画艺术主要以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为主。这些作品通常尺寸较小且色彩柔和,画中的人和事物都与当时的日常生活更加贴近。
加布里埃尔·梅曲《坐在屋里读信的年轻女子》,板面油画,25.8×21cm,约1658-1681年 ©莱顿收藏
在当时,这些大师会主动去观赏揣摩对方的作品,并随之将学习的内容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不断地修改自己的画作。在这样的“比较竞争”中,这些大师逐渐摸索出自己的风格,他们也带领着荷兰黄金时代的风俗画、历史画、肖像画走向了顶峰。
弗朗斯·哈尔斯《康拉德斯·维埃特像》,布面油画,82.6×66cm,1644年 ©莱顿收藏
在《智慧女神密涅瓦在书房》中,伦勃朗让“高高在上”的女神穿上了荷兰式的服装,显得温柔而端庄;在《坐在维金纳琴旁的少女》中,维米尔笔下的普通少女拥有了动人心魄的宁静与平和;而在《康拉德斯·维埃特像》,哈尔斯让平凡神父拥有了绝对的权威。
伦勃朗·凡·莱因《智慧女神密涅瓦在书房》,布面油画,138×116cm,1635年 ©莱顿收藏
这些大师打破了绘画偏爱宗教、神话等宏大题材的传统,将目光放置于整个社会,通过个人的视角展现荷兰各阶层风貌,表达了一名艺术家身为独立个体的态度。
约翰内斯·维米尔《坐在维金纳琴边的少女》,布面油画,25.5×20.1cm,约1670-1672年 ©莱顿收藏
当然,大师的学生们无论是在技法上,还是在创作视角上不仅继承了精髓,也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风格。作为伦勃朗的第一位学生、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学生,格里特·德奥在创作生涯的发展中,其笔触日渐精细,最终开创了精细绘画。
格里特·德奥《写作时被打断的学者》,椭圆形板面油画,24.5×20cm,约1635年 ©莱顿收藏
格里特·德奥《伏在画家画室窗台上的猫》,板面油画,34×26.9cm,1657年 ©莱顿收藏
始于莱顿
伦勃朗出生在荷兰莱顿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当时的莱顿是荷兰第二大城市,而如今的莱顿则成为了安静的大学城。这座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虽早已改变了模样,但对伦勃朗、对收藏家托马斯·S·卡普兰博士及其莱顿收藏来说,“莱顿”这个名字是艺术开始的地方。
托马斯·S·卡普兰博士
伦勃朗的艺术之路开始于莱顿,而卡普兰夫妇的收藏之路起自伦勃朗。卡普兰博士不仅拥有250幅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作品,而且他从小就深深被艺术大师伦勃朗的作品所吸引,儿时的他对伦勃朗画派中细腻的笔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伦勃朗·凡·莱因《休息中的幼狮》,棕色纸上黑色粉笔作画、白色粉笔加亮、灰色水洗,11.5×15cm,约1638-1642年 ©莱顿收藏
迄今为止,全球伦勃朗的作品就只有35件在私人藏家的手上,而卡普兰拥有其中的11件。但相较于把作品私藏在家中独自欣赏,他们更乐于从一种分享的角度出发,让更多人得到艺术教育和熏陶的机会。从2003年卡普兰夫妇第一次获得伦勃朗的作品后,他们便选择匿名将这些珍贵的作品借给世界顶级的艺术机构频繁展出。
伦勃朗·凡·莱因《白帽妇女像习作》,板面油画,47.3×39cm,约1640年 ©莱顿收藏
随着藏品数量不断增长,卡普兰夫妇开始着手打造莱顿收藏(The Leiden Collection)。目前,莱顿收藏已经拥有超过250幅17世纪荷兰艺术的油画和素描作品。这些作品跨越了不同画家、不同年代、不同主题,为我们重塑了那一个黄金时代。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同样遵循了莱顿收藏的核心理念,莱顿收藏精选78幅作品,为观众全方位地展示了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领域。我们在这些大师级作品中,不仅能感受黄金时代的魅力,更能看到艺术在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前进的步伐。
展览现场
展览策展人、莱顿收藏管理人劳拉·耶格尔博士与《时尚芭莎》艺术部倾情分享,讲述关于展览的点点滴滴。
劳拉·耶格尔博士
芭莎:能简单介绍一下此次展览的主题吗?
