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原址(浓缩百年文脉武大新地标)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

摄影 黄士峰 曹海钢

视频剪辑 胡祉祺

通讯员 吴江龙 周燕妮

老师称它是浓缩武大文脉的“藏经阁”,学生称它是武大版“霍格沃茨”——2月23日,武汉大学“珞珈文库”正式揭牌开放,跨越百年历史的2.4万余册武大师生和校友的著述成果亮相。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原址(浓缩百年文脉武大新地标)(1)

珞珈文库揭牌

文库见证百年历史

珞珈文库位于武大图书馆总馆E栋,总面积360平方米,上下两层复式结构,由一部木质旋梯连接。一耸到顶的书柜、文艺复兴风格的水晶灯、随处可见的罗马柱、舒适的皮质小沙发……珞珈文库整体设计具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原址(浓缩百年文脉武大新地标)(2)

珞珈文库成为武大新地标

珞珈文库是“最美大学”新的打卡圣地,更是珞珈文脉的历史见证。一进文库大门,中央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多本民国时期的《国立武汉大学一览》,这些泛黄发卷的书卷,记录着武汉大学早期发展的点点滴滴。其它展柜里还有民国时期武大教授的讲义,新中国成立前后武大名师的著作手稿等,它们中的很多都经历了武大西迁乐山办学等历史考验,保存至今殊为不易。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原址(浓缩百年文脉武大新地标)(3)

民国时期武大校史资料

武大图书馆宋登汉老师介绍,珞珈文库中目前可以明确年代最早的书,应该是一本武大学者的博士论文《De la répartition des compétences dans les constitutions fédérales》,它于1920年由巴黎一家出版社出版,并带有作者签名。“还有一些藏品的出版年代暂不可考,有可能还有更早的。”宋登汉说。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原址(浓缩百年文脉武大新地标)(4)

珞珈文库二楼

据介绍,珞珈文库定位为“藏、展、用”相结合,全面收藏,重点展示,兼顾阅览使用。设立了9类重点书架展区和5个展柜,其中既有武汉大学学术丛书、百年名典等经典著作和历年的获奖作品及优秀教材,也有历任校长、两院院士、资深教授、知名学者、杰出校友的著述,还有国立武汉大学时期出版的学术丛书、老讲义以及手稿等珍贵资料。截至目前,文库藏书已达2.4万册,其中重点展出人物360余位、作品5000余册。

藏书激励后生求学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在历任校长著作展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建者和早期领导人之一李达的著作共展出62本,收藏数量最多的是原校长顾海良,达到102本。在院士著作展区,共展出武汉大学29名院士的著作,湖北唯一的“两院”双料院士李德仁有21本著作被馆藏,已故院士宁津生也同样有21本。来到早期作品展区,闻一多、叶圣陶、朱光潜、刘永济、张培刚……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更让人感慨珞珈文脉的繁茂,其中,闻一多的著作最多,达到123本。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原址(浓缩百年文脉武大新地标)(5)

武大早期学者著作

珞珈文库还专门设置了杰出校友作品区,可展陈图书共有1230册。其中包括熊召政、易中天、池莉等知名作家作品,也有毛振华、阎志等著名企业家的作品。武大图书馆方面表示,将联合校友会继续向杰出校友进行个人代表性图书的征集。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原址(浓缩百年文脉武大新地标)(6)

一流的阅读环境

“历代珞珈人辛勤耕耘,创造了大批丰硕的学术成果,成为珞珈文脉绵延流长、薪火相传最深厚的人文象征。”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院士说,“我们相信广大师生来到这里,会感到一种心灵上的震撼,更加坚定追求学术,报效民族、国家的决心和信心。”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原址(浓缩百年文脉武大新地标)(7)

青年学生阅读学术前辈著作

新晋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陈伟也表示,在珞珈文库观览学术前辈丰硕深厚的学术成果,可以激励在校师生更加勤奋、扎实地做研究,让自己的文字“藏之名山”,为武汉大学这座持续建设的学术宝库添砖加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