劳拉·耶格尔:这次我们的展览通过莱顿收藏展出了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绘画作品。莱顿收藏是全球规模最大、最重要的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私人收藏系列。通过这次展览,观众们可以非常全面地了解到当时艺术发展的全貌。
卡斯帕·内切尔《撒拉领夏甲去见亚伯拉罕》,布面油画,59.5×50.5cm,1673年 ©莱顿收藏
17世纪的荷兰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艺术家们的创造力十分旺盛,这在艺术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展览也是围绕着伦勃朗展开的。从伦勃朗的诞生地莱顿开始,一直到其好友扬·列文斯、他的学生、同时期的维米尔及哈尔斯的作品都有展出。
弗兰斯·凡·米利斯《教育孩子》,顶部为拱形的板面油画,29.2×21.7cm,约1656-1657年 ©莱顿收藏
芭莎:在此次展出的78幅藏品中,有哪些藏品值得观众们特别注意?
劳拉·耶格尔:此次展览最特别的是,展出了之前北京展览中未曾出现的四幅新展品。其中两幅藏品来自鲁本斯——他是17世纪非常重要的一名艺术家,他对伦勃朗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另外两幅新增的展品是分别来自伦勃朗与达·芬奇的素描作品——达·芬奇的这幅素描也是莱顿收藏中唯一一幅来自意大利艺术家的素描作品。
列奥纳多·达·芬奇《熊的头部》,银尖笔作画、背景以浅桃红处理,7×7cm,约1485年 ©莱顿收藏
芭莎:此次在上海的展览为何选择了龙美术馆?
劳拉·耶格尔:在北京的展览结束后,我们收到了来自龙美术馆的邀请,便决定来到上海。尽管在前期准备中,语言沟通成为了很大的挑战,但两边团队都尽了最大努力,让此次展览能够完美地呈现。
展览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全球巡展中,从法国卢浮宫到位于北京的国家博物馆,再到之后还会参与展出的俄罗斯冬宫,上海的龙美术馆是唯一一家私人美术馆。与龙美术馆专业的团队合作非常愉快,我相信此次展览将会取得圆满成功。
龙美术馆(西岸馆)
芭莎:此次的展览对中国观众来讲,有什么意义与价值?
劳拉·耶格尔:此次展览总的来讲和我们莱顿收藏的宗旨是非常契合的。我们希望能和更多的人分享艺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普及艺术教育。此前,可能很多中国观众知道伦勃朗、维米尔、哈尔斯等大师,但并没有机会真正欣赏他们的画作。能够一次性欣赏到数量如此庞大的荷兰艺术家作品也是非常难得的。
彼得·拉斯曼《大卫递给尤利亚一封致约押的信》,板面油画,42.8×63.3cm,1619年 ©莱顿收藏
我们希望这些艺术珍品能够被更多的人所赏识。莱顿收藏作为一个来自美国的收藏系列,将荷兰的经典艺术带到了中国——文化艺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完美交流。对于很多中国当代艺术家来说,伦勃朗的作品对他们也有很大的启发。
展览现场
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展览拓宽观众们的视野,甚至为他们带来新的审美感知。从藏品来讲,如果有中国观众能够在这些画中受到启发,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本人非常喜爱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我很开心能够和中国的观众分享我喜爱的艺术,甚至和他们产生共鸣。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与《时尚芭莎》艺术部分享此次展览的幕后故事。
开幕式合影
芭莎:此次在上海的展览与在北京刚结束的展览相比,有何不同?
王薇:此次展览在布展上可谓是精心设计。我找到了我认为最适合此次展览的设计师来为展览进行设计、布置。与此同时,我也找到了专家级的出版团队进行书籍的编辑与出版。今天呈现出的效果,大家都很满意。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的努力下,这一切都是令人赞叹的。
展览现场
芭莎:此次展览对于龙美术馆来讲,有什么意义与价值?
王薇:我与我先生一直希望把我们的藏品与观众分享,而托马斯先生与他的太太也是主动将自己的藏品带到中国来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愿望是一致的,我认为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件事情。
正在展出
展览:伦勃朗 维米尔 哈尔斯:莱顿收藏荷兰黄金时代名作展
地址:龙美术馆(西岸馆)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精彩回顾:
一场用150年历史铸就的展览,究竟可以美到什么程度?
李华弌:我不画人,有人就浮躁
他画鸟,但其实是在找寻内心的自我......
[编辑、采访、文/景雨萌][图片提供/龙美术馆(西岸馆)、莱顿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